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
dongzi在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5902
财富: 1289286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585(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19
楼主 发表于: 2018-04-14  
来源于 书评 分类

《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

《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 66^t[[  
http://www.workercn.cn 2018-04-13 09:49:24来源:中国青年网  eb@Lh!  

nk 9 K\I  
reJ?38(  
书名:《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 0 _}89:-  
作者:王阳明 x{V>(d'p  
  校注者:叶圣陶 |7x^@i9w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fOpn  
  出版时间:2017-11 @I6A9do  
  定价:45.00元 KB*=a   
  ISBN:978-7-229-12631-5 7=A9E]:  
  【内容简介】 {Y%=/ba W  
F|`B2Gr  
  《传习录》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论学语录与书信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反映了阳明心学的精髓。《传习录》共分三卷,上卷的语录是王阳明本人审阅过的内容;中卷是王阳明的亲笔书信,是其晚年著述;下卷的语录虽然没有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但具体地叙述了王阳明晚年的学术思想。 [#'_@zZz  
  《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为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精心校注本,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传习录》的上选读本。 NV4W2thYo  
  【作者简介】 >%dAqYi $  
  王阳明(1472-1529) i bs "Iv34  
  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余姚(今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王守仁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上马能战,下马能治,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正德年间因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被追赠为新建侯,并被追谥文成,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代表作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no6]{qn=6  
  叶圣陶(1894-1988) jdf)bO(9#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中国的文学和教育工作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叶圣陶先生为人敦厚,品行高尚,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评价过他:“‘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wLe&y4  
  【精彩文摘】 vXQmEIm  
  《传习录》为阳明心学的精髓,书名源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多数内容是像《论语》一样的问答,语言生动活泼。心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在《传习录》中都有详细的论述。生死问题是《传习录》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他在贵州龙场思考生死问题时产生的。 <# r.}T.l  
  早年王阳明被贬龙场,途中遭刘瑾爪牙追杀,到龙场之后,又遭逢“蛇虫魍魉,蛊毒瘴疠”的恶劣环境,可谓九死一生。《年谱》载: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后来王阳明领兵“三征”,皆是出生入死。王阳明本人曾就说过:“良知二字自吾从万死一生中体悟出来,多少积累在,但恐学者见太容易,不肯实致其良知,反把黄金作玩铁用耳。” 7h/Q;P5  
  领悟阳明心学,不悟阳明心学从何而来,终于阳明心学有所隔膜。创刊于甲午战争次年的1896年的《阳明学》,其42号社说云:“阳明先生树儒学之旗,其学之根本在于死生之悟。”日本近代著名哲学家高濑武次郎曾说:“若不明生死之理,难免临大事而狐疑之丑。此特为王学(阳明学)之要也。”深以为然。 0]W]#X4A  
  从一定意义上说,《传习录》本身就是王阳明“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的结晶。书中多处记载了王阳明对生死的思考,体现心学在指导人生上的非凡智慧。 +STzG /9#  
  【原文】 72vGfT2HtZ  
  平生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惟恐吾人不闻斯道,流于功利、机智以日堕于夷狄、禽兽而不觉。其一体同物之心,终身,至于毙而后已。此孔孟以来贤圣苦心,虽门人子弟未足以慰其情也。 =e-aZ0P  
  《传习录·钱德洪序》 ,ri--<  
  【译文】 -L?% o_  
  先生平生不顾天下的非难、诋毁、排挤和陷害,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一生忙碌奔波却不忘进学,唯恐我们这些弟子不了解他的学说,流于追名逐利以至于一天天堕落到与蒙昧之徒及飞禽走兽为伍,而不能领会他的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先生终生都在为此大声疾呼,死而后已。这种自孔孟以来堪称圣贤的良苦用心,即使是先生的门人弟子也不足以宽慰他的情怀。 8z8SwWS?  
  【原文】 GSnHxs)  
  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V9+"CB^  
  《传习录·陆澄录》 Sc 3M#qm_  
  【译文】 C,vc aC?  
  世上除了人情事变,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喜、怒、哀、乐难道不是人情吗?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患难、生死,都是事变。所有的事变也都蕴含在人情当中,其中的要旨就在于“致中和”(做到中正和平),而“致中和”的要旨在于“慎独”。 ,<r3Z$G  
  【原文】 "sX?wTag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6x,=SW@4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做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 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我心;然却曰‘毁不灭性’,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1pH 91c'  
  《传习录·陆澄录》 ={@ @`yP^$  
  【译文】 @<yc .>  
  陆澄在南京鸿胪寺暂住(王守仁于1514 年升任南京鸿胪寺卿,陆澄等从学跟随),突然收到一封家信,说儿子病危。陆澄心里非常忧闷,难以忍受。 :wmf{c  
  先生说:“这种时候正适合在身心修养上下功夫。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平时讲学有什么用呢?人就是要在这种时候磨炼身心。父亲爱儿子,这是天下最为深切的情感,然而天理也有它中正和平的地方,超过了就是私欲。人们在这种时候,大多认为按照天理应该忧伤,于是一味忧伤困苦,不知自己已到了‘有所忧患,不得其正’的地步。七情一旦由感而发,大都是过分的多,不足的少。稍有过分,就不再是心的本体,必须调整使之适中才行。比如父母去世,做儿女的哪有不想一下子哭死心里才痛快的呢?然而,《礼记·丧服·四制》说:‘毁不灭性。’这并非是圣人强求世人抑制情感,而是天理本身自有界限,凡事不可太过分。人一旦认识了心体,自然会明白天理不能增减一分一毫。” Y6? mY!  
  【原文】 SSbK[aR  
  萧惠问死、生之道。 4qXRDsbCf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 SH$cn,3F8  
  问昼、夜之道。 cYy @  
  曰:“知昼则知夜。” A<CXdt+t  
  曰:“昼亦有所不知乎?” ff./DMDafI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蠢蠢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惟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_h7!=W  
  《传习录·薛侃录》 wK`ieHmp  
  【译文】 R6Z}/m  
  萧惠就生死的道理请教于先生。 M #=5u`h  
  先生说:“认清昼夜变化也就认清生死了。” ~2DV{dyj  
  萧惠向先生请教昼夜的道理。 ~w9 =Fd6  
  先生说:“认清白天就能认清夜晚。” MGKeD+=5  
  萧惠说:“还有认清白天的人?” 2$W,R/CLh  
  先生说:“你认清白天吗了?迷迷糊糊地起床,乱七八糟地吃饭,行为不恰当,学习也不警醒,整天昏昏沉沉,这只是大白天在做梦。唯有做到‘息有养,瞬有存’,保持本心机警清明,天理没有一刻中断,才算是认清白天。这就是天德,这就是通晓明白了昼夜的道理,还有什么生死的道理不明白呢?” aa%&&  
  【原文】 n9fA!Wic  
  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也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fy>And*  
  《传习录·黄省曾录》 iA{jKk=  
  【译文】 r5da/*G/O  
  只是因为世人把命看得太重,不管是否该死,定要委曲求全以保存性命,因此把天理丢弃了。连天理都忍心残害,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呢?若违背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即便在世上苟活千百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处看清楚。比干、龙逄,只因为他们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他们的仁。 z/&a\`DsU  
  【原文】 v[DbhIXU  
  学问功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末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知命之学。 *[~o~e/YCb  
  《传习录·钱德洪录》 qq7X ",s  
  【译文】 nC.2./OwMf  
  人的学问功夫,能完全摆脱一切名利嗜好,然而,若仍有一种贪生怕死的念头存留在心,就不能和整个本体完全融合。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祛除。如果在这里能看破识透,整个心才会畅通无碍,这才是尽性知命的学问。 !v4j`A;%  
AD%D ,l  
编辑: 郑鑫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荷花离线
不忘初心,坚持住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9613
精华: 13
发帖: 45164
财富: 19546068 鼎币
威望: 8468 点
贡献值: 374 点
会员币: 5 个
好评度: 28231 点
在线时间: 4039(时)
注册时间: 2011-06-03
最后登录: 2022-03-10
沙发 发表于: 2018-04-14  
  
做一个善良的人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414
财富: 985580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40(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4-12
板凳 发表于: 2018-04-14  
  
我就是我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余梦伦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