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我们被唐诗选本窄化了阅读
静守己心,看淡浮华。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4610
精华: 89
发帖: 124450
财富: 7412413 鼎币
威望: 168 点
贡献值: 162 点
会员币: 10 个
好评度: 2967 点
在线时间: 11784(时)
注册时间: 2008-07-03
最后登录: 2021-04-19
楼主 发表于: 2018-06-05  

我们被唐诗选本窄化了阅读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登高的温石 执行加亮操作(2018-06-10)
 作者:俞耕耘 /_bM~g  
pk=z<OTb  
  《唐诗的读法》是本难得的好书,言约意丰,以小观博。这大概由于是诗人在论诗的缘故。它是一位“当代同行”在重估历史前辈的创作,一个专业读者在反思唐诗的阅读接受史。西川摒弃那种“论文腔”故作艰深的优越感,把唐诗当成心灵感悟“滋补品”的自我陶醉。单从书名就能发现他的雄心:并不想品读唐诗篇目,而是试图提供诗歌批评、读者理解的“具体路径”。在我看来,全书可视为6篇独立的“谈诗随笔”,整体又形成了一套唐诗阅读方法论。 {24Pv#ZG#^  
uoBPi[nK  
  唐代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RzSN,bL R  
\=~<I  
  作者的格局之大完全源于他所探究问题的深度。开篇的“古今之辨”可谓全书的枢要,“你究竟是把古人供起来读,还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古人的同代人来读?”所谓态度决定了读法。然而,西川却绕到了另一个实质问题:唐代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看来,研究这种“行为问题”,探讨心理机制和社会变革对诗人的形塑作用,就是西川自己的读法。它试图还原一种唐诗的文化场域,探究唐代诗人的工作法、生活圈和评价体系。换言之,西川相信只有搞清唐诗的写法,才能形成第三种读法——既非把唐诗供起来的崇拜者,也非假装与唐人同时代的扮演者,而是立足解释的观察者。 }S&SL)  
wA)R7%&  
  这是一种从创作出发的阅读,西川的可贵在于努力实现“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统一。比如,我们对唐诗的印象就建立在选本的“窄化”之上,《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其实是清中期口味对唐代审美的遮蔽。从内容源头上,选本也造成了我们对唐诗的错觉:唐诗是“没有阴影的伟大”。其实,以唐诗的规模总量,怎么可能全是高峰和光芒?即使是大诗人,也会有平庸应酬之作。西川用一种“不迷古”的姿态,做一种类似“唐诗写作的生活美学”论述。他强调作为生活方式的写诗,把唐诗从艺术神殿里请回到生活日常里,拉近了古人与我们的心理距离。唐代诗人写诗还有工具“参考书”——“随身卷子”,这和我们的名句精华和模句套板颇为相似。这样的细节也说明了唐人作诗的日常化特征。 Ipmr@%~  
}@A~a`9g  
  唐人以诗歌思考世界也付出了代价 R ?\8SdJ  
3 ?/}  
  可以说,全书正是以一套社会学分析法,来看待唐诗的全景风貌。它是“各种制度、各种思想准备、人们感受世界的方式、社会风气和语言叠加在一起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天才的创造”。这具体表现为诗赋取士的精英文化、唐人开放世风、皇帝表率作用、教坊梨园推动、前朝声律准备、唐人才情对世界的重新发现等。西川总能看到一体两面:唐人以诗歌思考世界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没出什么大思想家。  *JOv  
2Z..~1r  
  事实上,唐诗里往往也充满生活哲学与诗性哲学。只能说,抒情传统影响了唐人结构性、体系化的哲学建构,找不到经学家、玄学家、理学家这类“思想家”。比如,西川自己拎出来的和尚们佛偈创作,非主流诗人的白话诗就是明证。他们以俚俗口语表述身影形等存在哲学、善恶生死等价值哲学、报应超脱等宗教哲学。这些显然与唐诗精英文化并不搭界,他们有意与主流传统保持距离,成为一种边缘化的“沉默”状态。作者的写作其实也是对唐诗的“考古”,挖掘那些支流(潜藏却发挥隐秘影响)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是微末无形的,后来杜甫的叙事气息、元白的俗易、韩愈的以文为诗,很难说没有受点儿启发。 7~`6~qg.  
`Op ";E88  
  西川提供了一种比较视野,用“影响焦虑”和诗人交际,回溯了唐诗现场。你能看到诗歌趣味的“新陈代谢”,历史事件也造成诗歌的代际交替。时势造诗人,安史之乱“报废”了王维固定下来的田园趣味,造就了杜甫创造性书写变乱的“现实介入感”。这种传统一直影响到韩愈的诗歌道统观。李白和王维很可能相互反感,李白对杜甫的影响,可能成就了另一种伟大。“接受影响的一方被面前这个庞然大物推向了另外的方向,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另一个庞然大物”。西川说,一旦理解了诗人交往的冷眼、过节和较劲儿,整个时代就活转了,不再是人名排列。“我们也就得以进入古人的当代”。 !*#=7^#  
J5rR?[i{  
  对诗歌研究是一种警醒 #wm)e)2@  
`0 F"zu  
  《唐诗的读法》对诗歌研究,也是一种警醒反思。如今,大量学者沉迷于故纸堆的文献考辨,自说自话;以西学理论强制阐释,用新诗思维凌驾古诗,更是常见“积弊”。换言之,很多研究陷入——以材料取代思想,知识遮蔽方法,分析消耗情感的泥淖。西川的小书,至少说明优秀谈诗者需要兼具四种特质,那就是才、胆、识、力。诗歌分析,不能只是技术和理论研究。它需要才性(诗才情性)的灌注,敢与古人争胜的胆量,汇通中西古今的学养,沛然的生命力量。作者从材料文献里得到的就不只是结论,更有殊绝的品位、饱满的情绪,以及锐利的批判。 ?,),%JQ  
G6Fg<g9:  
  西川展现了一种不为学识所困,不为古人所迷的“思考力”,一种跳脱而不耽溺的视角。这种读法,同时避免了“厚古薄今”和“以今非古”两种危险,用唐代现场的“当下”还原着接受与评价。我们如何被唐诗选本窄化了阅读?审美趣味如何被后代评论僵化?有多少诗人被边缘化,又有多少诗风被遮蔽?西川抵抗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在我看来,他想尝试一种“剥离式读法”,在本质上祛除唐诗“魅影”和历代累加的“遮蔽”。这种揭示努力本身就令人敬佩。(俞耕耘)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_~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13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