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遗落在玉带桥、蓝田坝、邻玉场、泰安乡的川南往事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406
发帖: 440662
财富: 614382452 鼎币
威望: 2272067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71 点
在线时间: 32629(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4-04-24
楼主 发表于: 2019-05-21  

遗落在玉带桥、蓝田坝、邻玉场、泰安乡的川南往事


摘要:川南石油基地的盛衰兴替
作者 刘玲

1
       1956年5月28日,位于四川省永川县境内的黄瓜山构造1号井开钻,川南油气工业性开发的序幕由此揭开。
       从此,一张东起綦江县,西至长宁县,南及叙永县,北达潼南县,横跨重庆、泸州、宜宾3个市17个县的大网渐渐织就。它网络的,是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川南矿区下辖的气田范围,也网络着区域内的青年才俊。
川南矿区员工的籍贯构成中可分明寻见如上地名的踪迹,作为川南区域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先行者和元老,这些人从年轻时就相遇,且伴随四川油气田的发展壮大,携手走过了63年。如今,他们有的散落在川南的各石油基地里,有的随子女迁徙他乡。在石油基地里生活的七八十岁的老石油们,一见面,依然会用各自在工作岗位上的职务来打称呼,热络中带着恭敬和体贴。
                              (川南矿区下辖气田范围示意图)
      川南石油基地以泸州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距离泸州市最近的一个基地是位于龙马潭区玉带桥一带的炭黑厂。炭黑厂始建于1958年,其产品专供关系国计民生的军工、重工业等行业,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959年春天,13岁的炭黑厂新工人刘长春,在单身楼宿舍前种下一棵树,如今,树已参天,英姿勃发;而他,今年满了73,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怎么看电视,一年到头也难得离开炭黑厂。这里的生产生活格局同几十年前一模一样,时光似乎静止,1959年成立泸州气矿时的矿机关办公楼如今还在厂内。像刘师傅这样的老炭黑厂人,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津津乐道,哪年修,哪年搬,哪年为何事发生了变化。对他们而言,环境并不优美,布局还有些凌乱的老地方是值得眷恋的,在这里能看到自己走过的路,想起炭黑厂鼎盛时期的兴旺。

(刘师傅指着这颗自己种下的树,无限感慨:树都这么高了,人怎能不老?)

       近十来年,炭黑厂在静止中生息,其周边却在大兴土木、加速城市化。当有一天,炭黑厂人听闻,自己生活的这个地方已被泸州市民称呼为“城中村”,心里颇有些诧异和失落。这些年,拆迁的传闻三天两头光顾一回,人们对炭黑厂的未来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想象。
       炭黑厂的拳头产品“冶金炭黑”仍在生产,只是规模萎缩,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盛况相去甚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曾经的炭黑厂人以满身黢黑为荣,今天则因炭黑生产附带的污染问题,而被周遭居民投诉。走在落寞的炭黑厂内,无法想象出曾经有一两千职工在这里忙碌,有一两千个家庭在此生息。子承父业的炭黑厂子弟屈指可数,更多的子弟,带着对这里的记忆去往更广阔的世界。

曾经的炭黑厂是大单位,鼎盛时有上千名职工在各工段忙碌,有上千个家庭在此生活)
(玉带桥附近的菜农依然会到炭黑厂里摆摊卖菜)
(炭黑厂被林立的高楼包围,围墙外车水马龙,围墙内还是城乡结合部的味道)
(老房子依山势而建,简陋、随意,处处都有时光的痕迹)
2
       川南石油基地的核心在蓝田坝、邻玉场、三号信箱一带,川南矿区人称这一代为“后勤”。这样的称呼很有石油特色,与“后勤”相对的概念是“前线”,也就是说,在川南油气勘探的历史长河中,后勤一带分布的石油单位都是生产辅助和生活基地的性质。“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是石油工人最准确的写照,前线干的,是翻山越岭、寻油找气的活儿,餐风露宿是常态,跟着油气勘探的步伐像候鸟一样迁徙也是常态,所以,后勤是他们安息的地方。
      后勤能满足科研攻关、大型机具设备维修保养等非野外工作的需求,也能为前线石油人及其家庭提供照顾,所以,这一带有管理机构、学校、医院、生活区等。
        毗邻蓝田机场的原川南矿区矿大院,沿长江泱泱一大片,平坦开阔,是1978年川南天然气勘探指挥部更名“川南矿区”后的最高行政机关。最优秀的人才在此聚集,最重要的命令从这里发出,最重大的决定在此产生。

(矿大门还在蓝田坝宪桥,是3路、128路、18路公交车的必经站点)

       2000年前,这里的中心地位不可撼动。它有全矿区最多的楼房、最气派的礼堂、最完备的后勤保障体系,最森严的办公场所,甚至最有档次的招待所。而仅仅四五年间,这里逐渐变空、变大、变萧条。
        回过头看,2004年是川南矿区城市化进程的起点。自给自足、小富即满的石油基地生活先是因重组改制而动摇;之后,城市巨大的吸引力洞穿了封闭体制所维持的安全感。去城市,去更大的城市;去买房,去更热闹的地方买房。就这样,无数的石油人告别原乡,为各大城市的房地产事业添砖加瓦。
       留下来的,是因重组改制被划出石油体制的子弟校老师们。2000年,矿区子弟整体移交地方,子弟校的优越感和矜持从此扫地,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优质师资力量转为事业编制,为泸州市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注入活力。原川南矿区子弟中学成了泸州市第25中,子弟一校成了立行路小学,子弟二校成了第十八中学小学部……
       就像是壮士断腕断掉的那只手,子弟校成为历史,无法再抓住人心。为了教育,更多人出走矿区,砸锅卖铁地把孩子往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塞。于是,曾经最热闹的邻玉场及后勤一带,以飞快的速度空心化。
能离开的,都在离开。
走不掉的,只有老人、空房子及记忆。

(子弟一校依然还在矿大院里,但这里的学生不再是石油子弟)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2.jpg[/img]曾经知识分子扎堆的三号信箱如今已处于半废弃状态,曾经有一段时间,这里租借给某电影艺术学校办学,现在人去楼空,墙上只余海报招摇。)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4.jpg[/img]
(这些幽静的角落一定发生过某些故事,置身其中,只感觉岁月悠悠。)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6.jpg[/img]
(红墙黑瓦是彰显文艺气质的标配,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相册里有它们的身影)
3
意外出现在泰安乡化肥厂。
如果说在川南矿区众多的下属单位中存在鄙视链,那鄙视链的底端就是化肥厂。
论历史,它1979年才成立,太年轻;
论地位,成立的初衷竟然是生产化肥用作耕地补偿,多余的才对外销售;
论效益,1989到1990年是扭亏为盈的好年份,但盈利还不足10万;
论位置,简直就是荒郊野岭,厂里的子弟只能上乡村小学……
关键是,它处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最末端,生产的产品需要与市场接轨,可以想象,当市场经济大潮席卷而来时,这个只想自给自足的小小化肥厂怎么受得了?!
国有体制改革的利刃最早插在它身上,“从头再来”的歌声最早在这里得到共鸣。于是,这里的年轻人最早想去外面闯荡,这里的中年人最先考虑去城市寻生机。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8.jpg[/img]
2000年前后,化肥厂的职工们陆续在市区买房置业,毫无疑问,他们不自知地乘上了房地产业腾飞的东风,几万块的购房成本在十年后变成几十万的售房款。
更令人惊喜是,泸州市中心开始朝着泰安的方向扩张,在川南矿区众多石油基地中,唯有化肥厂的价值得到变现,因毗邻4A级风景区张坝桂园林,城际快速通道把这里与城市相连,房地产开发向着这一带扩张,交通、环境大为改善,许多化肥厂人通过与房地产开发商达成协议,置换到碧桂园的电梯公寓。
在度过那么多无望的岁月后,化肥厂终用它的一砖一瓦,反哺对它不离不弃的人。

短短不到二十年,沧海桑田的命运感竟然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呈现。看石油基地的盛衰兴替,就像看人生的起承转合,如此短促,如此静默,如此激烈又如此不可知。
[img]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0.jpg[/img]
(化肥厂的生产区已全部拆除,正待拆迁的生活区内人迹罕至,篮球架被树枝包围,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在人类退场后蓬蓬勃勃。)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敬业心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20208
精华: 50
发帖: 41625
财富: 567143 鼎币
威望: 49 点
贡献值: 20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609 点
在线时间: 8485(时)
注册时间: 2011-09-01
最后登录: 2023-11-13
沙发 发表于: 2019-05-21  
敬业心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许振超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