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尊贤使能 皆随其材
静守己心,看淡浮华。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4610
精华: 89
发帖: 124450
财富: 7412413 鼎币
威望: 168 点
贡献值: 162 点
会员币: 10 个
好评度: 2967 点
在线时间: 11784(时)
注册时间: 2008-07-03
最后登录: 2021-04-19
楼主 发表于: 2018-04-17  

尊贤使能 皆随其材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登高的温石 执行加亮操作(2018-04-24)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黄朴民 @}eNV~ROu  
5\G)Q<A]*L  
  选拔任用各类人才来辅弼自己治国安邦,是统治者首要关注的大事 ahp1!=Z-=  
4 =Fg!Eu<  
  在专制体制之下,国家是君主个人的私产,君主要谋求自己地位的安固,让偌大的这份“家产”保留下来,传承下去,就不能不在治理上有所重视,有所投入,所以历史上的统治者,只要不是白痴(如晋惠帝)或心理变态(如明武宗),大概都是希望好好治理江山社稷、成就一番功业的。不过,他们多少也明白,治国安邦头绪纷繁,每天批阅的文件奏章都要按斤论石来计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就是例证),自己能耐再大,手段再高,也无法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亲力而为。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毕竟不是一种好办法:于他个人,是累得形销骨立、短命早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于蜀汉政权,则是导致事业上后继乏人,结果在三国当中第一个垮台灭亡,“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所以,选拔任用各类人才来辅弼自己治国安邦,使整部国家机器得到顺利的运转,也就成了统治者首要关注的事宜,列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用韩非子的话说,就是“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韩非子·观行》)。 37K U~9-A  
T}2:.Hk:N  
  人才乃是“专才”,绝非“全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J2 -rh  
$- w5o`e  
  “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河南程氏文集·上仁宗皇帝书》)。这层意思浅显得很,可谓是“卑之无甚高论”,可若要真正操作起来,则不免眼高手低,居大不易。有的人放在某个位置上,无疑是顶呱呱一把好手,战略谋划高瞻远瞩,战术运作滴水不漏;可一旦挪动到另一个岗位,却难免是老虎爬树——干瞪眼了,事事失机,处处碰壁,非出尽洋相、闹足笑话不可。所谓“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敝”。 eU~?p|Np  
ve%l({  
  历史上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三国时代的马谡。此公作为一名高级参谋,真是一块难得的材料,他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战略建言,让统帅诸葛亮找到了平定南中叛乱的正确途径,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战略大后方的稳定巩固问题,“纲纪粗定,夷汉粗安”(《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可还是这位马谡,作为一方军事主将,他大考的成绩却只能打零分。街亭一战,他拘泥兵法教条,以卵击石,结果让老谋深算、韬略过人的曹魏大将张郃杀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一手葬送了诸葛亮好不容易才操持起来的第一次北伐之举。马谡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才乃是“专才”,绝非“全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才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定位准确,任用恰宜,能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否则必定是事与愿违,越帮越忙。 X>/K/M  
46dc.Yi  
  对人才性质上的这种差异性,古人早已有所察觉,于是乎便有了“因人授任”的用人思路,“因事设官,量能授职”,即根据人才的具体条件,授予相应的职务,达成特定的目标:“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粗精,所使人各当其分”(《武经总要》前集卷一)。 dzxI QlP  
r{V.jZ%p'Z  
  对于“贤者”与“能者”,统治者都要倚重,都要任用,“自是任用,皆随其材” "/y|VTV"  
*8206[y  
  对于中国古代“因人授任”观念最形象、最贴切的表述,我个人认为当首推儒家“亚圣”孟子“尊贤使能”的理论。在孟子看来,人才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道德情操特别优秀,素孚清望,堪为楷模,但办事能力相对薄弱,权略机变相对逊色的“贤者”;另一类是道德品质也许尚有瑕疵,声誉名望或许不那么让人仰慕,可办事能力出色超众,韬略权谋老练娴熟的“能者”。前者乃是大旗,乃是招牌,治国安邦固然不可或缺;后者则是得心应手的工具,是使国家机器运转的动力,治国安邦更是须臾难离。因此,对他们,统治者都要倚重,都要任用,“自是任用,皆随其材”,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生而互补,并存而互用,庶几合乎中国哲学“同则不济,和实生物”的旨要。 KW>VOW<.  
"%kG RHq  
  当然,让我们对孟子感到佩服的,是他进一步说出了统治者任用“贤者”与“能者”的不同原则。按孟子的主张,对于“贤者”,是要“尊”;对于“能者”,则是要“使”。合在一起,便是所谓的“尊贤使能”。具体地说,对待“贤者”是要给予崇高的地位,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以其无与伦比的道德魅力感化民众,从中体现国家政治的正确导向,是谓“贤者在位”。对待“能者”,则是要充分发挥其办事能力强、应变功夫深的特殊优势,让他们担任具体的官职,委以干实事的权限,多出业绩,快出业绩,是谓“能者在职”。孟子认为,统治者如果在“贤者”、“能者”两类人才的任用上能做到无所偏废,各有侧重,就算是真正掌握了用人的艺术,治国安邦便可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c * 1S}us  
0UD"^zgY  
  魏文侯善于用人,充分发挥了人才群体上的矩阵优势 1"$R 3@s;  
tDU}rI8?  
  证之于史,孟子“尊贤使能”的用人理念可谓是屡试不爽,成效卓著。战国初期,魏国在魏文侯的领导下率先崛起,称霸七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魏文侯善于用人,充分发挥了人才群体上的矩阵优势,而魏文侯善于用人的标志,又在于他在用人问题上正确区分了人才的性质,对“贤者”与“能者”予以不同的任用。 ;z0"Ox=7  
oeGS  
  史载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吕氏春秋·察贤》),对德高望重的儒学大师卜子夏等人尊礼有加,优遇无比,从而争取到人心的归附,民众的拥戴,使自己的政权拥有了道德上的合法性与优越性,这一招便是所谓的“尊贤”,“贤者在位”。同时,魏文侯也知道儒家人物普遍存在着“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缺陷,要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实在少不了“能者”们的帮忙。所以,他在尊礼卜子夏等“贤者”的同时,更注意将“能者在职”的用人方针置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当中加以具体的落实。让翟璜、李悝、西门豹等能臣干吏站到政治前台,承担起处理具体军、政事务的重任,甚至起用“母死不归,杀妻求将”,“贪而好色”,人品颇受诟议,但能力超群、办事干练的吴起。这就是所谓的“使能”,“能者在职”。总之,“尊贤”与“使能”双管齐下,两手都硬,魏文侯在治国安邦问题上不能不大获成功,而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崛起也就丝毫没有什么悬念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_~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许振超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