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能做到吗?
    胡云峰离线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19117
    精华: 20
    发帖: 104169
    财富: 9899113 鼎币
    威望: 25 点
    贡献值: 13 点
    会员币: 1 个
    好评度: 443 点
    在线时间: 9387(时)
    注册时间: 2011-04-30
    最后登录: 2022-01-14
    楼主 发表于: 2018-07-19  
    0
    来源于 今日话题 分类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能做到吗?

    管理提醒: 本帖被 wxpzp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8-07-21)
      导语: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发文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文件指出,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这的确击中了不少家长的痛点,但是,这并不是第一天提出治理幼儿园“小学化”,这次能够成功吗? {Zh>mHW3  
      要点速读 Lb;zBmwB  
      1.有好几个理由,使得家长明面上反对幼儿园“小学化”,但实际上还是要给孩子增加负担。 kqce[hgs<  
            2.美国也有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不易解决。“一刀切”不许教授“10以上加减法”未必是合适的做法。 #<e\QE'!  
      支撑幼儿园“小学化”的几个挥之不去的理由 ZKQG:M~|  
    @;<ht c  
      关于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讨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而这一现象在新世纪以来是愈演愈烈。幼儿园“小学化”具体什么意思很好懂,就是幼儿园阶段就教授小学课程,认字、拼音、算术、外语,甚至像应试教育那样学习;其坏处也不难理解,拔苗助长,竞争压力大,毁童年。上一次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大批判发生在2012年,当时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的是让学前教育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然而,正如当时不少人预料到的那样,没用。包括2015年北京曾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很多论者也一样断定是没用。 jV? }9L^;  
      为什么措施起不到作用?相比起各个幼儿园的做法,家长的想法其实更加关键,因为家长在选择幼儿园上有主动权。我们不妨深入地讨论下家长们关于幼儿园“小学化”的想法,以及考察下这些想法能否成立。 PQK(0iCo4  
      首先一点是基于自身经验的。当今三十岁左右的家长,差不多都是一路应试教育走过来的,比起父母辈学历要明显提升,对于子女教育的要求,标准也明显变高。这使得很多家长虽然也口口声声反对幼儿园“小学化”,但其实不接受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毫无长进”的,这些“长进”需要一定的量度标准,家长心里的标准是怎样的呢?看看下表就知道了。 k]5Bykf`Ky  
    z;A>9vQ_J  
    Vs%|pIV  
      而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制定的标准是怎样的呢?5~6岁的孩子“会10以内的加减运算”,比表中“普娃”的标准还要低。这怎么能让家长们满意呢?2012年《指南》刚出来时,家长们就对“会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这点吐槽无数。 QmLF[\Oo_  
      然而,且不论这个标准是否合理,可以断定的是,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们,绝大部分是不懂儿童教育的规律的。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认为6岁孩子应该懂得更多,或者从“天才就要喂饱”或“笨鸟就该先飞”的观念出发,在幼儿园阶段给孩子灌输更多的东西。 .A-]_98Z  
      第二点是基于外部认知的。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城市中产三天两头就要焦虑的时代,对知识的焦虑尤为突出,焦虑也自然而然地传导到下一代。市面上出现了大量有关儿童早期教育的书籍,社会舆论也在反复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很多说法的出处还很权威。比如你轻易就能找到这些文章:《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早期教育最好从新生儿开始》《TED演讲:投资学龄前教育的经济回报》《科学杂志:早期教育对成年后健康可产生巨大影响》《<科学>社论:儿童早期教育有益社会》,甚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都出了一份题为《培育更好的大脑:儿童早期发展新前沿》的报告,今日话题曾经对此也介绍过,报告称,“在刚出生头几年的大脑中,神经元以每秒700—1000个的惊人速度建立着新连结。这些早期的神经突触连接形成了神经可塑性的基础,继而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终生的学习和适应变化能力,以及发展心理弹性的能力。这种科学证据突显了关爱、健康、营养和刺激对所有儿童,尤其是处于逆境的儿童的重要性。”并且,“干预越早越好”。(王杨《应补偿惨输在起跑线的贫民子弟》) 6U[4%(  
    ;QW3CEaUq  
    UlAzJO6"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能不重视学龄前教育吗?然而问题在于,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讯被误读了。联合国等机构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主要是针对那些未开展早期教育的地区来说的,正如医学杂志《柳叶刀》2011年的一篇著名文章说的那样:“通过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我们可以打破中低收入国家中千百万儿童和家庭面临的不平等现象的恶性循环。”对于中国而言,指的是农村或西部地区幼儿早期教育投入不足。然而,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家长而言,是不存在忽视早期教育这个问题的。中国的家长只会重视过度。而“重视”就意味着对孩子有高标准的要求,“小学化”因此不可避免。这种误读是中国家长的通病,其实很多研究文档并没有鼓吹幼儿要被教授复杂的知识,实现“以游戏为主的自由探索”,就算是很好的早期教育课程。 qZ}P*+`Q  
      第三点原因是“囚徒困境”——虽然家长们表面上都反对幼儿园“小学化”,但是禁不起一些家长就是爱偷步,就是要给孩子灌输更多,其他家长一看别人家的孩子偷跑了,就忙着让自己家的孩子也赶快起跑。教育自媒体学堂君讲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大家不妨看下—— ?;vgUO  
      小西妈告诉学堂君,小西读小班、中班时,她都非常淡定。“我们早早就买好了非常不错的学区房,没有上民办‘和别人比’的压力,本来想幼儿园这三年都会比较轻松的。”今年的暑假,她和几个孩子上了小学的朋友聊天时,却被评价“图样图森破”。有朋友告诉她,自己孩子的班里,几乎没有一个是“零起点”的,“厉害”的孩子认字上千,早早能自主阅读,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内容几乎都掌握了,其他的孩子“20以内加减都已经很熟了”。朋友的“现身说法”让她动摇了。“问了几个同龄小孩,发现都有在提前学了。如果都是零起点,那我们不怕孩子学不会。现在是大部分都在学,逼得我们不得不提前学。在这样的同学群体对比下,孩子就会显得很‘差’。我最担心的,是什么都不学,要在班里垫底,孩子的自信心要遭受打击。”对于小西妈的纠结,成妈心有戚戚。“最近向一年级孩子家长取经,被‘洗脑’要学。”成妈一直秉承的是孩子要有快乐童年,没有报任何学科兴趣班。当她发现,有孩子“抢跑”得厉害,“甚至有大班就去读数学培训班的”,“三观”被刷新。“读小学,孩子不仅要适应各种变化,还要学拼音、写字、算术这些全新的内容,会非常累,家长也很累。如果只有我零起点,压力肯定会很大。”成妈说,为了“孩子和自己在读小学时不要那么累”,她决定“屈服”——提前学习。 aYuD>rD  
      这个“囚徒困境”是不大好解决的,需要家长去理解,未必起跑早,就一定跑得快、跑的远。这方面是有很多研究的,比如德国阿兰努斯大学的教育研究者塞巴斯蒂安·P·萨盖特在2009年开展了一项研究,对50多个国家的40万名15岁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早上学并没有带来优势。萨盖特在2012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在几年的时间里对83名学生开展了调查,结果发现那些5岁开始学习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如晚些开始学习的学生。问题在于,家长的认识往往会更加感性,不愿意冒孩子被落下的风险。 " R-!(9k^`  
    OiE;B  
    nBHnkbKoy  
      第四点原因是现实需要不得不为之。有媒体在2012年时就把“小学化”难治理的现实土壤说的很清楚了,“其一,一些重点小学,年年都在用考试选拔的方法来限制学生生源的过度膨胀,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而言,只能进行小学化教育来适应此环境;其二,教育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许多禁令只是停留于纸上谈兵水平上,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纵容;其三,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出现严重不均,民办幼儿园只能用提高所谓的教育质量来吸引家长注意;其四,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存在。” UW9?p}F  
      这几个小点,可以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不过,这次教育部文件明确表示,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如果这一点能做到,或许能起到些效果。 3}@_hS"^8  
      幼儿园“小学化”是个国际化的问题,难以轻易解决 iCW*]U  
    a@\D$#2r  
      事实上,并不只有中国才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美国的教育界,也在被这个问题困扰。 Pu"R,a  
      在美国,20年前,上学前班、幼儿园、甚至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堆积木、画画、创作想象的世界,在脑瓜里想这些事,或和同学一起玩。但这些活动越来越多地被老师的教学所替代,而这种教育方式过去通常用于年级较高的学生。如今放眼望去,“字母表、单词墙、课堂守则、教学进度表,甚至励志名言,目力所及之处,各种信息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一些孩子六岁不到就开始识字读书,并且一些美国家长会努力让孩子挤进那些附属于优秀小学的学前班,于是有了“今天学前班、明天哈佛”这样很有中国特色的名言。 K4]g[z  
    rS4@1`/R  
    vG;zJ#c  
      为什么会这样呢?长期以来,美国人对于学前教育的态度是“提供保障”就行,愿意学的去学就行,自由放任,然而这种做法意味着美国孩子将来的整体认知水平会比较低,这点已经被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等项目所证实。所以现在的美国人往往认为,如果不提早开始接受教育,孩子们在阅读、数学等关键科目上恐怕会落后,或许永远都无法再赶回来——正如文章前面提到的,这是反应过度了,然而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自由放任确实会意味着整体处于低水平,因此最近二十年来,美国的幼儿教育也像美国的基础教育那样,强调标准化。标准化意味着要有比较清晰的可衡量指标。另外,美国如今还强调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功,即那些比较贫困的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公平的教育。于是阅读、数学等采用“说教式教学”的课程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 AC;V m: @{  
      不少有识之士指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自由探索、主动探索才是适合小孩的最佳学习方式,“说教式教学”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就没有好处。但一旦放弃标准化,又意味着幼儿教育会重新变得自由放任,同样没有好处。这可以说是个两难问题。 u0#}9UKQ  
      针对幼儿园“小学化”,一刀切未必是最好的策略 VQ0fS!5'  
    q EP 4  
      对于中国来说,与美国不同的一点是,由于家长普遍重视教育,尤其寄望于高考能让孩子未来过得更好,因此自由放任会让孩子之间的竞争变得过于激烈。所以教育当局应对幼儿园“小学化”的策略是,依旧强调标准化,但把标准降低。 L0&RvI#  
      然而问题在于,即便教育部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助下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部针对儿童教育的好指南,但人们的重点仍然只会放在“幼儿园不得教授拼音、汉字、外语,只准教10以下加减法”,像游戏式探索、主动探索等内容,很多幼教人员和机构并不擅长。治理“小学化”的结果是,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小学化”的内涵,导致一刀切地认为“所有学习知识的行为“,都是“小学化”,以至于认为幼儿园就只能“傻玩”。 ax{ ;:fW  
      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然而非常普遍,解决这一点,需要高质量的幼教人员,在本次的专项通知中,也已经强调了这一点并将采取措施。 Y$Q|J4z  
      但在此之外,对幼儿园的教育策略予以更多的自由度,也未尝不可。像不许教授10以上的加减法,可能就不是一个好的规定。不妨对比下香港教育局颁布的幼儿园教育课程指引,香港就没有对数学教育提出明确的目标,也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外语。所以,《指南》中的具体细节,是可以优化,并且不那么死板的。如何在避免“小学化”的基础上让孩子在幼儿园获得更好的教育,这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深入探索。 y`$Q \}fS  
            来源:腾讯网 FBpH21|/y  
    l5g$vh\aQ]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热博推荐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