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常怀愧对之意,便是入德之门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404
发帖: 437576
财富: 614375803 鼎币
威望: 2272065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65 点
在线时间: 32520(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4-03-2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常怀愧对之意,便是入德之门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18-11-13)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对群众常怀愧疚之心,可以激励我们不忘人民养育之恩;对事业常怀愧疚之心,可以鞭策我们不断进取。然而,身为共产党人,“常怀愧对之意”不是终点,重要的是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言行,以忘我工作成就无愧业绩。 ST'L \yebc  
  “常怀愧对之意,便是入德之门”,这个说法源自清代名臣曾国藩。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怍,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这段话的意思是,人要常怀愧对之意,在受了别人的好处后要知足,懂得受之有愧,而不能心安理得。有了这样的心态,便能得善气而远离戾气了。 Ni(D[?mZ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济民历来被奉为为政之道。举凡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官清官,无不常怀无为而愧的操守良心。唐代诗人白居易任地方官时,做了不少造福百姓的好事,但他并不居功自傲,而是经常“照镜子、正衣冠”。白居易35岁官至县尉时,曾写《观刈麦》一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他对自己不事稼穑而能有三百石的俸禄,很是惭愧。37岁时,白居易得了个左拾遗的职位,俸禄一下子翻了几番。他在诗中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此时的俸禄让白居易生活颇为安逸舒适,他越发感到有愧和不安了。唐代另一位诗人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碰到大旱饥荒,百姓纷纷外逃。此情此景令他深感不安,写下“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为自己身染疾病而无力救灾深感愧疚。 K}1>n2P  
  中国古代的清官良吏,把勤于反省、自我砥砺视为修身的要诀、做人的准则,认为常怀愧对之意,便少有得失之心、颓废之心,便能激发自身潜能,逐渐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抱负。而在共产党人的眼中,“常怀愧对之意”有更深的内涵,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是党的宗旨的体现。 st:[|`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XaR(q2s  
  一个寒冷的冬夜,焦裕禄召集兰考县委委员开会。人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是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当时,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飞驰而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 S2*-UluG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H*A)U'`  
  正是带着一种对自己近乎苛责的愧疚之心,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Z0  
  “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对群众常怀愧疚之心,可以激励我们不忘人民养育之恩;对事业常怀愧疚之心,可以鞭策我们不断进取。然而,身为共产党人,“常怀愧对之意”不是终点,重要的是以“有愧”之心求“无愧”之言行,以忘我工作成就无愧业绩。无论是焦裕禄、谷文昌,还是李保国、廖俊波,他们都把对党和人民的愧疚之心化为拼搏进取、不懈奋斗的动力,以“有愧”赢得了“无愧”。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