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草木十二韵
宅家的时间久了,带孙子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春暖花开,柳丝随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29750
精华: 172
发帖: 96750
财富: 12262049 鼎币
威望: 180 点
贡献值: 27 点
会员币: 10000001 个
好评度: 525 点
在线时间: 3709(时)
注册时间: 2013-07-05
最后登录: 2024-02-24
楼主 发表于: 2020-03-22  
0

草木十二韵

作者: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 J t,7S4JL  
+)7Yqh#$  
  北京大学冯倩丽撰写的《草木十二韵》一书,是一组按照《声律启蒙》格式撰写的韵诗,依四季、晨昏、色彩、万物、相思、喜事、山居、滋味、传说、人间、纷争、行旅十二个主题,介绍来自116个科的323种植物和1种地衣。这些物种,如她所述:“有的滋味鲜美,有的五毒俱全;有坐享其成的腐生和寄生植物,也有主动出击的捕虫植物;有的是古老孑遗的活化石,也有的是人为杂交的园艺品种;有的是我国特有,有的遍布世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美丽的名字反映着人类在探索自然时产生的智慧和诗意,付出的心血和永不消泯的好奇心。” ?L~Z]+-  
1q(o3%   
  作为非中文系出身的作者,写出内容极为丰富的《草木十二韵》,十分难得。这一工作看似简单,却以一己之力,实质性推动了博物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中重点是博物和对韵。 y6 !Zt}m  
txW<r8  
  首先,现代中国人不大博物,更愿意在人工世界中徜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对一部分研究生、学者的真实写照。打个比方,博士A说,我认识世界上的所有植物,不是草就是木。博士B说,那算什么,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物种,都是“东西”。农民不得不再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当然是笑话了。不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现在对于知识界也许是奢侈、过分的要求。在自然科学的四大传统——博物、数理、控制实验和数值模拟中,最不重要的便是古老的博物,称某科学家是博物学家,仿佛不是表扬,而是种羞辱。 .3*VkAs  
m1(cN%DBd  
  其次,现代中国人一般不作诗,写文章不讲韵律。采采芣苢、蒹葭苍苍、杨柳依依、自牧归荑、桑者闲闲兮……传统诗歌非常有画面感,读起来也有一种特殊的美的韵律。公元前数百年,中国人就能写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诗句,令今人汗颜。中国古代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前者不要求严格押韵,而后者要求严格押韵。历史上,汉字写法有变化,发音更有变化,大致经过了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三个阶段。律诗成于唐代,以中古音为准,讲究四声、平仄、对仗和押韵。《广韵》将汉字分为四个声调,所收的平声字(又分上平和下平,也叫阴平和阳平,对应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均为平声,上声字、去声字、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消失)这三者都是仄声。今体诗要压“平水韵”,用平声韵。总而言之,作律诗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过去,下至幼学童蒙,上至大儒重臣,甚至帝王,都对博物和语文感兴趣。县令陶渊明、知州苏东坡、转运使辛弃疾生活有情趣,作得一手好诗文。反观现在的部分官员,只会说套话空话。 NK0hT,_  
bLpGrGJs  
  再说回博物。百姓博物,服务于日常生活,却未留下多少文字记录。文人特别是帝王博物,则是另一番景象:博物附着生活,同时又是一种特别的休闲。梁元帝萧绎写有《药名诗》:“戍客恒山(常山)下,常思(苍耳)衣锦归。况看春草歇,还见雁南飞(雁来红)蜡烛(烛烬)凝花影,重台(玄参)闭绮扉。风吹竹叶袖,网缀流黄(硫黄)机。讵信金城里(李的一种),繁露(落葵)晓沾衣。”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萧纲也写过《药名诗》。萧绎还写有《草名诗》《树名诗》,无特别文采却也算好玩。除了这兄弟俩外,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也个个博物,多才多艺,治国却糊涂。玩物而丧志?其实,并非博物害了他们,这类人本来就不该从政。帝国伟业烟消云散,诗词绘画反而永垂不朽,让读者觉得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类个体。 ?{M!syD<  
9dXtugp|  
  古代文人对文字自然是讲究的,对仗、押韵渗透于日常生活和娱乐,与博物配合得极好,“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如《镜花缘》第77回《斗百草全除旧套,对群花别出新裁》讨论对对子:长春对半夏;续断对连翘;猴姜对马韭;木瓜对银杏;钩藤对翦草;观音柳对罗汉松;金盏草对玉簪花;木贼草对水仙花;慈姑花对妒妇草;三春柳对九节兰;苍耳子对白头翁;地榆别名玉鼓,五加一名金盐;马齿苋一名五行草,柳穿鱼一名二至花。第82回《行酒令书句飞双声,辩古文字音讹叠韵》讲吃酒行令的要求:所报花鸟等名要生成双声叠韵;所飞之句,又要从那花鸟等名之内飞出一字;而所报花鸟等名,又要紧承上文,或归一母,或在一韵;所飞句内要有双声叠韵。作者李汝珍笔下女子的才情,体现的是作家的一种想象,却也部分反映了古代博雅教育的若干面向。在教育日益讲究速成、实用的今日,往昔的育人传统显得不经济、浪费时间。 a?QDf5C q  
6 w:@i_2^  
  散文、诗歌都讲究章法、格律,非中国文言文、旧体诗独特的要求。美国科学家、环境保护倡导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散文的语句:“We abuse land because we regard it as a commodity belonging to us.When we see land as a community to which we belong,we may begin to use it with love and respect.”带有很强的韵律,其中commodity与community押韵,形式与内容均形成明显对照。这段大意是:我们滥用土地,是因为我们把土地视为属于我们的某种商品。倘若我们把土地视为我们也属于其中的某个共同体,那么我们就可能带着热爱和尊重来使用它。中文的意思很清楚,却失去了韵律。 jt8% L[  
*,=WaODO%  
  学习一种语言,阅读相关文章,第一步当然是要知道大概意义,第二步则要在音韵、修辞上下点功夫,把它们当作艺术品来欣赏。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对于现在的人,诗总在远方,“诗意栖居”是一种无法触摸也不想兑现的想象。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没工夫遣词炼句,细致考虑平仄、对仗、押韵等“小事”,自由诗取代律诗是大势所趋。按韵写诗填词也难免限制了思想表达。我想,《草木十二韵》用意不在于提供一种类似《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或《广韵》《中华新韵》的韵字表以方便作诗,也不是怂恿学子吭哧瘪肚作旧诗,而是在于回味、复兴一种古老文化,重温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MX#MDA-4  
Z`lCS o;  
  在此,我另外想提到的是,倩丽并非纸上谈兵,她对植物有着真实兴趣,她实地观察、拍摄植物并亲自绘画。《草木十二韵》一书对数百种植物进行了描述,并按最新的APG系统做了分类,这对于传播新的植物分类方案颇有好处。APG指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即使在植物学界,一谈到APG,用惯了老系统的人也感觉头痛。过渡到APG系统,是早晚的事,赶晚不如赶早。但是,《草木十二韵》的用意似乎不在于植物学科普。科普,得先假定有一个科学的东西在那里,然后有人把它通俗化,解释给大众听。倩丽不是植物学家,也不是科普专家,她做的事情并没有现成地“在那里”,而恰好是她的工作使高度分散的元素得以聚合,作为整体得以存在。比如对中文名、拉丁学名的解释,她做的是植物学家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和格莱德希尔《植物名字》所作的工作,而其中的植物绘画也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能力。把这些工作解释成广义科普、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普当然也可以,只是有点勉强。那它是什么?还真不好归类。我觉得是一种综合性的创意写作,一种文化小品、自然写作、博物写作、艺术创作!令我想起日本作家有川浩的一部书《植物图鉴》和同名电影,其用意不在于科普,而在于通过植物表达爱情,提供一种新的自然审美案例。 *^5..0du  
 %Jc>joU  
  倩丽善于学习,做事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在浪漫和理性之间游刃有余。倩丽不是一根筋的天才,从未显现出咄咄逼人的野心,她全面发展、平静如水,是生态共同体的好成员。她用梵文写了一首小诗《可能性在边界蔓生》,第一节翻译如下: x#s=eeP1  
VIjsz42C  
  “我不是这所花园中最美的花, 58 Rmq/6s  
ljo^ 2  
  但是我的存在证明了这里的多样性。 MOEB{~v`;  
HJ,sZ4*]]  
  当我来到门前,门内的人没有拒我千里, $S0eERg a  
ooPH [p  
  他告诉我前路艰难,也邀我共同前行。” $6]7>:8mz  
!^*I?9P  
  “多样性”,不多也不少,刚刚好。多样性支撑天人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丰富、可持续、有趣、好玩,是甚高的标准。 <r{ )*]#l  
k(v8zDq*  
  在这美丽的春天,谈一谈博物,谈一谈多样性,不好吗?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我不会掩饰/开放是每一朵花的权利/一万条心绪的瀑布/向你倾诉/那朵淡黄的小花/终会芬芳你吗/作为一次异样的日出http://bbs.bztdxxl.com/thread-htm-fid-351.html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余梦伦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