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用生命教育影响生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40759
精华: 42
发帖: 7652
财富: 169975 鼎币
威望: 44 点
贡献值: 18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126 点
在线时间: 1044(时)
注册时间: 2018-02-05
最后登录: 2022-05-26
楼主 发表于: 2019-06-10  
来源于 转帖专区 分类

用生命教育影响生命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季燕 (8)9S6  
?'z/S5&j  
  儿童只有体验了生命的快乐、感受了生活的美好、经历了精神的富足,才会珍惜生命、成就生命,才会快乐生活、幸福生活! CV.|~K0O  
&h5Y_no GX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生命教育在这一阶段,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用生命去影响生命”,让儿童在生命的源头有丰富的生命体验,感受生命的喜乐,把对生命的热爱、尊重、理解融入心底,这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场域中,抓住下面三个核心问题,帮助儿童感性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将是儿童一生的财富。 fy4zBI@  
Q_|}~4_+  
  用心解答生命疑问 树立正确生死观 8c+V$rH_  
d#a/J.Z$A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儿童极其关心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含蓄、内敛的民族,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愿启齿;或者觉得这么深奥的问题讲了儿童也不懂,所以“捡来的”“充电话费送的”等回答比比皆是。 ~x \uZ^:  
>&KH!:OX|  
  事实上,在这个图像时代,儿童已经从各种传媒途径中接触到遗传、生殖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图画书会用生动、优美的画面配合简洁、有趣的语言解决“我是从哪里来的”的疑问。英国作家艾伦所著绘本《小威向前冲》就是用儿童的思维回应儿童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图文并茂讲述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一堂生理卫生课,儿童在阅读中明白了生命的孕育是一段爱意浓浓的旅程、是个永不放弃的过程,从而感受生命之美、生命之道。 9<.O=-1~  
[ gMn  
  “生”的另一面是“死”。“人为什么会死?我会死吗?我什么时候会死?”——这些问题是儿童对“死亡”的最初探索。花草枯萎、小动物没有养活、身边的亲人离世,还有各种突发、意外、天灾人祸等会让生命突然消逝,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事。长久以来,社会文化对死亡的忌讳和成人的困顿,使成人不知如何和儿童谈及死亡,担心他们难以接受生命消逝的消极感受与情感冲击,常以忽视、隐瞒、欺骗或敷衍方式处理,使儿童产生错误或片面的认知,以至于对死亡有高度的好奇、恐惧、焦虑。 G rp{ .  
C2"^YRN,  
  阅读是很好的载体,借助优秀读物和儿童一起领悟生命的变化和交替,了解死亡是什么,不存在是什么,什么是不朽。图画书《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在文字和画面的缓缓叙述中让读者感受小主人公失去爷爷后的情感变化,领会时间可以抚平悲伤的道理,坦然面对死亡、接受悲伤;《一片叶子落下来》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生与死之间微妙的平衡……通过这样的渗透,儿童会慢慢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知道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不可能再次拥有,所以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并且在自发层面上感悟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和他人生活得更美好。 l|?tqCT ^h  
Nw1*);b[y  
  回归童年体验 享受生命过程 8O9^g4?  
+w^,!gA&  
  儿童时期是生命的开始阶段,童言、童真、童趣、童心……这一切都源于生命的本色。至真至纯,是每个个体也是人类群体最宝贵的财富。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就曾指出:“不经历童年,不经过儿童的创造,就不存在成人。”人类进化至今,仍然离不开童年的慰藉,身心疲惫的成人一次次回望童年的无忧无虑、重温生命起点的真善美。 R ~kO5jpW  
?$ e]K/*  
  在所有生物中,人类的童年期是最长的,他的整个生命周期的30%都用于童年生长。所以,童年是生命发展的特定时期,是一个有序生长的过程,我们要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而不能仅仅将它看作是成人的预备。如果我们总是急切地驱赶儿童走向成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中小学教育应试化,“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最终就会演变成“伤在起跑线上”,“金色童年”被“恐慌童年”替代。生命的早期远离了梦想和诗意,没有了天真和无邪,就会出现现在一些儿童感叹“活着没意思”的病态现象。 peO@ZKmM  
s@@Km1w  
  所以,儿童生命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尊重和理解童年生活,保持它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护它原有的自然生命状态;关怀儿童的心灵世界,培育儿童的健康人格和生命情感,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对此做了诠释:“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且在于使儿童欢乐幸福。儿童只有体验了生命的快乐、感受了生活的美好、经历了精神的富足,才会珍惜生命、成就生命,才会快乐生活、幸福生活! b>OB}Is  
w\o6G7  
  顺应泛灵论 践行生命至上 = IRot  
! 6%?VJB|b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实验与观察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2—7岁)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知之甚少,所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别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意向。 LSou]{R  
RI&O@?+U  
  基于这一点,成人和儿童的交往中常常用“泛灵论”的言行相互影响。例如,公益广告“小草也会疼的”,就是以小花小草的口吻告诉儿童不要践踏草坪、乱摘花草,让儿童拥有一颗同理心对待自然界的生物,这比说教的效果好多了;再如,儿童对于动物有天生的喜爱之情,他们会蹲半天研究、守护一只小蚂蚁,不让大人踩死它,“踩死了妈妈就找不到它,会很伤心的!”这是纯洁童心对生命的珍视;有些儿童喜欢乱扔玩具,成人如果拟物说:“哎呦,谁摔得我好疼呀,不和你做朋友了!”儿童马上会捡起玩具,抱在怀里向玩具道歉,以后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儿童便会知道应该善待物品,它们和自己一样也有感情。 P'lnS&yA  
FL^ _)`  
  所以,“泛灵论”就是儿童对生命最本真的认识与践行,学会尊重、欣赏、敬畏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学会人物共存,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热爱、保护他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命。 -&>V.hi7  
Fm0d0j  
  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卢梭就曾指出,“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关注生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完善生命是教育不懈的追求。 =wdh# {  
R+Hu?Dv&F  
  (作者系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p&EP2?T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海边石油人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