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执法决不允许“和稀泥”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406
    发帖: 440028
    财富: 614381356 鼎币
    威望: 2272067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71 点
    在线时间: 32605(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4-04-19
    楼主 发表于: 2019-08-06  

    执法决不允许“和稀泥”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19-08-06)
    偷不算偷?抢不算抢?最近发生的两条新闻,让全国人民都目瞪口呆:一起是“偷西瓜案”,某地一位瓜农在制止一次偷瓜过程中,因为拉拽电动车导致对方受伤,被当地民警处以“倒赔偷瓜者300元”的处罚;另一起是“抢井盖案”,一辆满载33吨下水道井盖的半挂车发生侧翻,井盖遭到附近村民疯抢,货主报警后,当地派出所不予立案,原因是“当着面才算抢,少量侵占够不上犯罪,货主要追究的话,只能去法院起诉”。 r1.OLn?C  
    'UB"z{w%  
      无论是情理还是法理上,这两起案件再也清晰不过了。“偷西瓜”不是“摘西瓜”,不因为“价值二十余元”就能改变性质,也不会因为“偷瓜者受了伤”就能颠倒是非。同样,哄抢就是哄抢,不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对哄抢行为作出了规定,没有把是否当面抢列为构成要件。但有时候,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要绕一大圈才能搞明白——两起事件被曝光后,事发地都作了纠正,偷瓜者被行政拘留3日,抢井盖事件当地也成立了专案组,两地民警还各被追究责任。事情看起来正往该有的方向解决,但不能不问的是,如果没有媒体曝光,没有网友抗议,这两则处理是不是就蒙混过关了?当事人是不是就只能认栽了? [<VyH.  
    g HKA:j`c  
      不同地方的相似事件,似乎构成了同样的指向,即在部分地方的基层执法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某种“和稀泥”的现象。在“偷瓜案”中,执法者习惯性地站在受伤者这一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典型“谁弱谁有理”的倾向。这看似人道,然而扭曲了事实,不仅不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可能助长弱者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在“抢井盖案”中,执法者以“没人在场看护不算哄抢”搪塞当事人,其实是一种“不担事就不会摊上事”的思路,是毫无担当精神的体现。在一些人看来,这似乎能为自己免除麻烦,但实际上损害了执法部门公信力,民众长期找不到诉求表达渠道、利益沟通机制,最终有可能酿成更大麻烦。 kTo{W]9]  
    Q6fPqEX=  
      不可否认,基层执法面临大量矛盾问题,工作任务繁重、身心压力巨大,但这不构成“和稀泥”甚至“踢皮球”的理由。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民警执法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置于舆论的放大镜下。那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维惯性,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让自己变得被动。只有规范化执法,才受得了阳光的曝晒,经得起时间的经验。其次,这也反映了部分基层民警执法专业能力不足,适应不了复杂社会治理的需要。基层执法队伍承担了一线执法职能,事关执法公信力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分类管理,跟进专业训练,加强作风建设,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B#] ,  
    iLf* m~Q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政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两起案件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存在,说明某些基层执法离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尚有一定距离。这提醒我们,要更好地提升执法主体依法履职能力,特别是针对某些“和稀泥”思维,要督促凡事透明公开,严格依法执法。只有这样,执法部门才能赢得我们的信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C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