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席慕蓉 旁观者、旁听者和亲历者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360
财富: 984203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39(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3-28
楼主 发表于: 2019-09-18  

席慕蓉 旁观者、旁听者和亲历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t2D/xK  
V/Q~NX N  
\lVxlc0{?  
L=u>}?!,Fj  
UC)-Fd  
T&Y?IE}  
  1958年夏天,少年时 f>Mg.9gJ(  
51Yq>'8  
0^VA,QkQ\  
5+<<:5_6l  
  1966年,布鲁塞尔个人画展 Zb)j2Xgl  
[]D@"Bz  
$okGqu8z.O  
0s"g%gq|  
  1989年,在家乡的边界上 ppt`5F O  
 R ^Wed  
  借《我给记忆命名》出版,见到了席慕蓉女士。说是一场小型记者问答会,更像是中秋节前一次愉快的下午茶。在席慕蓉下榻的酒店,几人围坐,伴着人文社出品的精致月饼,完成了动情的漫谈。 sEj?,1jk  
b$kCyOg  
  《我给记忆命名》是一本回忆之书,这本书是从席慕蓉年轻时的日记中摘取的人生片刻——从年少时得到的一本日记本开始,席慕蓉就养成了以书写来整理自己生活甚至生命的习惯。在这本回顾之书里,她打开岁月珍藏的宝箧,诚挚地与读者分享她的记忆图册。青春的色彩被完好保存在日记里,未曾褪色。 ?d)I!x,;;  
J+3PUfg>@R  
  回望年轻时日记里写下的词句,席慕蓉落了泪。并不是因为韶华逝去而叹惋,泪水中或许皆是岁月赋予的感慨。 =6Dz<Lq  
Z[Gs/D  
  她说自己的身份是旁观者、旁听者。她是成长的旁观者,在这份自己记录的“旁观日记”中也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某种预言。 E"D+CD0  
Sq,ZzMw  
  自1989年踏上内蒙原乡,席慕蓉的身份又多了一重——是故乡的旁听者。第一次踏上故土创作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之后,她把更多的创作时间放在了书写原乡上,她变成了故乡的使者和草原文化的书写者。 s7?Q[vN  
N-fGc?E  
  距离那场“席慕蓉热”已经过去多年,一代代读者是否仍然在诗人的抒情诗里徘徊流连?而诗人却说自己从未躺在盛名之上,她对盛名甚至是惧怕的,于是用自己的方式坚持成长。 LHjGlBy  
\vVGfG?6  
  虽然已经年过七旬,听力和体力都不如壮年,但席慕蓉身上仍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她从容直面衰老,当起了“老学生”——把精力投注在更广阔的学习之中。 zK`z*\  
\K+LKa)  
  “不要忘记这个时候” }v[*V   
>1[Hk0 <x  
  问:这本书名叫《我给记忆命名》,整理了您年轻时的很多日记。 ^zPa^lo-  
85U')LY  
  席慕蓉:是的,请你翻到第三页把第一则里这句话念一下吧。 `wt*7~'=  
&h.E B  
  问:“也许要到我有一天老了的时候,翻开这两本日记,该怎样好笑呢?” ^NB @wuf7  
"wi=aV9j  
  席慕蓉:(忽然落泪,花了很久平复心情)小时候的日记里这么写,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意思。当时肯定没想到,我怎么可能把日记本留到老的时候。可是,“老的时候”,就是现在啊,看到这本日记,反而是哭得不行。人生啊不能预料。 Iy\{)+}aS  
FI1R7A  
  我有两个身份,除了席慕蓉以外,好像在没有回到老家之前我是席慕蓉的旁观者。我从小过日子,经常会告诉自己——“不要忘记这个时候”。比如我从小在香港生活,初中一年级要到台湾来。我记得马上离开香港的傍晚,我一个人走过修顿球场,那里是我童年的地标,我跟自己说:“席慕蓉,你要去换一个新生活了,你要记得现在。”我还记得那个路灯照着我穿的短裙子,照着我的影子,我看着我的影子跟我说,你不要忘记现在。这可能就是我在旁观自己的生活吧。 q(0V#kKC  
hX\z93an  
  等到了台湾,经常有一些时刻,比如读大学的时候,可能夏天跟朋友一起到太鲁阁去玩,我也会跟自己讲不要忘记,要把它记起来,所以就开始写日记。 eqK6`gHa6  
B[:-SWd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就是我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360
财富: 984203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39(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3-28
沙发 发表于: 2019-09-18  
  问:所以日记一直提醒您不要忘记这些时刻。 &?\ h[3  
zG|}| //}  
  席慕蓉:日记也是我的朋友。 rt r0 d  
\; Io  
  因为小时候就是跟着父亲母亲到处走,因为战争,我们辗转四川、南京、上海,每个学校都只念一两年。到香港的时候我不会说广东话,进去也找不到朋友,好不容易用五年学会了香港话,又到了台湾。 V QE *B  
4R5+"h:  
  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插班生,人家已经读初二了我才来,功课跟不上是一回事,交不到朋友啊。那是少年时候很强烈的一个感觉。我当时以为是自己有什么缺点吧,所以交不到朋友。那个时候不懂,其实别人不是不喜欢你,而是不需要新朋友了。 V:*QK,  
M#II,z>q  
  再小的孩子也知道父母辛苦,不会和父母倾诉。有了日记本以后,我就说给日记本听,日记变成了我的朋友。而写日记的时候是跟日记说话。再大一点我还写了诗,2012年我还把自己第一首写在日记本上的诗影印了,很乱七八糟的一首诗,给大家看。 8YJ8_$Z  
qP<wf=wY  
  问:这些日记本能保存到“老的时候”也是很不容易啊。 y#HDJ=2  
\^9SuZ  
  席慕蓉:因为是我的朋友嘛。小时候的几本日记都好好地留着,多亏了我的母亲。我两个姐姐比我先出国。那时候我母亲已经养成一个习惯,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藤篮,不方便带出国又舍不得丢的东西,妈妈帮我们收起来。我姐姐是声乐家,她留下了一些乐谱和录音带,我二姐留的是日记,我出国前把几个日记本留在了小提篮里,回来妈妈完好地还给了我。我知道我妈妈为什么会想帮我们留东西,因为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留下来。 uop|8n1  
f5jxF"oGNo  
  初中那堂课种下了寻根的开端 g6:S"Em  
G"3)\FEM  
  问:看到您1959年写的第二则日记里面,有一句话是“我的终生之忧已获解脱”。怎么理解“终身之忧”呢? o*7`r~  
Z)cGe1?q  
  席慕蓉:年轻时候的日记还真是我书写的见证人。那时我的词汇很少,我想“终生之忧”就是我当时的困惑吧。人跟人之间单独相处很容易变成好朋友,但是一个文化在跟另一个文化的群体相处的时候,却可能会有得自教育里面的偏见和成见。这成了我当时的“终生之忧”。 gR)T(%W  
YNCQPN\v`1  
  我以前一直不觉得跟汉人有什么不一样,我跟我的朋友都处得很好。直到初中二年级的地理课,老师伤了我的心。那堂课上,老师只是出于好玩,为了提振我们听课的情绪,开玩笑一般把一个游牧文化解释成非常偏见的说法。 O-r,&W  
j_ dCy  
  那天我全班同学都回头,大笑——“有个蒙古人坐后面”。同学和老师他们只是觉得那是好玩的事情,可对我来说并不好玩。所以我回来在日记上写了这件事。我在家庭里面所受到的教育,和我在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对这个文化的解释天差地别。我想也许“终生之忧”在这里吧。 HE0UcP1U  
<$)F_R~T3  
  不止是我,后来我问过很多和我一样在台湾的来自内蒙古的同学,他们也一样在地理课堂上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来我猜测,可能是这些地理老师在大学的时候都上过同一门课,课上有老师开了这样的玩笑。一个老师可以影响到那么多班的学生,那么多班出来的老师影响到整个台湾那个年代的教育。而那位老师绝对没有去过蒙古高原,绝对没有研究过游牧文化,他是道听途说的。所以教育这件事情可以变得可亲可善,也可以变得很恐怖。 z mvF#o  
.Ua|KKK C  
  所以我的“终生之忧”大概就是后来我写的一首诗,我说如果我们单独地相遇,我们可能可以成为一生的挚友,可是为什么当我们融入群体,却成为永远的仇敌,而且这个仇敌还是不自觉的。 xh[De}@  
N:Yjz^Jt  
  问:所以,这四十多年您一直不断探访蒙古高原,是否也和这堂课有关呢? {e4`D1B  
`!<RP'  
  席慕蓉:我觉得真的很可能,初中那一堂课种下了一个寻根的开端。 t(FI Bf3  
y21zaQ  
  因为那原本是一个特别温柔的地理老师,还会唱歌,声音很好听。但是那堂课他突然间变了,用那样恶劣的态度来说另外一个民族,让我很受伤。我把自己的愤怒写在日记上,可是我现在才知道,自己当时更多是无能为力。那时候自己没有知识、没有能力,就算我父母给了我很多好的教育,但那是不够反驳老师的。 D~W1["[  
~ow_&ftlo  
  那种无能为力感持续了这么多年,一直到我回到老家。即使中间我断断续续看了关于蒙古高原和游牧文明的东西,也还是不够。只有站在那块土地上,人才突然间明白——大自然才是原文。这也是1989年我第一次回到原乡看到草原时的感慨。我相信每个人他跟他的族群是有关联的。 D6 B(6 5Y  
J8[N!qDCj  
  “故乡”课堂里迟来的旁听生 )0Av:eF-+  
2Uf]qQ1  
  问:站在原乡的土地上,您感受到什么? ,TY&N-  
B.nq3;Y  
  席慕蓉:走上草原之后,我还弄明白了另一件事,为什么我的父母在年老之后很少提到故乡。等我回到老家才知道,他们丢掉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乡——他们丢掉的是那么大的故乡,那么大的高原,那样的山河,那样的文化,那样的遗传。我才懂得那个回忆对他们来讲,其实是很残忍的。他们为了让日子好过一点,想和自己前半生的记忆做了断。想想看,现在就算不小心丢掉了一个好看的小首饰,都会心疼得很,但他们是把整个故乡都丢了。 [ UN`~  
AZ~= ]1  
  等我回到老家以后,我就有了人生中的另外一个身份——旁听者。 ]Z?$ 5Ks  
~3bn?'`  
  问:您当时写了一首诗《旁听生》:在“故乡”这座课堂里/我没有学籍也没有课本/只能是个迟来的旁听生。后来这30年间您认真研究蒙古文化,经常到蒙古高原去,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故乡来讲,您还是旁听生吗? Jsf -t  
:e1BQj`R  
  席慕蓉:我不会母语,我不能阅读母语,其实我还只是旁听。虽然研究了这么久,但是我这个旁听生也就是东抄西看这样的。之前有人让我去就蒙古文化做演讲,我起了个名字是“我所知道的蒙古文化”,主办方说这样讲有点无聊,不如直接叫“蒙古文化”。可我说,我绝对没有资格讲蒙古文化,只能讲“我所知道的”,我离真正透彻地了解蒙古文化还差得远,我还是旁听生,只是稍微多写了一点东西。我还有很想要做的事情,比如去找牧马人,跟着牧马人走了五年。 $CXKeWS=Q.  
uY+N163i  
  问:您后来一直在写有关家乡的诗,包括近年也在写英雄的叙事诗,您会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吗? U  JO  
P+r -t8  
  席慕蓉:说到写英雄叙事诗,可以讲一讲我和叶嘉莹先生的一段故事。我从2010年就开始发表英雄叙事诗《英雄噶尔丹》。叶先生看到之后打电话语气非常急地问我,你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首诗?她说很奇怪,跟你从前的诗不一样,叶先生希望我继续写我的感性的抒情诗。 N<V,5  
s,Uc cA@  
  那时候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自己就是想要写一个失败的英雄。我写的英雄噶尔丹,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可是失败的英雄也是英雄。后来叶先生建议我多写几首,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就研究了蒙古秘史,写了《英雄哲别》和《锁儿罕失剌》。锁儿罕失剌其实不能算英雄,因为他没有什么战功,可是他是年轻的铁木真的救命恩人。 cTf/B=yMi  
6|*em4  
  这三首写完以后,叶先生还说不好。这本书里我记下了我们的交流。我和叶嘉莹先生解释,这些诗是我非写不可,以前的创作,是诗歌来找我,然后我写出来;现在这些英雄组歌,是我自己去找这首诗,我想要把这些英雄写出来。叶先生说,那就写吧,是值得的。 "I.PV$Rxl  
M$j]VZ  
  叶先生很有名的一句话是说“写诗和读诗是生命的本能”,她后来大概觉得这些英雄组诗是我生命的本能,说了这样的话。我想好啊,就不害怕了。后来我就一直写,又写了一首长诗叫《英雄博尔术》。后来遇到很多贵人,包括遇见了齐邦媛先生,她也鼓励我写英雄叙事诗。但是她对我的成绩非常失望,她也是用了很多时间来告诉我应该怎么改。我有时候想,现在这个世界上怎么还会再遇到这样的老师?所以我想我就继续写吧,以后的日子多把时间放在我的英雄叙事诗上。
我就是我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360
财富: 984203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39(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3-28
板凳 发表于: 2019-09-18  
 “席慕蓉热”盛名曾让我害怕 n DLr17  
NQCJ '%L6  
  问:您刚讲了自己是成长的旁观者和故乡旁听者,想问问您亲历者的部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大陆读您抒情诗的读者非常多,掀起了“席慕蓉热”,作为亲历者或者说当事人,您如何看待当时的“席慕蓉热”呢? {bB;TO<b`  
lTOO`g  
  席慕蓉:其实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热”,我只是觉得这让我开始有点害怕。我有一种悲观的看法,总是觉得,别人给你这么多,也会给你拿走,盛名是别人给你的,也可以拿走,所以我不能把它当真。 S7SD$+fX  
$agd9z,&m  
  当时有人劝过我,说席慕蓉畅销到这个程度,你可以辞职不用去教书了。我心想还是要以教学生画画作为职业啊,因为我很喜欢,我觉得我跟年轻的学生一起画画,这就是我要的,才是我的本业。说出来别人可能都不信,从年轻到现在,诗歌都是我的兴趣。我不能说我不喜欢畅销,我只是不敢把它当真,我要继续做我的事。我最开始的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都是我在安静的晚上自己写的。 noz&4"S.{  
Y'6GY*dL  
  问:您是担心在盛名之下,您写的诗会和以前不一样吗? Y/Yp+W6n  
.0$$H"t  
  席慕蓉:刚开始的盛名是让我害怕的,我就是想努力躲开这种。我觉得盛名不可靠。可是如果你一直写下去,那就是你自己要写,要对自己负责。所以我让自己安静下来,让自己好好做该做的事情。 .<8kDyi m  
<=KtRE>$  
  中间我有十二年没有出版诗集。不出书的十二年,也是告诉自己,我努力过自己的日子。但我的努力没有什么好值得夸耀的,我把自己稍微按捺一下,去画图,去开画展;中间我回老家,遇到父亲过世。十二年里我在写诗,但没有发表。十二年之后出版《边缘光影》的时候,我打开来看,吓坏了,原来这十二年都在写,原来诗就是我自己。把十二年里面的诗放在一起我才明白,我还是要写,因为诗就是我。何必因为其他的影响,把我给消灭掉?我不需要消灭我,我只需要保持我。 5N=QS1<$5  
dY>oj<9  
  问:采访开始的时候,您让我们每个人都大点声,说现在听力有点衰退。您会担心衰老这件事吗?当衰老摆在面前的时候,您是怎么面对它的? mup<%@7m  
NIn#  
  席慕蓉:衰老已经在我面前了。不知道我的右耳还是左耳绝对是退化了,我每年来大陆一次,去年那位朋友跟我说的话,我都听得见;今年他低声的我就听不见;再过一年,我更听不见。原来这是很好的测验,我一年一年在退化中。我已经有一个膝关节是人工关节了,我有一个朋友说得好:“挺好,换了一块马蹄铁,又可以在草原上多跑几年了。” }$-;P=k  
T@c{5a  
  我当年40多岁回来蒙古高原,觉得自己已经很老了。现在才知道那个时候真是不管怎么颠簸都无所谓。现在如果到草原上,我还是不累,但是我在台北过个十字路口我就累了。 H%c:f  
D&KD5_Sw  
  虽然年纪大了,但我现在对学习的热情一点都没有减少。之前我女儿回来看我,想在我书架上翻翻小说解闷,结果找到的都是教科书。我现在在研究历史,现在有一种“大历史”的观点,主张把人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放在一起来看,我觉得很有意思,一直在研究。 iYE:o{  
9(`d h  
  我想,衰老的是你的身体,你可得听它的话。但我在想怎么在学习上面当一个老学生。前几天就这个问题问了一位教育学学者,他说正是这种不是为了任何目的而进行的学习,才是无用之大用,才会有那么大的愉快。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学生,虽然我的记忆力不如以前,好像我的理解力,比我年轻的时候好多了。 i^LLKx7M&  
kI5`[\  
  采写/何肆 Y{~[N yE  
78't"2>  
  席慕蓉,祖籍内蒙古,生在四川,童年在香港度过,成长在台湾。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赴比利时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出版有诗集、画册、散文集及选本等五十余种。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及东海大学美术系教授,现为专业画家,亦是内蒙古博物院特聘研究员及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荣誉公民。
我就是我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