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宋代慈善述
说点啥呢?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41422
精华: 13
发帖: 19008
财富: 268898 鼎币
威望: 15 点
贡献值: 9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40 点
在线时间: 1175(时)
注册时间: 2019-04-21
最后登录: 2024-03-25
楼主 发表于: 2020-02-16  
0

宋代慈善述

宋朝开始,慈善规模逐渐扩大,在官府和民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宋太祖建国之时,因为唐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前鉴不远,所以采取了重内轻外和重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尽管这一国策导致了宋代武力积弱,不敌北方外敌,所以常受诟病。但是也造就了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经济与文化发展最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宋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慈善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B6;z5  
首先,我们先看看官府慈善的发展。 F(")ga$r  
宋朝承袭唐朝旧制,并且扩大了慈善机构的规模。显露出了中央统治理念上的成熟。宋代以文(儒家)治国,本于仁厚,所以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宋代延续了过去历朝的善政措施,实行大规模的灾荒救济仓廪制度,在各州县置义仓,以备荒救灾。 s%[F,hQRk  
宋朝专门设置了居养安济院、慈幼院、慈幼庄、婴儿局、举子包、举子田等。宋徽宗认为居养、安济、漏泽为仁政先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王道之本也。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蔡京为宰相的时候,曾在全国普遍设置安济坊,以救治疾病老人。它取自苏轼早年在杭州以私人捐款设立义诊安乐坊。宋代在医疗方面还有惠民药局提供义诊处方,此处方后改名为太平惠民合济局方 %6K7uvTq  
宋代时政府在各地所设置安济坊,收容穷困无靠的病人,给予医药照顾。《宋史徽宗本纪》载:「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崇宁元年(1102)置安济坊于各路,收容贫病无靠者给予医药。」病人依病情轻重异室居住,「以防渐染」,又有厨舍以调制汤药饮食。此外,当时地方官绅也有个人出资建立病坊,从事慈善事业,收治贫困无靠病者。《宋史苏轼传》载:「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宋代病坊备有病房,医生和记录治疗效果与失误的「手历」(类似今之病历记录表),以便年终考绩。《宋史食货志抚恤》载:「安济坊亦募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赐紫衣、祠部牒各一道。医者人给手历,以书所治痊失,岁终考其数为殿最。」其组织已渐具「医院」雏形,理宗绍定二年(1229)绘制的《平江图》(藏今苏州市博物馆)已见有「医院」地名记载。 W.wPy@yi  
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多方措置,行以赏罚,课督医员,月以其数上于州府,备申朝省。或民以病状投局,则畀之药,必奏更生之效。这个机构在元明两代也得以相承。  PyeNu3Il4  
宋代以文(儒家)治国,本于仁厚,所以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宋代延续了过去历朝的善政措施,实行大规模的灾荒救济仓廪制度,在各州县置义仓,以备荒救灾。如1057年诏令天下设置广惠仓,赈济州郡郭内之老幼贫病不能自存者,成为宋代定制,从北宋中期至南宋末年数百年间,基本连续推行实施,很少间断,成为宋代独有的仓廪制度。它在灾荒时期,以官府没收户绝的田产为主,募人耕种,收取田租,用于赈济灾年中老弱贫病的特殊群体:自十一月始,三日一给,人米一升,幼儿半之,次年二月止。并且随市贵贱粜籴,借贷给特殊群体。史书记载广惠仓是累朝相承,其虑民也既周,其施于民也益厚,效果可谓显著。 cNll??j  
       宋代重视仁政,政府兴办了大量的慈善机构,规模大,设施全,涉及各类人群,这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空前的。如宋初中央政府设置的福田院,日廪三百人,是收养贫困老人的专门性慈善机构,后来还领抚少数弃婴。宋代政府设有专门收养弃婴的举子仓。宋高宗曾下诏: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婴者,给钱养之。举子仓的设立当时十分普遍,即使在乡村里也建有这样的慈善育婴机构。尽管名称常有变化,如慈幼庄、慈幼局、婴儿局等,都是由政府支给钱米,收养遗弃小儿,仍雇请贫妇乳养 0G%9 @^B  
各府州县也设置相关机构,如宋人吴渊所说的外郡有居养、安济院。宋徽宗曾下诏书令各地开设居养院和安济坊:今京师虽有福田院,所养之数未广,隆寒盛暑,穷而无告及疾病者,或失其所,朕甚悯然,可令开封府依外州法居养鳏寡孤独及置安济坊。居养院是收养老人的机构,安济坊则以养民之贫病者。安济坊内设有专职郎中,岁终考其数。这两种慈善机构的经费都来源于政府,并都有冬季收养、临时养、凶荒收养贫民的责任。后来机构的功能逐渐扩大,甚至涉及到死者有所葬 C@M-_Ud>Q  
在唐代,官府一方面加大了统计阶级对慈善管理的力度,同时,也消弱了宗教在慈善方面的影响。宋代的宗教慈善,主要佛教寺院。其开展的慈善活动,概而言之有四:一为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维护;二为桥梁的兴建与维修;三为道路的修筑、维护和接待路人;四为养老、济贫、赈饥、慈幼、医疗等救济事业;五为漏泽园、义冢、浴室等慈善事业。 wj[yo S  
在宋代,民间慈善事业活动也很兴盛。 `Rq=:6U;3  
除在灾荒之年施粥、施药等临时性的慈善举措之外,更形成了相对制度化的民间慈善机构。由于儒家一直注重血缘宗亲观念(所谓修身齐家),所以,以血缘关系聚集在一起的乡村社会,成为宋代民间慈善机构的活动范围,这是宋代民间慈善的一个显著特征。 8|&,JdT  
首先宗族慈善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的更迭日显频繁,由贱人入贵的士大夫,他们或长时间卧薪尝胆、或数代人乃至众相亲的节俭共助,深知如仕不易,在有了一定能力后,怀着报恩的心里,大力发展义庄、义田、义塾等多种宗族慈善形式,通过此类义举,对宗族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婚丧等方面遭遇的困难加以救济。 mz?<t/$U  
无论是生活接济,还是收恤孤独,甚至助婚济丧,民间慈善活动成为当时政府慈善事业的有力补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仲淹所创立的义庄。范氏义庄的周恤对象上主要是宗族成员,所谓立义庄以赡宗族 d^=BXC oC  
慈善机构的维系,也依靠宗族的公约,由乡里的缙绅依据道德的力量加以维 持。当时这种风气流行于江南,吴中士大夫多仿而为之。其实,即使是一些官方性质的慈善机构,也依靠这种乡村耆老缙绅的力量来加以为创意,所以具有一种半官方的色彩。如南宋朱熹承继隋代创立的社仓,其得名,就是因为它不立于州县而建于乡社,并且由乡社的耆老缙绅共同管理。朱熹在给朝廷的奏疏中甚至提出,希望诸路提举司能晓示本路各州县,任民从便。社仓的敛散之事,都由当地的耆老缙绅共同操办,州县不得干预。 UQVL)-Z  
淳道五年(1169)朱熹在建宁县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五夫里创设社仓,时年崇安大荒,朱熹与乡绅刘如愚联名向官府借米600石,赈贷饥民,贷米于冬季归还,收息二分,若遇小饥,则利息减半,大灾全免,此举大获成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短短十年间,不仅将借米尽数归还,更建仓储米,累积仓米达6100石。社会效应也极其显著,每逢凶年,崇安乡民都能安居乐业,而不必四处逃荒抢劫,所以二十余年,里闾安帖,无复他变,盖所以阴消而潜弭之者,皆社仓之力也 oFk2y^>u  
                               "N4^ ^~s  
类似朱熹这样的还有些地方政要在积极发展官方慈善事业的同时,也不忘以个人的力量支持慈善事业。他们在慈善活动中身体力行,常以自己的私财投入慈善事业。前揭范仲淹用私财办义庄已可为证, 钱公辅 义田记》:“ 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 。另如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绍兴知府史浩在创办绍兴府义田时,捐己帑,置良田,岁取其赢,给助乡里贤士大夫之后贫无以丧葬嫁遣者附于学。又如淳熙五年(1178)六月,吴兴(湖州)提举常平事张体仁捐米五百石,付学添助收养。 dSI"yz  
大量士绅、商贾,中有不少人也热衷于慈善事业。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就对南宋临安城的富士行善作了记述:杭城富室多为外郡寄寓之人,数中有好善积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怜贫。每当杭州城外来的一些生意人买卖不利,坐困不乐时,富士们便观其声色,以钱物周给,助其生理,对死无周身之具者,妻儿罔措,莫能支吾的,则给散棺木,助其火葬,以终其事”;对冬日或遇大雪,路无行径,长幼啼号,口无饮食,身无衣盖,冻饿于道者,则沿门亲察其孤苦艰难,遇夜以碎金银或钱会插于门缝,以周其苦”;寒冬之际,他们也常散绵被絮袄给贫丐之人,使暖其体。可见,市镇富士是宋代地区发展慈善事业的又一重要力量。 h]7_ N,  
也许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这是最适合时代的一种方式,毕竟政府不是万能的,将慈善事业放权与士民,成为政府行为的最好的补充,这无意中也成为宋代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c:Ua\$)u3,  
h>Kx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