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最牛”新时代农民工:“买不着防护物资咱就自己生产”
dongzi在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241
财富: 1290066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609(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4
楼主 发表于: 2020-06-14  

“最牛”新时代农民工:“买不着防护物资咱就自己生产”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向全国蔓延,各地防护物资纷纷告急。 =3~u.iq$  
q6xm#Fd'.  
此时,一个名叫黄久生的中国农民工,一方面四处求购医疗物资、星夜驰援家乡和武汉,他说“危难面前,党员就是群众的主心骨!”一方面注资200万元、10天改造完成隔离衣防护服生产线,他说“买不着防护物资咱就自己生产!” K'Gv+UC*6  
!N, Oe<  
老典型,新作为。黄久生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老之星”“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hB]\vA7  
znNJ?  
从一个普通打工者,成长为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工委书记、河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黄久生用3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奋斗拼搏,以满腔热情感恩父老乡亲,回报社会。他不仅成了双柳树镇700多位孤寡老人的“儿子”,而且成为大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G]zN"Y  
Tc{n]TV  
"JHd F&  
2020年初,为支持家乡疫情防控工作,黄久生注资200万元,帮助潢川县圣宇服饰改造生产线,生产隔离衣。 rD7L==Ld  
]z^*1^u^ig  
一万多名农民工的领头人 _{d0Nm  
r`t|}m  
1983年,18岁的黄久生背着破旧的行囊,成为郑州一处工地上运土的小工。 WH@CH4WM  
x)+3SdH  
凭借坚韧的毅力,他从小工做到了大工,从班长变身队长,黄久生成为中建七局一公司年轻的项目部经理。 ]VarO'  
4 w$f-   
1986年,黄久生带着村里的40多个年轻人出外闯市场。后来到上百、上千、上万人。2005年,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黄久生被任命为书记。 s]tBd !~  
`V(z z  
2017年,中共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成立,黄久生再次被任命为书记。 `pB]_"b  
H)eecH$K  
30多年来,他领着大别山的农民工兄弟在建筑业内闯出“铁军”的品牌。 p2(U'x c  
s>A!Egmo  
一路走来,黄久生说:“每每想到自己沐浴党恩,在乡亲们的关爱中长大,只不过是做了一点点好事,党和国家、人民就给了这么高的荣誉,我的内心里就涌动着磅礴力量。” ;QRnZqSv  
/FP;Hsw%  
2009年国庆前,正在工地上的黄久生,突然接到让他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观礼的电话,头一下子懵了,浑身皮肤发紧,眼泪唰地流了下来。 aGUKpYF  
`i'72\(  
2009年10月1日,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久生被安排在国庆观礼的第一组,还被特邀参加了国庆招待会。国宴上,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农民工再次落下幸福的眼泪。 SCXH{8SS  
{  S]"-x  
“真的做梦都没想到!”回忆当时的情景,黄久生依旧幸福满格。 tH7@oV;  
9e`.H0  
“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儿,黄久生还经历过很多。 WAzYnl'p  
=.*+c\  
2013年9月1日,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黄久生登上了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的讲台。 mJj [f8  
=vqy5y  
这个讲台,是中国当代政经学界精英竞相活跃的舞台,曾接纳过艺术界的大师、经济界的泰斗及多国政要。而这一次,是再平凡不过的农民工,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建院以来招收的第一个农民工学生。 -#9Hb.Q;  
gj\'1(Ju  
台上,面对顶尖学府的千余众精英,黄久生用他那双握过镰刀、搬过砖块、掰过钢筋,也抚慰过孤寡老人、触摸过人民大会堂里神圣表决器的长满老茧的手,甩开讲稿,用大白话,讲苦难的经历、纯朴的乡亲、报恩的行动、持续的善举…… ]Wn^m+  
n!nXM  
台下,掌声雷动,泪水纵横。 `7f><p/q  
!9w;2Z]uum  
百年燕园仅10分钟就接纳了他。 f&z@J,_=  
S 54N  
2017年9月2日,毕业一年后,黄久生再次登上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他坚定地说:“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对社会的担当、对家国的情怀,身家再多、财富再多,也不算成功。” 2;82*0Y%  
yu<'-)T.?  
诚如斯言,对社会的担当、对家国的情怀,是黄久生融入骨子里的秉性。尤其是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和十九大代表后,让黄久生深感“光荣自豪的同时,压力很大”,“作为一名农民工党员是渺小的,但当选为党代表,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zJxR_)  
Y,?!"  
为把基层农民工的声音带到大会上,黄久生时常行走在钢筋水泥密布的建筑工地,与工友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盼和所需所求。农民工子女就学、技术培训、讨薪维权等都是他关注的重点。 CG`s@5y>5  
*5kQ6#l  
最初,黄久生只是帮老家的工友讨工钱,没想到他的名气在农民工群体中逐渐传开。四川、贵州、安徽等地的农民工也都纷纷找上门来。 `cz%(Ry,  
e58   
忙不开身,黄久生不得不委托专业法律人士帮忙。一批律师、退休法官,成了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的法律顾问团。这些年,黄久生和党支部已经为5000多名农民工讨回工资3000多万元。 >u6*P{;\  
`oDs]90  
今年春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黄久生与时间赛跑,大年初一就从老家潢川赶往郑州,四处求购医疗物资,积极支援家乡抗疫,先后捐赠防护服3000件、一次性口罩30000个、灭菌手套30000双、护目镜2000个,总价值140多万元。 %[l*:05  
\R m2c8Z2  
医疗物资的购买越来越困难,怎么办?黄久生心急如焚。怎么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v /NG  
R<5GG|(B  
受其他地区服装厂转产防护服的启发:“买不着防护物资咱就自己生产!” zOkIPv52~  
]bPj%sb*@  
黄久生注资200万元,用10天时间改造家乡服装厂为日产3000套隔离衣生产线。 1XwW4cZ>:  
]VYv>o`2  
2月18日,潢川县圣宇服饰生产线上,一次性使用隔离衣顺利下线。 `|t X[':  
a!_vd B  
看到装箱打包后的首批10000套隔离衣第一时间被送往抗疫一线,黄久生的眼睛湿润了:“我心里的那种幸福、那种快乐,真是无以言表!” b1("(,r/`  
l'pu?TP{a  
黄久生是改革开放后党组织发展的一个农民工党员。无论是艰辛又充满温暖的童年生活,还是一步步实现心中梦想的打工经历,铸造了他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tHvc*D  
HQpw2bdy  
“荣誉说到底就是一张纸,不管有多少荣誉、多大荣誉,我始终给自己有个定位。”黄久生动情地说,“我永远是那个晏岗村走出来的农村娃,是那个叫黄久生的农民工!” x_C#ALq9  
-zzM!1@F  
两获鲁班奖的农民工 GzC=xXON  
$O+e+Y  
3月10日,在疫情期间刚刚复工不久、已经竣工的郑州市一处主体工程工地上,潢川县双柳树镇李楼村李成国,正带着自己的300多人的施工队进行水电施工。 0%K/gd#S<  
c*5y8k  
“我和跟着我四处干活的工人都是潢川县人,在1999年以前都是种地的农民,除了种地对其他一窍不通。”李成国说,2000年,自己跟着黄久生来到郑州,进入工地干活。两年后,黄久生建起了农民工夜校培训班,帮着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学习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模板等专业施工技术,自己就是在这里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If{`zWoC  
u-31$z<<5}  
昔日的潢川地少人多,交通闭塞,农民没有致富门路。1986年第一次回乡,穷怕了的黄久生就决定带村里人出来一起干建筑。当年,村里有40多名老乡积极响应。 e:h(,  
POnI&y]  
30多年来,黄久生成了家乡农民工的领路人。仅2019年,黄久生带领家乡1.5万余名农民工,挥汗在一个个建筑工地,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00多人,当年为家乡挣回劳务收入6亿多元。 jJX-S  
(c'=jJX  
黄久生为人和善,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却极为苛刻。一次,绑钢筋的工友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规定的距离做,每个细钢筋的距离都大了一点点。黄久生拿来尺子量,让工友心服口服地全部返工重做。一个工友打的水泥柱子有蜂窝面,但对工程质量影响不大,他却让大伙砸掉重打。 `|[" {j}^  
_fVC\18T  
“验收能过关,但咱良心过不了关!”黄久生告诉他的弟兄们,要想在城市里立住脚,有发展,只能靠“诚信”这两个字。在质量要求上,他带头干。自己干的活不规范,他同样会砸掉重新干,给手下的弟兄们起示范作用。黄久生的队伍,硬是靠这样的“不近人情”带出来的。 e)(m0m\  
B/iRR2h  
这是一份骄人的成绩单: ^KBE2C  
zW,Nv>Ac5  
1997年,黄久生的建筑队参建的新郑卷烟厂主体部分工程,荣获1999年度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 nE~HcxE/  
500qg({2]  
1999年,黄久生带领工友参建的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再次摘得鲁班奖桂冠; T:/68b*H\:  
FqvMi:F  
2010年,河南获得了3个国家优质工程,黄久生的队伍承建的郑州光彩大厦就是其中之一,他本人还到全国人民大会堂领了奖…… oicj3xkw?  
+[=yLE#P%  
不仅如此,黄久生的队伍承建的项目还接连获得70余项省、市优质工程奖。这支建筑队伍被业内誉为“河南建筑业的一只铁鸟”。 ;yc|=I ^  
Tb2Tb2C  
1998年,黄久生在向全镇700名孤寡老人送上年货后,鼓足勇气向双柳树镇党委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翌年,他又向组织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5年后,经过组织全面考察,黄久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S$=e %c  
!<ae~#]3 P  
为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2004年,老区信阳实施“金桥工程”,全市第一个外建农民工党支部——“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支部”在郑州应运而生,56名流动党员从此在郑州有了“娘家”。 w6^X*tE  
"Yk3K^`1T.  
党支部书记黄久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带领大伙听党话,跟党走,拧成“一股绳”,创出新天地。 7 Q`'1oE?  
$IuN(#  
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久生第一时间召开全体党员及班组长会议,号召大家献爱心。黄久生带头捐款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不到一个小时就捐款30285元。 EB/.M+~a  
?=UIx24W  
同年5月18日,响应中组部缴纳“特殊党费”的号召,黄久生再次召开支部会议,他先后拿出15万元作为自己的“特殊党费”。党员们也再次纷纷解囊,捐献5.5万元“特殊党费”。 CdTyUl  
v Ft]n  
这是全国农民工党组织——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支部交纳的第一笔“特殊党费”。 uSAb  
z3RlD"F1  
农民工经常遭遇讨薪难。黄久生四处奔走,帮助很多农民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追回被拖欠的工钱。 #^\q Fj  
Ws+Zmpk%  
“有困难,找久生”,在郑州的工地,在晏岗村甚至双柳树镇,黄久生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SS4'yaQ  
v}$s,j3NO  
2017年9月,潢川县委批准成立驻郑州流动党工委,黄久生被任命为党工委书记。全县驻郑州10个外建党支部、386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统一管理,为4万多名在外的农民工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而黄久生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nDdF(|Qt  
[lSQ?  
在黄久生的工地上,有一支高龄老人保安队。74岁的晏传忠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站着听完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请黄久生代他向晏传忠老人问好的故事,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传为佳话。 Uf:G,%OYi  
liYR8D |  
与晏传忠一样,每年总有一些来自家乡或其他县市的老人,跑到工地上想找点活干。对这些出不了力气的老人,黄久生从不拒绝。保安队长朱会忠说:“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发3000元工资,实际上是黄久生在做慈善养着他们。” 5M.KF;P  
97$1na3gq  
以晏岗村为原点,黄久生把对社会的奉献,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更多的群体…… #WOb&h  
7c:5 Ey  
jq4'=L$4  
4z~%gt74O]  
&HPzm6.3  
2020年1月17日,黄久生和老人在一起。这已经是他第24年为老人置办年货了。 ";)SA,Z  
D^ E+#a 1  
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j(wUp-W  
>=|;2*9v  
大别山区是一方沃土,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这里养育出了数以万计的英雄儿女。 ?z:Xdx\l  
jslfq@5v  
黄久生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很多也很长。无论应邀到大学、党政机关还是在企业、家乡做演讲,每一次黄久生都习惯用一个共同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nC 5  
OT & mNE4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X(b"b:j'  
E !a5-SrR  
“我永远是那个晏岗村走出来的农村娃,是那个叫黄久生的农民工!” "S">#.L  
J!%cHqR  
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那个隆冬。 v{R:F  
jh3LD6|s}  
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一处破旧的土坯房里,肝肠寸断的哭声穿越皑皑白雪,回荡在大别山深处:一个重病的农妇撒手人寰,家里唯一的一条被子被剪成两半,一半放在母亲的棺材里,一半留给3个年幼的孩子。 `7;I*|  
Dn[iA~  
那一年,黄久生6岁。迫于生计,父亲把两岁的弟弟送给了别人,自己走村串巷,为人补锅镶瓢,留下久生和4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9Q!X~L|\S  
vFKt=o$ g  
生活的困窘可想而知。东家一碗稀饭,西家一个窝头,这家半瓶煤油,那家一件旧棉衣……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乡亲们用最朴素的善良和爱心陪伴着黄久生兄妹俩艰难成长。 .kBZ(`K  
l )hg!(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黄久生仍然清晰地记得吕中秀大娘除夕夜里送来5个大肉饺子的美味、叶先珍大婶熬了两个通宵赶做的两双棉鞋的温暖、镇上油条铺大叔“高价收购”柴火和香喷喷油条的感动……这些默默无声的滴水之恩,成了黄久生童年里最永恒的记忆。 Hkc:B/6  
9$9Pv%F:j  
屋漏偏逢连阴雨。由于个子小,小久生站在土坯垒起的高台上炒菜,但顾了上面顾不了下面,有一次火窜出了破铁皮做的烟囱,把家里茅草房烧着了。 UUxDW3K  
..ig jc#UF  
“柱子(黄久生的乳名)家着火了!柱子家着火了!”老党员黄传顺大声呼救,全村乡亲纷纷赶来救火。火扑灭了,黄传顺又号召大家你家兑一根檩条,他家兑几多茅草,把三间土屋重新盖好。 N"i'[!H%  
@ =RH_NB  
祸不单行。这一年,黄久生5岁的妹妹足跟深部组织化脓性病变形成窦道,不能走路,5分钱的挂号费难倒了小久生。村支书晏传合不但给垫付,还跑去找公社的领导,协调来当时紧缺的西林油。妹妹得救了,久生的心更暖了。 =5JTVF  
Qi_De '@  
感恩的种子在苦难的土壤里茁壮生长。当时读初中的黄久生在《我的理想》作文里这样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大货车司机。我要多拉货、多挣钱,回报那些给我饭吃、给我衣穿的人!” G1Qc\mp  
IZ2c<B5&  
那时的黄久生,在村里最敬佩两个人,一个是救火的老党员黄传顺,一个是救命的村支书晏传合。“他们就像全村人的主心骨,谁家有困难了都找他们。我长大后能像他们一样,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该有多好!”这是儿时的黄久生当时“不敢说出口的大理想”。 -?8;-h, h  
(IbT5  
“我在小时候绝望时尝到了别人帮助我获得的那一种幸福那一种快乐,我也想让别人尝上被帮助后获得的那种幸福那一种快乐。”黄久生动情地说,“就是尽我的力量,做我力所能及的事。” W^c> (d</  
> 5i(U_`l  
700位老人共同的“儿子” zUw9  
=xs{Ov=  
40多年后的2019年深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黄久生带着40位“爸妈”旅游来了!在这群特殊的游客中,平均年龄77岁的老人们都是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北京。其中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的也是68岁。 +OUYQMmM  
[WOLUb  
听着老人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看着他们褶皱里溢满幸福的笑容,黄久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大家说我是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我要对得起这个至高无上的称谓。” 0FDfB;  
a\wpJ|3{=T  
一诺千金,黄久生做到了! u 1?1x  
I b)>M`J  
1983年,18岁的黄久生背着破旧的行囊,成为郑州一处工地上运土的小工。他不足百斤的瘦弱身板,时常被运土车把翘得老高。 k5>K/;*9  
oSb,)k@  
“使了吃奶的劲”搬砖头、提泥灰。搬砖,总是把砖及时地递到师傅的手中;提灰,总是把灰放在师傅最顺手的地方。收工了,总是把工地拾掇得干干净净。很快,黄久生就成为偌大的工地上大工师傅们最喜欢的小工。 Ax#$z  
Wr\rruH6  
但干遍了所有杂活,到了年底仍然是“没有余粮”。在外连续干了3年,黄久生“都不好意思回老家过年”。 '`$US;5  
Min^EAG@  
“卖苦力不行,必须靠技术吃饭!”此后的工地岁月,黄久生做起了“有心人”。问师傅,啃书本。有一天,他干活太累了,手拿书本睡着了。蜡烛点着了书本和枕头,火苗蹿起,把他的头发都烧焦了。 %8?s3^ o  
T~nmEap  
就这样,凭着坚韧的毅力,黄久生系统学完了建筑专业全部函授课程,取得了平顶山工学院的大专文凭。就这样,从支模、摆线、砌砖到看图纸,从小工做到了大工,从班长变身队长,黄久生成为中建七局一公司年轻的项目部经理。 ZaCUc Px  
*):xK;o  
眼瞅着1986年春节越来越近,怀揣着攒下的3000元钱,黄久生老早就琢磨着回家过年。他将血汗钱换成城里刚刚流行的的确良布料、乡亲们没有见过的南方水果香蕉,还有核桃大枣、鱼虾海鲜……当满载着年货的手扶拖拉机出现在村口时,小小的晏岗村沸腾了。 \78w1Rkl  
P'prp=JD  
“柱子回来了,柱子回来了!”那一天,家家户户都收到了黄久生精心购置的礼物。 4= VAJ  
Pkr0| bs*  
老党员黄传顺拿起一根香蕉就往嘴里塞,被一旁的黄久生连忙拦下,惹得大家好一场畅怀大笑。 1|za>N6[yu  
_T\~AwVc<  
那一刻,笑着的黄久生却模糊了双眼,他似乎看见瘦小的柱子正隔着时空,向他微笑致意。 I2@pkVv3z  
o{EWNkmj  
那一天,黄久生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纪元。 vW\#2[j[  
4{d`-reHg  
从此,黄久生34年如一日,逢年过节,回晏岗村看望乡亲街邻,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置办年货。 QyJ2P{z  
(6C%w)8'  
晏岗村的老人成了邻村老人艳羡的对象,他们都说:“咱要在晏岗村多好!” FFTh}>>  
k+^-;=u 6<  
1996年春节,附近几个村的老人都收到了黄久生的新年礼物。 t3TnqA  
a0Y/,S*K  
1998年的寒冬腊月,黄久生随双柳树镇的领导看望其他村的一些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看到有的老人身上没有棉衣,快过年了,有的家庭没有买肉的钱,他的眼圈红了。 ! H)D@,@&  
!6t ()]  
从此,黄久生24年不间断,他看望老人时的名单越来越多,全镇700多位孤寡老人都装在他心里;他看望老人时的采购单也越来越长,除了肉、米、油,还写满了四季新衣和一长串生活用品。 /f!CX|U  
@"*8nV#  
x(e =@/qp  
2019年10月26日,黄久生带着他赡养的40位“爸妈”,从潢川县双柳树镇久生光荣敬老院出发,途经武汉,飞往北京,开启了一场为期5天的圆梦之旅。图为黄久生和老人在天安门前合影。 D`;Q?f C  
B!vI^W  
为了让全镇的孤寡老人都能得到精心的赡养,2008年,黄久生捐资200多万元在家乡建起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包括养老送终全部由黄久生个人承担。 4uU G0o  
H];QDix?  
“见不到久生,我闭不了眼。”2009年,孤寡老人李鸿金患上了癌症,临终前只有这一个心愿。驱车4个小时,黄久生从郑州建筑工地匆忙赶回,他紧握着老人干瘦的手说:“您百年之后,我送您上山。”10多天后,老人去世,“儿子”黄久生披上白孝布,为老人料理后事。 yNk9KK)  
.Dw^'p>  
李鸿金老人走后,黄久生认识到让老人吃饱穿暖还远远不够,他们还需要爱和陪伴。 =K<8X!xUW  
jk0Ja@8PK  
关爱从细微处着手,黄久生担心老人们遇到难事联系不到他,就把自己的手机号印在米袋子上。为给“爸妈”们过生日,他还经常不期而至地制造意外惊喜,有时候还跑到后厨做上几个拿手菜。 C0\A  
AiXxn'&i  
除了关爱老人,黄久生还竭尽全力回报家乡。 P^-tGo!  
SwESDo)  
双柳树镇搞“村村通”,隆古乡修大路,慈善总会捐款……只要是造福乡亲的事,黄久生一次也不缺席,他先后为家乡和社会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 0K -jF5i$`  
3P1OyB  
让黄久生念念不忘的,还有捐资助学。他捐资近20万元建起希望小学,资助2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从2016年起,他每年又拿出2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黄久生说,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孩子像他当年一样因贫辍学。 tHhA _  
,q yp2Y7  
黄久生从来都不是富翁。最艰难的时候,他是借钱去做善事的。工地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不止一次被人追过债。有一年,腊月廿五了,老人们翘首以盼,他却难以脱身:这边工程款没到位,那边还欠着供应商的钱,“上厕所都有人跟着”。直到腊月廿八,他终于借到一笔钱,才匆匆赶回。 !]tZE%?  
y//yLrs;  
但再苦再难,黄久生从未动摇过。这是他的根,也是他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 z6tH2Wxf  
@u./VK  
关爱老的,帮扶穷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他说,“帮助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支部有责任。作为支部书记,我更是责无旁贷。” `I.Uw$,P  
Y'NQt?h  
2016年年初,精准扶贫在全国全面展开。黄久生工地所在地的新郑具茨山两个贫困村——大槐树村和柿树行村的520户村民整体搬迁。人离开了土地后,致富项目和启动资金就成了大问题,尽管有小额贷款支持,但尚未转变观念的村民对借贷顾虑重重。在搬迁动员大会上,当260万元现金整整齐齐地摆在主席台上,黄久生宣布资助每户5000元作为致富项目启动资金。 Z 8??+d=  
mlgw0   
“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这是黄久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从大别山区走出的农村娃,黄久生深知,摆脱贫困只是阶段性任务,乡村振兴才是奋斗目标。为此,黄久生在家乡荒山多的地方流转12000多亩山地种油茶,与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起成立茶油合作社,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着力建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S!-6:  
pKrol]cth8  
把助人当作快乐,把奉献作为幸福,这不正是一个中国农民工、大别山优秀儿女黄久生的人生密码吗?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许振超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