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上海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生态圈
静守己心,看淡浮华。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4610
精华: 89
发帖: 124450
财富: 7412413 鼎币
威望: 168 点
贡献值: 162 点
会员币: 10 个
好评度: 2967 点
在线时间: 11784(时)
注册时间: 2008-07-03
最后登录: 2021-04-19
楼主 发表于: 2018-03-28  

上海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生态圈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登高的温石 执行加亮操作(2018-04-09)
从创立罗氏研发中心到成立华领医药,陈力始终没有离开张江。他见证了这些年张江乃至整个上海的人才聚集,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创业活力。“产业环境,核心是人才环境。”陈力颇有感触。在他之后,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研发中心纷纷入驻。而现在,已有7位创始人离开老“东家”,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中心。 R +P,kD?  
F0o7XUt  
“上海的人才政策越来越好。”对于2016年9月出台的人才“30条”以及此后陆续发布的69项配套政策,陈力和同伴们的感受是一致的。人才第三方评价、分类管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引才机制……这些给人才带来利益的政策,他们都能掰着手指数出一二。 MG[?C2KA/  
dP T)&  
对上海来说,推进人才新政,有着更深的考量。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厚植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方能夯实上海创新的“厚度”。 f|WNPFQ$x  
JVwYV5-O<0  
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E0\ '  
qc|;qPj   
“Fantastic(好极了)!”去年底,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伯纳德·费林加在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办理了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手续,谈及“绿色通道”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5<  
UY*Hc  
费林加与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一道,是首批来沪工作并拥有“永久居留”的诺奖得主。在上海,费林加拥有一个为他量身打造的实验室:“我们会把它打造成世界顶级实验室,培养一批青年人才,并吸引全球知名科学家加入。” 2$yKa5SaX  
i|Lir{vW  
费林加等高层次人才,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少数”。依托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的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重大科学设施和重点项目平台,上海面向全球集聚了包括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等在内的顶级科学家近500名,实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不仅如此,上海还布点30余家海外人才联络站,建设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在全球筛选出25万名高层次科技专家,实现主动“出击”、精准猎才。 i' %V}2  
>*,Zc  
“中国为我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会在上海努力做好科学研究。”1月30日,中森菜实成为首位获得外国高端人才签证的日本人,以研究员身份加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持有这一签证,她可以在最多10年内多次往返,享受每次最长180天的停留期,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可获得相同期限的多次入境签证。 ;H_yNrwA  
:m_0WT  
降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放宽外籍人才就业年龄,简化入境和居留手续,确立市场、单位、行业的人才评价决定权……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通过不断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上海越来越成为国际一流人才眼中的“东方明珠”,已连续5年荣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共办理外籍人才工作证件8.1万件,目前在沪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位居全国首位。同时,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15万余人,近5年引进的留学回国人员是上个5年的两倍多。 6S])IA&VJ  
5ap}(bO  
无论是面向海外还是面对国内,上海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以往,一个大学退学、仅有高中文凭的年轻创业者,想要作为顶尖人才落户上海、安家立业,似乎不太现实。但陈钢强做到了。去年,这个在天津读书、在广州创业的“80后”作为“复合型创业科技尖子”“行业紧缺人才”被引进上海。作为上海驰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他与团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开发者服务平台,覆盖了60亿移动设备大数据,拥有1000多家运营商数据信息的平台。2016年,公司创造税收5000多万元。 Y~dRvt0_w  
)M#~/~^f+  
陈钢强的幸运,除了自身实力,还得益于上海对于国内科创人才运用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市场化方法进行引才聚才的新政。比如,4年内个税累计达到100万的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获得首轮风险投资达到1000万且持股比例不低于10%的创业人才等,都可直接申办上海户口。 |Q`}a %  
}C"EkT!F  
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开发处处长叶霖霖介绍,近两年上海累计引进国内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超过7.5万人,其中通过科创人才引进新政,引进的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等五类重点人才近9000人。 60[f- 0X  
PDREwBX  
突破体制机制为人才“放权松绑” +Nv&Qu%  
&.an-  
聚集到上海的人才,如何激发他们的活力?上海从突破体制机制入手,对用人单位和人才“放权松绑”。 )AXTi4MNp  
Cq !VMl>hP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历来是一道难题。为了畅通“纸变钱”的通道,人才“30条”明确,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三权”下放给单位和科研团队,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去年,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合作方式,出售了一款抗癌新药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这是目前我国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成果转化合作项目。 8II-'%S6q  
-0YS$v%au>  
这并非孤例。在此之前,复旦新药益母草碱项目、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同济大学“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上海理工“太赫兹技术”,也都受益于这一人才新政,并享受到个税递延缴纳政策,使科研人员真正得到实惠、真实提高获得感。这也恰恰兑现了上海出台人才“30条”时给出的承诺:释放人才的科研活力和动力,要让人才“名利双收”。 0@C`QW%m  
~ bL(mq  
而对于“体制内”来说,人才“30条”无疑给出了一条人才干事创业的“新通道”。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林华说,以前医生总是纠结于科研重要还是临床重要,教师要烦恼上课与基础研究孰轻孰重,现在实行分类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还丰富了人才评价方式,不仅倡导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评价人才也要到现场去听去看。”人才“30条”明确,职称不再作为申报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的限制性条件。去年,青年拔尖人才突破以往标准,申报相关项目增长60%。 8?W\kf$  
!9356) cV  
人才用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还是用人单位。事业单位“招人权、聘任权、用人权”等“三权”下放给用人主体后,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人才作为撬动改革的关键,创新人才多元评价、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制度,探索建立了医疗、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人才管理机制。院长王兴鹏说,“我们把人才盘活了,他们的积极性、内在驱动力就给调动起来了。” "^;'.~@e8  
!ceuljd]  
不拼重金拼环境营造“生态圈” LDBxw  
}di)4=U9  
人才“30条”正在上海形成一个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使得各类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QKCc5  
u Y V=  
人才环境,在陈力看来,是一种“生态圈”。以生物医药为例,陈力创立的华领医药没有实验室、没有试验设备,但他可以使用上海药物所的实验室做技术研究,用药明康德公司的实验室开发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生物测试、产品生产等都可以找到企业对接。这种“生态圈”,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座高峰,吸引了顶尖人才前来攀登。 j,/OzVm9  
w:r0>  
“流利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翌也有类似看法。“流利说”是一款“人工智能+英语学习”的手机应用。创始人王翌曾在硅谷谷歌总部做产品经理,2011年回国创业,选择了上海。他和他的企业享受到了启动资金、人才公寓、工商办理等一系列政策扶持。短短三年,企业从12人增至1000余人,营业额从6万元增至3亿多元。“有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人、也有海外的人才,从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回来加入‘流利说’,我觉得大环境在持续变好。”王翌也注意到,现在上海正有意识引进“人才团队”,而不单单是顶尖人才个体。“这样更立体化系统化的政策,有利于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SLSJn))@!  
S-gL]r3G8  
创业者们感受到的“生态圈”,也正是上海近年来坚持的“不拼重金拼环境”,以此增强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ndMv!$  
ZL#4X*zT  
创业者普遍感到,办事更加便利了——上海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办证时间可从22个工作日缩短至4.6个工作日;取消众创空间备案环节,以市场化运营为主的众创空间更加有效;推进人才办事窗口“无否决权”试点改革,办事不用跑“冤枉路”了。 L; Nz\sJ  
']u w,b  
创新创业企业普遍感到,“最先一公里”的资金难题容易解决了——上海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总规模1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设立了规模50亿元大型政策性担保基金,建立了我国首家“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新开6家科技支行、91家科技特色支行,融资环境得到优化。 *ls}r5k2Y  
SgAY/#  
在上海生活的海内外人才普遍感到,综合生活环境更舒适了——上海加大科创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去年市区两级共筹措约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重点满足科创中心建设相关重点单位的整体租赁需求。同时,上海改善本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扩大国际教育资源供给,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打造人才发展宜居宜业环境。(记者 张骏 吴頔)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_~
dongzi离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4508
财富: 1284771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6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6 点
在线时间: 8497(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3-28
沙发 发表于: 2018-03-28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