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樊锦诗:用爱和生命践行一个神圣的誓言
羊君离线
党员领导干部除了素质高、为民服务意识强外,工作上还应该雷厉风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891
精华: 58
发帖: 170414
财富: 985580 鼎币
威望: 67 点
贡献值: 264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193 点
在线时间: 6240(时)
注册时间: 2014-02-21
最后登录: 2024-04-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6  

樊锦诗:用爱和生命践行一个神圣的誓言

来源:北京日报 saZ>?Owz  
IB5BO7J  
qr(`&hB-L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 口述 顾春芳 撰写 译林出版社 4? (W%?  
8;\sU?  
-_^c6!i  
F[`ZqW  
1965年樊锦诗与彭金章莫高窟合影 #Gf+=G  
=(, ^du'  
  黄鲁 N2,D:m\  
xFF r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国家最高荣誉。 \gO,hST   
TH1B#Y#<J  
  10月3日,在香港颁奖的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她是“正能量奖”获得者。 #=,(JmQPt  
#`SD$;  
  10月18日,汪德迈先生汉学奖颁奖典礼将在巴黎金石美学院举办,她是“汪德迈先生汉学奖”获得者。 KLQ!b,=q  
kODK@w V-  
  她是樊锦诗。 n \G Ry'  
$1Nd_pD=  
  一个传奇的女性,生于北京,长于上海,人们却称呼她“敦煌的女儿”。 &jQ?v@|1c  
rR{,)fX;  
  那是1983年的夏天,《光明日报》的记者来到敦煌采访新中国自己培养知识分子,无意中发现了樊锦诗儿子的来信,“妈妈,您什么时候才能调来?您明年一定调回来吧!妈妈,我想你啊……”原来,北京大学毕业的一对恋人,响应祖国的号召,各自选择了最艰苦的地方,一个在武汉大学创建考古专业,一个在西北荒漠做了石窟保护。为了工作,长期两地分居,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樊锦诗和彭金章的故事,令记者感动,一篇名为《敦煌的女儿》的报道发表之后,樊锦诗成了名人。 ]<w:V`(  
5\4g>5PD  
  樊锦诗,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1963年毕业后到敦煌文物研究所(现敦煌研究院)工作,从此扎根大漠半个多世纪,潜心石窟研究,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她是杰出的文物保护者,她低调、沉稳、只一心埋头钻研,就如同她的身影,朴素、不张扬。 =hH.zrI6e  
5z/Er".P  
  她拒绝写传记,“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她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我个人的命运和担当,同敦煌的事业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mN9(Ob!  
~6[*q~B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顾教授在《后记》中写道:“2014年夏天,我初到敦煌,也初见樊锦诗。那次会面,匆匆而别,我没有想到命运会在我们俩之间安排下如此深厚的缘分和情谊,我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懂她的人’,她也成为这个世界上‘懂我的人’。” DPDe>3Mi[  
zA+@FR?  
  于是,有了这本《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Pf5ORoe  
r.3KPiYK  
  樊锦诗和双胞胎姐姐是早产儿,出生时才六个半月,她得过小儿麻痹症几乎瘫痪,遭遇过青霉素过敏,经历过父亲含冤受辱的日子,承受19年夫妻两地分居……就是这样一副瘦小的身躯,两条瘦弱的腿,她从上海走到了北京,从北京走到了敦煌。走过人生坎坷的道路,坚韧探索,一走就是50多年。樊锦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创造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奇迹。 /.Jb0h[W1  
*,WP,-0  
  回忆过往,樊锦诗说:“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是的,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 1962年下半年,樊锦诗第一次到敦煌考古实习。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怀揣理想来到莫高窟工作。让她心动的是延续千年的莫高窟,光彩夺目的彩塑和壁画。然而,她却说,其实也想过离开——艰苦的生活环境让她数度不适,她想过离开。1967年樊锦诗和彭金章结婚,一个在敦煌,一个在武汉,她想到爱人身边去。父亲含冤去世,巨大的悲痛和孕期不适,她想离开……但是,她已经深深爱上敦煌,想为敦煌干点事。这不仅仅是因为敦煌灿烂的文化,还有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的引领。1986年彭金章放弃武汉大学的工作,来到了樊锦诗的身边。这之后,樊锦诗把全部的精力投入敦煌文物保护的事业上。她一直说自己不是好妻子、好母亲,“如果没有老彭放弃自己的事业来敦煌,我就不可能在莫高窟坚持下来。” gUax'^w;V;  
U8QX46Br  
  2017年7月29日,彭金章老师去世。那年中秋节晚上,樊锦诗一个人在九层楼下散步,圆月之下,思念“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的爱人。 CnF |LTi  
iU2KEqCm  
  这本书是樊锦诗的个人回忆录,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樊锦诗的心路历程,也是敦煌学发展的艰辛篇章。它不同于一般的自传,书中对自己的贡献简单略过,而用大量的笔墨刻画了常书鸿、季羡林、饶宗颐、段文杰、宿白等老一辈学者,她自己的求学、工作、成长,都是在新中国文化建设这个大环境和敦煌学发展这个学术背景中彰显的。正如樊锦诗在自序中所说:“我一生的事业以及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敦煌,写樊锦诗这个人如果脱离了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而只是简单重复网上多次发布的那些报道,就写不出一个真实而又完整的樊锦诗。”这本书“把我个人和我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结合起来,把我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了出来,甚至说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书中突显的一颗心、一件事、一辈子,就是热爱祖国文化事业的赤子初心,是保护莫高窟文物的使命在肩,是扎根敦煌大地的绿树长青,是青春时“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的庄严承诺。 LLAa1Wq  
~=n#}{/  
  在敦煌研究院有这样一尊雕像,一个正当青春的女孩,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背着挎包,右手拿着草帽。行走的样子朝气蓬勃。我第一次见到那尊雕像的时候,被意气风发的形象感染,敦煌研究院的老师跟我说,那是雕塑家孙纪元以樊锦诗为原型创作的雕塑作品,代表的是一代知识青年,为敦煌默默奉献了青春的青年。书中有一张樊锦诗跟雕像的合影照片,她说:“那是我的青春。”樊锦诗将最美的青春定格在敦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就是我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13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