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告别小马驹,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406
发帖: 440770
财富: 614382671 鼎币
威望: 2272067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71 点
在线时间: 32631(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4-04-25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8  

告别小马驹,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19-05-18)
杭州滨和小学的孩子们是幸运的。 EtL=_D-  
8jZYy!  
  大部分人,在孩童时期,或早或晚,都会遇到死亡事件;或是亲友,或是邻人;或是自己哭,或是看人哭。在哭泣中,一个人,孤立无援地,不无茫然地面对死亡,任凭恐惧啃啮内心。 F?dTCa  
Z/I!\  
  滨和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大家一起,向难产而死小马驹告别。在主题活动中,同学们回顾母马来到学校,一直到母马怀孕、难产……大家一起目睹生命孕育与离去的过程。集体告别小马驹,孩子不再是孤独地面对死亡,这是最大的心理援助和情感援助。在死亡的黑色背景上,对生命的珍惜,格外耀眼。美好的情感帮助孩子们抗衡恐惧,坦然地直面“死亡”,这是真正的成长。 4v!@9.!vQ  
6JL 7ut  
  人生大事,莫过于生死。但是,大多数人对生的贪恋,对死的漠视,太过悬殊。对死的漠视,其实是恐惧导致的回避,假装看不见,假装这一天很遥远。越是装,越是怕;越是怕,越是表明回避的徒劳;于是首鼠两端,虚与委蛇,对死亡的暧昧,导致活得不坦诚,不真实。 | -R::gm  
f>'7~69  
  碍于这种普遍存在对死亡的回避态度,很少有学校敢于对学生提起“死亡”二字,“死亡教育“一直是一个空白。在这个领域,教育屈从于众人的无知与偏见,应视为教育者的耻辱。教育是自由人的事业,人的自由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死亡是现实的人生课题,也是哲学课题,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认识死亡,获得自主的死亡观,是从“死亡”反向去认识人生,获得人生观——这个过程,就是人获得自由的过程;所谓成长,无非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 t"L:3<U7  
c]LH.  
  一般认为儒家是积极、入世的,但孔子对待死亡的态度,至少表明这个积极入世是不彻底的。子路向孔子请教:死是怎么一回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什么是活着都没有弄明白,哪有功夫去琢磨死?生和死明明是一体的,孔子却把生和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已违背了基本的事实,立场与态度的选择也就不可能正确。 e Jwr  
L"Gi~:z  
  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对死亡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病入膏肓,医生会说,他想吃什么就给他吃点什么——这是最朴素、最不需要动脑子的抵抗死亡的方法。所谓“吃”,就是从外界摄取、获得;获得越多,占有越多,生命越有价值。与此相反,是通过创造价值,为世界提供价值而获得自己的价值;最典型的是鲁迅。“要赶快做”——几乎所有堪称伟大的事业,无不是人生有限的紧迫感的产物。如果没有死亡,人创造价值的意愿要减少一多半吧?这就是“死亡”的伟大之处。杰出人物善于将死亡的伟大转化为生之伟大。 *[U:'o `67  
q+DH2&E'  
  滨和小学告别了小马驹的同时,引领孩子开始告别对死亡的无知、恐惧,引领孩子一起探索、体会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教育,才是创造价值的教育。 fg9sZ%67]\  
_I!Xr!!)a0  
  为什么很多“正面教育”收效甚微,是否可以从滨和小学获得一点启示?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206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