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微评论】那些年,烙印在我们心中的桩桩件件
敬业心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20208
精华: 50
发帖: 41625
财富: 566543 鼎币
威望: 49 点
贡献值: 20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609 点
在线时间: 8485(时)
注册时间: 2011-09-01
最后登录: 2023-11-13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1  
来源于 已见刊 分类

【微评论】那些年,烙印在我们心中的桩桩件件



    今年,是中国70华诞,班组职工作为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这些年来一直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企业共荣,与班组共兴,怀揣梦想一步一步地行走在奋斗的路上。这些年来,班组职工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也有了许多体验和感受。那么,职工们会怎样描述那些年,烙印在自己心中的桩桩件件呢?请看他们用自己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记录下的那些人和事的点点滴滴。



煤矿职工:“煤黑子”变成了“煤亮子”
■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  卫红霞

    1970年,20岁的赵振清成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赵庄井掘进队掘进工。那时,不仅没有班中餐,井下工作环境还很恶劣,生产设施简陋,采煤掘进靠打眼放炮,煤、矸石都是靠人工装运。劳动强度大,通风条件差,一放炮,煤尘飞扬根本看不到人,一个班下来,全身上下除了牙齿,其它地方都是黑的。最闹心的是澡堂,近2000名职工,只有两个洗澡池,洗澡水一天一换。遇到水泵坏,洗澡水两三天才换,好多工人都想有自己的洗澡间。没有洗衣房,工作服自己拿到河里洗。冬天衣服难干,只能穿潮湿的衣服上班。
    1978年改革开放后,矿上有专人送班中餐和开水,不过都是菜包子。现在,饭菜花样丰富还营养平衡。如今,不仅井下工作面实现了一系列现代化设备的综采综掘,还完善了人员定位系统,现代化监控系统等,安全生产有了保障。“两堂一舍”设施更是节节高,矿工真正由“煤黑子”变成了“煤亮子”。
    工作一天,最想回的地方就是家,哪个矿工也想拥有自己的家。2009年夏天,按照国家棚改政策,赵振清搬到市区宽带、有线电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两室一厅棚改房,成为了城里人,过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如今,好多矿工和赵振清一样,通过自身奋斗,都到城里安了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建筑职工:开着轿车上下班
■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  王来青

    有一句戏剧唱词叫“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这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巨变的真实写照,咱不说别的,单说这交通工具吧,我就觉得那变化真的让人想象不到。
    我小的时候,家里用的是架子车,上世纪70年代,村里谁家买一辆自行车,那也是能香半村的新闻。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进了国有建筑公司,先后买过轻便自行车、摩托车。不过,做梦也没梦到过自己也会买得起小轿车。
五六年前,我这个建筑企业的普通职工也购置了一辆近20万的家用轿车。也许有人会说,你是国有建筑企业的老员工,积蓄多。可是,我这两年到工地采访,却发现项目部的办公和生活区里,小轿车越来越多。后来才发现,有许多砌筑工、钢筋工、木工也是开着小轿车上下班呢。我曾问过一对做砌筑工的夫妻,人家的帕萨特也快20万了。而购置这辆车,花去了他们一年的收入。有了车子,夫妻俩就可以在离工地较近的城镇租房子住,有个安逸的“家”了。
    “人就是要能挣会花。国家发展这么快,咱也不担心没好日子过的。”听这位农民工兄弟这么说,我便寻思,他说的还真是这个理儿。

发电职工:工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皖能铜陵发电锅炉分场  张维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大招工的国企职工,见证了祖国和企业班组发生的日新月异变化。尤其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的变化,给班组职工带了很大的便利。
    过去很多裸露在外的设备检修时,起重就成了苦力活。最原始的方法就是竖人字扒杆,前后都要用缆风绳固定,才可挂手拉葫芦起吊设备。而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又是一个十分费时费力的活,唯一的办法是走滚筒,潜在大的安全风险。记得有次在起吊设备过程中,因传递信号不明确,有名职工手指被钢丝绳绞掉三根,导致残废。
    如今,职工的生产工作环境有了大大改善,不管是设备起吊,还是设备运输,早已步入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上方不仅配备了电动葫芦,行车等起吊设备,就是设备需要移位,也动用了手拉叉车、柴油叉车等现代化专用起重工器具,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与之俱变的还有非专业岗位,也由过去体力劳动逐步演变成了智能型的劳动了,依靠科技力量将复杂劳动变成简单化。  
    不仅硬件在变,管理也在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与时俱进,这让人际关系更融洽和谐,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多。我想,祖国好、企业好、职工好、家庭好,必定是广大职工谱写更加壮丽新篇章的原动力。

养路职工:现代化办公让梦想变成现实
                                             ■ 通辽工务段  宋国柱
    上世纪80年代刚入路时,我们单位住的是瓦房,烧的是大铁炉子,睡的是几个甚至十几个人在一起的大火炕。每日工作地点离工区较远时,工友们就会使用单轨车推着水、饭、工具、材料赶往作业地点,不但人累,而且也浪费了作业时间。那时,我就在心里梦想,啥时我们养路人也能住上楼房,吃上工作餐,再不用每天带着破饭盒来上班呢!
    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变化,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有了机动车,上下工都是乘坐汽车赶往工作地点,不但增加了作业时间,而最受益的就是我们这些养路人,再也不用带饭,也省去了往返工地徒步行走的劳顿,收工回来,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就餐。
    每当走进工区大门时,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院落,是扑面而来的花草芳香,夏季菜园里的青菜长势郁郁葱葱,果树上的果子压满了枝头,不说吃就是看着也甚是招人喜爱,院内停车场上停满了车辆,工具库、材料库,干净整洁,体现了我们新一代养路人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办公和休息的地方干净整洁,或两人、或三人一个宿舍,休息环境让人羡慕,电脑、电话、光纤网络的现代化办公条件,让我这个做了许多许多梦的老养路工人,真正地感受到了我们的梦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而这些梦的实现,是我们一代代铁路工人努力与勤奋劳动换来的,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结果。我们还有许多美好的梦,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我们的无私奉献下,梦会一个个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一定会实现。

  石化职工:告别帐篷住“别墅”
■中石化管道公司襄阳输油处 曹吉祥
    19781月,我参加工作在河南油田长输大队输油站工作,即现在的中石化魏荆输油管道。由于当时油田正处在勘探开发“先生产、后生活”会战时期,那时住的是帐篷、席板房,临时房,标准的干打垒,地铺一排七八个人挤在一起。大家白天忙生产,从没有休过午休。酷暑盛夏,别说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没有。晚上蚊虫叮咬加上闷热,每晚摇着一把扇子,不到深夜1点以后根本无法入睡。冬天,风呼呼地刮,贼风无孔不入地往帐篷里钻,冻得让人蜷成卷儿,整夜暖不热被窝,更是无法入睡。
    1992年以后,企业大力开展站场生产设施自动化和生活后勤服务保障建设。现在,输油站不但生产设备装置技术先进、操作简便,生产工人在值班室电脑前鼠标一点,就能控制设备的启停、阀门开关、温度压力调节。生产生活现场还干净整洁、规范标准。员工住的公寓楼造型别致,外观漂亮,犹如“别墅”,室内统一配备了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沙发、饮水机、床上用品等,员工到输油站上班,只用带换洗衣服,就可拎包入室。尤其是近年来还对职工公寓开通了有线网络,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上网交流工作学习经验,搜看各种文化娱乐节目。输油小站成了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乐园,成了员工学习进步、提升素
质、成长成才的加油站。
    41年弹指一挥间 。虽然像我一样的同龄人都已先后退休,但我作为魏荆管道不断创新发展的见证人,看到企业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看到员工工作生活文化娱乐条件的不断改善,
    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也为现在的年轻人赶上国家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和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好时代而高兴。

 采气职工:粗放管理变成标准化建设
■重庆气矿  柳庆
    在天然气生产场所内,被称为能源主动脉的天然气管道连接着各个地面生产设备,飞天入地。虽说无论地面还是地下,天然气管道走向都有着横平竖直的工艺要求,但随着市场需求及生产安全化、精细化、合规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不同的年份都有着大型的改管作业,使得肉眼所不能见的地下管线变得更多,更复杂了。为了在备用设备倒换、干湿气配产调产、上下游井站大型设备检修等作业需要时,班组员工能安全准确地执行站内流程倒换操作,班组员工必须清楚站内每一处天然气走向。
    从前,新员工的站内流程学习都是靠老员工口口相传,常有老员工们就某一处地下天然气管道走向问题出现争执,也有在大型作业、关键操作时,连井站班组长也对地下管线持“摸不准”的态度。
    现在的采气站,站场标准化建设大规模铺开。站内设备贴上了更清楚的设备铭牌,定期检验更换;地面管线标有清楚的工艺数据及走向指示;地下管线亦通过技术管理人员的反复核对后,由方正美观的路岩来标识,可谓“一目了然”。新员工只用花很短的时间就能熟悉、熟记站内天然气流程。

油田职工:昔日不创新,今朝硕果累累
■中原油田  初卫平

     420日晚上,笔者随检查团来到中原油田濮城采油厂生产指挥中心大厅,只见偌大的指挥中心就两名工作人员,女工权荣华和郭宁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清晰的大屏幕,手中握着鼠标,一旦从屏幕中发现抽油机运转不正常,便及时用手中的报话机通知职工前去检修。这在以前是根本实现不了的事,可现在,动一动鼠标就实现了。尤其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个变化竟然是当初那些传统守旧的职工带来的创新成果。
    过去,说起创新,职工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这样改行吗?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这样做啊;你还是现实一点,干好自己的工作吧;你就别异想天开了,小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是干好本职工作,不要胡思乱想,那不是你操心的事;就凭借你那两把刷子,搞创新还不是痴人做梦……那时的职工缺乏创新意识,受文化底子薄、观念不开放等诸多因素影响,有的职工干工作比较死板,甚至错误地认为,创新就要打破一些传统的东西,那可是延续了很长时间的规则,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企业技术革命的快速推进和万众创新的提倡,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我的同事张慧清以前在工作中是有名的懒,可近年来却突然变了,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钻到创新工作室里搞创新。问他咋有这么大的变化时,他回答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创新,怎能保证不被淘汰?”
    这的确是基层班组职工创新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如今企业为了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纷纷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对研制出创新的班组职工给予重奖;同时给班组创新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通过改造和完善创新的环境、设施,使职工爱上创新。随着一些创新成果得以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快捷、方便、实用、减轻职工劳动强度的效果,创新逐渐成了岗位职工创造性劳动的一部分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敬业心
敬业心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20208
精华: 50
发帖: 41625
财富: 566543 鼎币
威望: 49 点
贡献值: 20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609 点
在线时间: 8485(时)
注册时间: 2011-09-01
最后登录: 2023-11-13
沙发 发表于: 2019-05-11  
祝贺各位老师定稿
敬业心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13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