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门槛脚下的“财运包”淡出视线
renliyun离线
级别: 200米会员
UID: 20205
精华: 0
发帖: 126
财富: 747 鼎币
威望: 2 点
贡献值: 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9 点
在线时间: 75(时)
注册时间: 2011-09-01
最后登录: 2021-02-17
楼主 发表于: 2018-05-21  

门槛脚下的“财运包”淡出视线

门槛脚下的“财运包”淡出视线
任利云
家乡的巨变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快过年了,整个村子炊烟袅袅,孤零残破的空巢在浓浓的雾中若隐若现,有的忙着杀猪,有的忙着收拾房前屋后,在宰猪饭宴席上,划拳的吆喝声此起彼落,整个村子的老人小孩就这样在半醉半醒、忙碌和欢乐中迎接喜庆的新年。父亲带着一丝醉意也参与到我们的环境卫生大扫除中来。
扫完院落的石子后,父亲拎起铁锹对准门槛脚下的一个个圆圆的、错落有致的鼓包,不一会儿,门槛外的鼓包被一个个铲除,恢复了原来平整的地板。正准备消灭屋内的鼓包时,被刚好回来的奶奶拦住了,奶奶说:“这是‘财运包’,动不得,鼓包越大,来年的收成越好,收入也会增加。”说了一大堆,总之鼓包会给我们家带来好运。最终父亲在争论上还是输给了奶奶,就用镰刀艰难地削去了糊在门槛上那一层厚厚的干泥。
其实父亲最想铲除这些鼓包,他说走在上面楞脚,不舒服。在那泥土、篱笆墙挡风,瓦片、毛草摭雨的年代,有苦有甜,有酸有泪。出生在80年代并在偏远农村长大的孩子,这样的生活应该永远也不会忘怀,被深深沉积在心里,镌刻在脑里。
小时候,门槛脚下的鼓包不知什么原因长得很快,圆圆的,大小均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及长期观察发现,原来这些鼓包来自于我们鞋底上的泥,但为什么为变得这么圆滑,而且长得快,到现在还是模糊不清。
在农村,处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有的干脆把包谷、白菜之类的农作物种到了家门口,鸡圈在屋檐下,猪牛圈在偏屋。在雨季和冬天,路面泥泞不堪,每逢赶场天,大爷、大婶们背上背着点粗粮,手中提着点鸡蛋,深一脚浅一脚,络绎不绝去赶集,十公里的路来回要两三个小时,回到家洗鞋时得用扁担挑来的水两木桶。秋收又遇连阴雨,可把老人们急坏了,坡陡路滑,行走不便,只能眼巴巴看着到口的粮食腐烂变质在地里。想走访一下远方的亲戚就更难了,要事先备上干粮,带上电筒,解决走黑路肚皮饿的问题。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凑合着过日子,谁也没有关注和在意门槛脚下那一堆排列有序的鼓包,但还知道不把黄泥带到屋,在门槛上左一脚右一脚地刮下鞋底的黄泥。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农村、“四在农家”建设之风刮遍全国,“双创双建”、整脏治乱之风扫遍农村,这是农村的福音。五年来,农村的土坯墙、篱笆墙不见了踪影,青瓦房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白墙红瓦的小洋楼,农村人常见的门槛也在不经意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光滑的地板砖上再也长不出一个个圆圆的鼓包了。要想富,先修路,修路运动在家乡轰轰烈烈的开展着,泥泞的通村公路被扩宽,变成了水泥路、沥青路,四通过八达,高速路在贵州实现了县县通,神奇的高铁风驰电掣般带上我们到省城吃顿中午饭都没问题。路变好、变宽了,在农村跑客运的或私家车也渐渐多了起来;去城市像窜门子,走亲窜戚不用带电筒备干粮。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我们盘州市又打响了乡镇脱贫“摘帽”、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特别是进入年底,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帮困扶贫人人有责,帮扶责任人深入村寨,进家入户,走访摸排,建档建卡,“精准扶贫”成为2017年农村的新鲜词、火热词。
最近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说,村上变化可大了,现在村里很热闹也很忙,说最近村里要搞“组组通”、要糊墙、要修建灶台、厕所什么的,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承担费用,总之说了很多。以前说忙都是忙种土地的事,现在情况全变了,因为土地被确权流转后,全部种上了核桃树,禁止种高杆农作物,每家每户还领取了流转费。
回到老家一看,我都差点不认识我们村了。常年裸露在外的房屋墙面被刮上瓷粉,白得刺眼,村子中的泥巴路突然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左右的土院坝也变成了光溜的水泥地板。最后一段就结束的组组通,施工人员正铺撒碎石,一位开搅拌机的师傅说:“现在的农村人太享福了,墙有人糊,厕所有人建,灶台有人搭,更想不到的是水泥路要一直硬化到门槛脚,啧啧,说不得了,还得保证10公分厚,一米五宽。”
“旧房变新房,无房盖新房,有的精准扶贫户还被安排到城里居住,这样的好时代以前想都不敢想。”邻居黄大爷吧哒吧哒抽了几口旱烟,也兴奋地摆起了家乡的变化。
是啊!如今回看家乡,变的是不甘落后的发展,不变的是家乡人刻骨的质朴与勤劳,还有那家家户户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幻化成游子心底的那一抹乡愁,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选择了回家创业。家乡的水还是那股水,变的是入户自来水欢快地流入父老乡亲们的心田,扁担和水桶不在咯吱作响,你来我往热闹的担水场景,被永远地珍藏在了家乡人的记忆里。家乡的山还是那些山,变的是光秃裸露的山体披上新绿,满山遍野的核桃树成了家乡人的希望,不再担心地里的庄稼运不回来,靠山吃山成了乡亲们心中新的信仰。家乡的路还是那条路,但没有了坑坑洼洼泥路难行,宽坦整洁的水泥硬化道路直通门槛脚,晴灰雨泥的历史在这里被永远地终结,山里山外连成了一体。
如今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如火如荼,休闲广场、健身场所如雨后春笋,新农村,新变化,更有新气象。广场舞随着响起的音乐旋律欢快地舞动,大奶、大爷笑弯了嘴,黄大爷也放下了手中烟斗,进入广场跟着大伙幸福地乱扭起来,慢慢淹没在广场舞的人群中。
看到他们开心、幸福,我也心情舒畅地顺着通往家的“组组通”水泥路跑步回家,习惯性地看看家门口,没有门槛,也没有鼓包,有的只是光溜的水泥地板。可惜的是奶奶和父亲永远离开了这个美好的新时代,没有享受到美好幸福生活的到来,更不知道再没有门槛,也不用铲门槛脚那一个个奇怪的鼓包了,也是奶奶常说的“财运包”。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13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