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互联网时代是否还需要查词典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404
发帖: 437578
财富: 614375837 鼎币
威望: 2272065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65 点
在线时间: 32522(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4-03-29
楼主 发表于: 2019-08-19  

互联网时代是否还需要查词典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19-08-20)
这几天,当《现代汉语词典》App即将上线的消息传来,没有人感到惊喜,倒是有人觉得它数字化的步子有些慢——如今,网上有那么多的词典、百科,习惯于网络检索的人们,对于纸本辞书甚至已经有些陌生了。相比于其他纸质图书,辞书的数字化、网络化显得更为迫切。 _ ):d`O e  
CSGz3uC2D  
  辞书的“互联网基因”,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网络阅读,人们常常有“碎片化”的忧虑,而辞书恰是由众多“碎片化”的条目组成的,并且也是供人们“碎片化”检索使用的。因为有了数字化,因为有了互联网,辞书检索变得空前简便:不必熟背四角号码,无须拆解偏旁部首,不用琢磨一个字究竟有多少笔画,只要把那个字、那个词放入搜索框,轻点一下鼠标,古音、今音,古义、今义,例句乃至翻译,都可以同时呈现在眼前。 Rp*R:3 C  
5nTY ?<x`k  
  因为有了数字化,因为有了互联网,辞书的修订更新也变得更容易。重要的辞书,从《辞海》到《现代汉语词典》,无论是解释古语的,还是收录今词的,大多需要不断修订,有时是修正错误,有时是吸纳新知。对于一部纸质辞书来说,修订周期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如此漫长的等待,到新版问世时,当初的新知有的已变作旧闻了。面对只有10%或20%更新,其余90%或80%原封未动的新版辞书,是否应该再购入一部?读者常常为此纠结。把辞书移植到互联网上,不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更新,而且可以避免那90%或80%的重复消费。拥抱互联网,改变着辞书的传播生态、编纂生态。早在几年前,《新华字典》就有了App、微信小程序,更早几年,《牛津英语词典》就宣布不再出版纸质版了。 *?y+e  
/EibEd\  
  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则是:虽然辞书需要互联网,但互联网需要辞书吗? smdZxFl  
"VkTY|a  
  通过搜索引擎勾连起来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或许也可以视作一部辞书。虽然丰富无比,但也杂乱无比。即使是去查询规模小一些的网络百科,由于“开放编纂”,出于众手的百科词条,也会让你遇到真伪莫辨的难题。当你输入一个关键词,得到成千上万个结果,逐一阅读、辨别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会让你觉得,还不如去查检一部权威、精当的纸质辞书。 tniDF>Rb  
y;t6sM@  
  将众多看似“碎片化”的条目集纳到一起,无异于对一个知识体系进行描述。在一个知识领域内,如何提炼、筛选词条,如何编排,如何释义,需要具备这个专业领域的素养,也离不开辞书编纂的学问。汉代许慎编纂《说文解字》时,讲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当编者把有“忄”的汉字罗列在这里,把有“艹”的汉字罗列在那里的时候,其实不仅是“分别部居”,便于查阅,而且也揭示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 E Q4KV  
&LF` W  
  唐代的陆德明称赞《尔雅》“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博览而不惑”,或许正是精心编纂的辞书之于芜杂的互联网的优长吧。 "]oO{'1X  
qb5#_1qz+^  
  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带着“互联网基因”的辞书,终于有了互联网这块丰沃的土壤,理应长得更好,长得更快。当互联网辞书这棵大树高耸的时候,生长在它脚下的那些杂草,自然就不会遮蔽我们的视线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