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唤醒远古精灵的年轻小伙 : 从煤矿工到阳泉化石第一人
冰点离线
级别: 起跑会员
UID: 41482
精华: 0
发帖: 3
财富: 108 鼎币
威望: 2 点
贡献值: 0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5(时)
注册时间: 2019-06-05
最后登录: 2019-09-29
楼主 发表于: 2019-06-23  

唤醒远古精灵的年轻小伙 : 从煤矿工到阳泉化石第一人

      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度过了相当漫长的灰色时期。随着自然环境和物种自身的衍变,最终让我们人类和其它伙伴共同生活在了这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的地球。
    生命如此奇妙,与其共生的一木一石,一山一水恩赐予了他灵悟。多年来,他坚持用脚印丈量太行山的高度,用身体触摸古生物化石的温度,用一双智慧的火眼金睛穿透地层深处石头里隐藏着的人类未知的秘密,用一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心去翻阅一座座山,一道道谷,行走在荒漠与戈壁,用手中的地质锤去揭开地球曾经的沧海桑田和荣辱兴衰,收集与保护着埋藏在地下上亿年的远古精灵——古生物化石。

     在井下工作之余,走街穿巷,爬山涉水,收集保护古生物化石,国内地质界的权威专家学者多对他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2019年2月,他被山西省阳泉市以特殊人才破格录用调入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门从事阳泉市范围内地质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发掘、保护和研究。
他就是白志君。

                                                                            他拥有的是人生一笔“金不换财富”
      潜心于古生物化石的考察与收集是他最大的快乐。他将自己仅有的40平方米简陋住房视为最豪华的古生物化石收集保护“家庭博物馆”,把满屋子收集来的石头宝贝,视为一笔人生“金不换财富”。
梦里石头千百回。生于1988年的小白,自幼就爱上了“开花”的石头,一门心思钻进了石头层缝里。小学二年级,他就在自己家附近的煤矸石堆寻找化石,那些化石上有漂亮的成煤植物,还有很多有趣的海侵动物。可是每一次把化石带回家都会遭到父亲严厉的痛骂“这些东西能吃还是能喝?”然后无情的把这些石头扔掉,小白就哭着跑出去捡回来然后藏到同学家。后来,参加工作,长大自立了,终于有了闲暇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也不会有人把他的石头丢掉,父亲留下的不到40平米的小屋成了他堆放宝贝的仓库。当同龄人都在忙着打拼挣钱买房、娶妻的时候,他却拿着自己微薄的工资利用业余时间在满山遍野的巡山,寻找那些宝贝。当同龄人回到家里悠哉自闲,他却拿着放大镜,在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对比数据,企图对每一枚石头进行扒皮打磨梳理,撬开尘封的历史与秘密。
2016年5月,北京“地球记忆工作室”的崔世辰和王一辉组织50余人亲子团来到阳泉开展地质古生物游学,小白带领一行人来到阳泉郊区一处废弃矿坑,参观完地质剖面后来到一处废弃岩石堆积的平坦场地,这里堆积的岩石的形成环境为山西组煤层的成煤沼泽环境,距今大约2.8亿年前,属于二叠纪早期,岩石中富含精美的轮叶和楔叶化石,也不乏鳞木。在发放完工具后,家长和同学们开始用手中的地质锤敲击堆积的煤矸石,突然,有个小同学喊“小白老师,你看这是什么化石?”
通过小白老师的鉴定,这个化石没有植物的特征,具有两侧对称性,隐约可能是一个昆虫的化石。小白老师告诉这个小同学,这个小化石很珍贵,一定要保存好。事后,小白专门在这个地方找了十几天,终于又找到了几枚昆虫化石,经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黄迪颖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任东老师鉴定,该化石为2.8亿年前二叠纪的蜚蠊化石,用通俗话来说,这个蜚蠊就是指蟑螂,从此定义了阳泉是国内较稀少的古老昆虫化石产地之一。

       小白的执迷化石,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从业余好玩到专业研究,有赖于山西地质博物馆等机构以及专家的帮助与支持,南古所的洪河、王军、何学智,北京研究所的王琪及山西科技馆和太原理工大学的徐平、徐朝雷等老师,每次去阳泉都会带古植物学及地质专业书籍送给他,都成了小白的问道之友。当然还有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化石猎人”的造访和切磋。201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专程来到阳泉,参观他的古生物化石“家庭博物馆”。同年,山西地质博物馆专家也来到阳泉与小白进行交流心得体会。日集月累,小白对古化石的采集有了更多的专业知识的支撑。闹不明白的问题,他会将自己采集的有研究价值的标本送给专家研究,帮助解答问题。“自己收集了多年华夏植物群的植物化石,自认为大多数的种类都收集到了,看过一些古植物专著后,发现收集的只是纲属笼统定义的化石,属之下还有许多种的细分,越看书越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他开始抢救性寻找化石,以便通过书籍进行对照学习找到答案。

                                                                          行走在解密数据阳泉的路上
       如果说,阳泉籍百度总裁李彦宏投资落地阳泉的百度阳泉云计算中心是定义IT时代的基础设施推动IT商业化落地的底座和技术载体,那么,收集保护起来的地层古化石碎片,其纹路与脉落就是一组算法与数据,就可以揭开一座城一个村的“前生后世”。当下,是一个数据信息说话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事物不断发现,运用数据信息解码智慧生存的过程。一个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地质文化的开发,用专家的话说就是对外开放认识阳泉的一条‘’化石丝绸之路”。
      在中国的版图上,山西阳泉处于太行山东部,扼晋冀两省之要冲,虎踞太行,雄视华北。仿佛像上帝故意搁置在地球中的一个聚宝盆,阳泉不但拥有丰富的煤炭矿藏资源,而且还装载着我们这个星球上一些古老的基因,底层掩埋着大量古生代末期石炭—二叠时期的植物化石群和腕足化石群……当然还有很多有待发现的化石区域。这些化石对探索地球地质环境演变,生物演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岁月的时光记录着他的脚步和阅历的积淀,小白已对阳泉当地及周边的含古生物化石地层了如指掌,在前人(1870年李希霍芬,1913年丁文江,1923—1929年李四光,1936年杨忠健等,1943年藤本治义,1957年王择义,以及1949年之后阳泉考察的专家)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和发现。

     多年来,他挖掘和收集到阳泉范围内的形态属植物化石189种,海洋生物化石165种,化石标本10000余件。其中,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区域4处,非重点保护区域达45处以上,其中不乏从未报道发现过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生物化石。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南京地质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北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古动物馆,自然资源部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山西地质博物馆等专家学者都给予了他高度评价。2018年,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王丽霞携专家来到阳泉,同阳泉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在阳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共同召开阳泉市古生物化石保护开发研讨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依据白志君积累的大量数据,阳泉已经具备申报国家古生物化石集中地的条件与资格,为下一步建立地质博物馆和申报地质公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建设智慧城市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象打开了一扇窗户。
多年来,他珍爱每一块石头,从没想过用石头去赚钱。近年来,他已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山西地质博物馆、阳泉博物馆等机构捐献自己收藏的古生物化石200余件,为古生物化石精品展提供化石500多件。2018年12月山西地质博物馆鉴于白志君长期支持山西地质博物馆建设及古生物事业发展,特授予他“山西地质博物馆荣誉馆员”称号,被公认为阳泉化石第一人。

                                                                                              酸甜苦辣酬豪情

       从一个在千米井下与煤打交道的普通矿工,到被以特殊人才的身份破格录用为专门从事发现、探求、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古生物化石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人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是对人生价值的一次提升。“承载的更多的是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他这样说。他背后的的故事仿佛一股热流,温暖着山城,给人以启迪。
       直面白志君,始终给人沉稳安静感,不好言语,大多数时候冷眼旁观,只有讲起石头,他才会打开话匣,滔滔不绝。
曾经的他,是一名头戴矿灯,脚穿高腰雨鞋,手拿瓦斯检查仪的矿工。在被调离的那一刻,他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望着蓝天白云下高高的矿井架,心里依旧存着那份矿井给他成长与历练人生的恋恋不舍与坚守。
煤矿井下工作是三班倒,他的工作在井下,要想做成事,必须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与辛苦。为了化石,他只能利用闲暇的时间去做探索。他业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寻找和研究化石。他的眼睛像探照灯,一块石结核,一个方解石,一处动物骨骼……都逃不开发现的眼睛。很多北古所和南古所专家来阳泉一带考察,都会让小白带路,久而久之,大家都夸赞小白的专业精神超越很多专职搞研究的人。
  寻找化石是一件很孤独寂寥的事,小白从阳泉近郊的煤矸石山,到附近的山峦几乎跑了个遍,逐渐摸索出化石可能的分布区域,可发掘的地貌等。一个人行走并不安全,与他同行的伙伴有的吃不了苦,几次下来就打了退堂鼓,有的干脆要“利诱”才肯同往。是啊,在光秃秃的山上,在烈日暴晒和寒风凛冽中翻捡石头,一天下来可能晒伤皮肤,砸了脚碰了手,灰尘泥土和狂风,都是野外考察的常态。若没有对化石的强烈爱好和执著,很难坚持下来,更何况很多时候会一无所获……
  小白说:“化石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它,而是你经历重重后发现一块奇特或漂亮的化石时,一瞬间的畅快感和通过自己学习认识化石的故事时所带来的快乐。”
一次,小白在平定县临近河北的地方游玩,看到河道对面的剖面露着3米厚的红色泥岩,这是典型的5亿年前的寒武纪馒头组。早就听闻馒头组可能出现三叶虫,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下河,首先观察着河道中的每一块石头(山上的石头经过地质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剥蚀落入河中,所以看看河里的石头就可以很快掌握周边山上石头的岩性)。很快他在一块石灰岩上发现了一个蝙蝠虫的尾甲和一个三叶虫的活动颊。继续走到红色泥岩旁,用地质锤敲击着表面风化的泥岩,观察每一层是否有化石,突然发现底部一层红丝泥岩上布满了凸起的立方体,形态很像黄铁矿的结晶但是并没有明显的矿物结晶。以前从没见过这种东西,带着好奇的疑问继续寻找,陆续又找到了一些小腕足和三叶虫爬行的遗迹化石,并且在馒头组之上的地层中找到大量三叶虫的碎屑,经过比对是德氏虫的尾甲。
  事情远不止这些,泥岩上的立方体一直困惑着小白。他在由山西地质博物馆王润福馆长和徐朝雷等编写的《山西地质趣谈》书中,终于找到了答案,茅塞顿开:原来是五亿多年前的盐啊,太神奇了!书上这样描述,食盐属立方晶体,易溶于水。在海滩盐坪环境下结晶,当滨海沉积物快速埋藏,食盐的立方结晶被泥沙覆盖并很快脱水变成硬壳,食盐逐渐溶解被沉积物填充固结成岩石。用小白的话说,这个过程就像我们铸造精美工艺品时使用的失蜡法铸。
“化石考察的过程,有汗水,有惊喜,有危险,有愉悦,也有徒劳,人生正因为拥有酸甜苦辣、悲喜交加才显得多彩。”回忆探索之路,小白现出自豪的神情。
   
                                                                                                    肩挑使命去追梦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环境演变的实物资料,是世界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文化遗产。“阳泉有着全国最早的木化石群,这些木化石就好比平遥古城的城砖,如果把古城的城砖拆了卖钱,那只会富了现在毁了将来,那么,古城也不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小白说,“一片一石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的资源,收集与保护是一种责任,做好阳泉自然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需要大家的参与与支持。”
面对未来,白志君说:我作为一名专职收集保护古化石的国家工作人员,在阳泉的古化石地质文化建设及科普宣传推广中,肩膀上挑着一种使命与责任。因为,在他心里,古化石的发掘与收集,保护与研究以及许多其他新命题,需要更多地去向专家学者学习,用以弥补自己科普知识的不足,用科学的态度去解密阳泉地下地上古化石文化之谜。让上亿年的古化石精灵对话今天的世界与未来的世界,彰显中共第一城的的内涵与魅力。
[ 此帖被冰点在2019-06-24 10:36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关键词: 员工 机会 发展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