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印记】
编者按 女子钻井队是中国石油史上一段不可或缺的辉煌历史,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战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石油勘探开发所有工序里,钻井是最辛苦的工作,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日晒雨淋;钻井是重体力活,一袋泥浆上百斤,一口固井需要上百袋泥浆,得一趟趟地人拉肩扛,更别说扛钻具、扛套管;钻井是最脏的活儿,和泥渣、泥浆、原油打交道,永远没有干净的时候……这野外作业,女孩子怎能适应? 然而,在时代激情感染下,许许多多石油女工们坚信“妇女能顶半边天”,纷纷请战加入女子钻井队,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一段特有的石油人生。
在华北油田发展史上,就曾有一支女子钻井队——32668队,她们是时代的弄潮儿、石油女工的佼佼者。本期就请读者通过文字,感受这些石油钻井女工的独特风采。
遥望艰苦岁月里那些钻井“铁姑娘”
■杨学勇
1977年3月8日,也就是华北石油会战开始的第二年,100余名20岁左右的大姑娘高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聚集到华北油田,成为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第一支女子钻井队的一员,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生命旅程。
继任四井喜获高产油流之后,任6井、任7井、任9井等一批日产千吨,甚至几千吨的高产油井一口接一口诞生了,辉煌的勘探成果,极大鼓舞着油田职工。女同志坚信“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得到”,不少热血女青年还递交了“强烈要求成立女子钻井队”的“请战书”。会战指挥部对组建女子钻井队非常重视,要求队员身体好、个子大、素质高,每名队员都是从新招的女工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女钻工因有着生理、心理上的种种弱处,要想取得同样的成绩,就要付出比男同志更多的汗水、克服更多的困难,比如像打大钳等强度很大的力气活儿,很多姐妹在练的时候手臂都肿了,整个胳膊根本抬不起来,但没有人抱怨,都生怕别人嘲笑自己不行。因为自我要求严格,姑娘们渐渐适应了钻井高强度、大负荷的工作量。
上井架对姑娘们绝对是个考验。41.4米高的井架相当于10层楼高。一开始,姐妹们谁也不敢上。怎么办?练!大家排好队,队干部带头。第一次爬井架,大家都是心里发颤、腿上哆嗦、脚下发软,好不容易上去了又下不来,最后一点一点倒着退下来,大伙儿搂在一起抱头痛哭。
为尽快提高队伍的技术素质,组织上送队员们分别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的女子钻井队学习,要求在一个月内把钻井的全部流程学会。回来后,姑娘们就真刀真枪地操练起来。同时,女子钻井队开展了大练兵和学文化活动,请老师傅上技术课,每人都有一套钻井书籍,人人做笔记,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全队上下学技术练本领的气氛非常浓厚。
一年夏天,井场水泥车进不去,固井急着要用水泥,姑娘们赤脚在泥泞中排成一列长队,传送50公斤重的水泥袋子。这活儿不仅累,而且特别脏。汗水拌水泥,一会儿就成了泥人,可姑娘们哪管这些,一边传水泥袋子,一边喊“快点、快点”相互鼓劲儿。正是这种异常的艰苦,锻造了女子钻井队一批又一批的“铁姑娘”。
冀中平原的冬天特别冷,沾满泥浆的工服冻得僵硬无比,其实就是当时姑娘们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那年正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一次上零点班,天上下起鹅毛大雪,姑娘们像往常一样穿上棉工服,腰上系根电线,戴好狗皮帽子直奔井场。狂风越刮越猛,夹杂着鹅毛大雪直往人脸上扑,就像针扎一般疼。钻台上寒风刺骨,不一会儿姑娘们的脸蛋就冻麻了;脚蹬在地上不断打滑、跌倒,接单根时,喷涌的泥浆浇得姐妹们浑身上下湿漉漉的,一会儿就全冻上了。棉工服冻成了硬邦邦的冰壳,两只手套里也满是泥浆,手在冰冷的手套里一会儿就冻僵了。钻台上司钻和内外钳工拉锚头、打大钳、提卡瓦的活儿,本就对姑娘们来说很费力,再加上雨雪夹杂着泥浆、钻具携带的岩屑、凛冽的寒风,更是难上加难。整个工作流程下来,每个人都是腿脚发软,棉工服外面是泥浆、岩屑,里面是汗,衣服就像古代武士的铠甲,走起路来“唰唰”作响。
女子钻井队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短短两年时间,女子钻井队共打井12口、交井11口,平均井深3000米以上,累计进尺3万多米,在华北探区创造过多个“当日搬家、当日安装、当日开钻、当日见进尺”的钻井纪录。她们在雁翎油田会战打的雁105井,创造出日进尺1411米的好成绩;在雁11井又创造出用一只刮刀钻头钻进2301米,两只刮刀钻头钻进2894米的纪录。这支女子钻井队还获得了石油部颁发的“标杆钻井队”称号。
1979年5月,女子钻井队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她们兢兢业业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靠着顽强拼搏的女子钻井队精神,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展示着个人的才能,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图1:女子钻井队在“雁一井”井场劳动
图2:1978年12月,女子钻井队在钻井平台作业的场景
图3:女子钻井队的姑娘们在艰苦的作业环境中快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