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新思新论】 “一把手依赖症”,值得深思的管理现象(见刊)
cyh951751离线
一般用户
级别: 800米会员
UID: 25
精华: 2
发帖: 241
财富: 1357 鼎币
威望: 66 点
贡献值: 11 点
会员币: 2 个
好评度: 83 点
在线时间: 322(时)
注册时间: 2007-06-29
最后登录: 2023-09-17
楼主 发表于: 2020-08-04  

【新思新论】 “一把手依赖症”,值得深思的管理现象(见刊)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从 【探索】企业事评 移动到本区(2022-02-12)
                                “一把手依赖症”,值得深思的管理现象
                                                          程友华

        重点工作“一把手”负责推进,重点工程“一把手”负责落实,重要事项“一把手”负责决策。“一把手”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确不可低估,但事事都靠“一把手”可不是好现象。这种现象社会上称之为“一把手依赖症”,指的是在许多人眼里,只有主要领导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习惯绕开常规的问题解决渠道,只找“一把手”反映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4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5.6%的受访者感叹,当今社会"一把手依赖症"严重,其中75.5%的人认为"非常严重"。61.7%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一把手依赖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一把手依赖症”种种表现及诱因分析
        抛开单一事件的特殊性,综合分析整个社会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一把手依赖症”的形成与发展,绝非某一单方因素,而是与制度完善与否、职责边界清晰与否、非“一把手”的能力强弱与否和“一把手”管理行为规范与否密切相关,是一个多因叠加长期形成的结果。表现在:
        (一)副职能力不足,不敢决策
        提到副职能力不足,有人说这是在怀疑组织用人失察。其实不然。因为有些缺陷或短板,组织考察时也许发现并提出过,也许因“一俊遮百丑”而根本未被发现,但无论组织发现与否,作为当事人肯定很清楚,但有些人职务升迁后,自我满足感就油然而生,认为组织认可是全面的,没有认识到组织“用人所长”对缺陷或短板的包容性,而这些缺陷或短板往往就成为了难以正确决策的“绊脚石”。
        有些人职务升迁后还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不太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以致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疑惑重重不敢决策。
        还有一些人随着职务升迁心态也发生变化,作风飘浮,高高在上,对行业、企业甚至基层情况了解不深,掌握不细。心中无数,自然也难以决策。
        再加上国有企业用人机制活力不足,“只上不下”的用人现象,使能力欠缺者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以致有些“一把手”明知副职能力不足,但囿于制度体系的弊端、碍于相互之间的面子,以及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也颇感无奈。他们也清楚,副职能力不足需要培养锻炼,但不能长期培养经常“断链”。这也是有些“一把手”经常感到头痛之事。
        (二)“一把手”干预过多,副职不想决策。
        “本来已经决定的事因操作执行不到位,就全盘否定了整个决策,这叫人确实有些想不通。”“如果决策存在方向性问题,我完全可以理解,但关键是因细节问题而影响就否定了我的工作,多少还是有些挫伤积极性。”在重庆能源集团下属单位工作时,一位副职对“一把手”的看法,颇有代表性。
        有人分析,出现这情况多半与“一把手”的工作经历相关。比如以前配备的副职一直不得力,或在某个方面存在弱项而不得不干预的情形太多,习惯成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可当这种管理风格面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时,发生的作用往往截然不同。比如遇上能力并不差的副职,如果“一把手”干预过多,必然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
        还有一种情形,也值得“一把手”注意。那就是发现副职管理决策出错时,在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也不宜当众批评或指责。因为批评或指责的背后,副职的管理权威必受影响,甚至还有可能给人以“某人表态决策都不管用”的错误印象。如是这般,副职哪还有心思研究决策。
        (三)“一把手”啥事都管,副职不愿决策。
        这种现象虽然不多,但却客观存在。其诱因既与“一把手”的个人性格与行为习惯有关,也与副职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关。
        通常情况下,如果副职能力差一点,“一把手”一般都会看得紧些,有的甚至是事事过问,既让副职有一种束缚感,也让副职有一种依赖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
        还有就是,“一把手”过于强势,自认为能力超群,大事在过问,小事也在管,听不进不同意见,看不惯不同管理风格,有的甚至连员工迟到早退、哪个管道在滴水、哪个路灯没及时关等日常琐事都在管,事无巨细一把抓,既累且苦,不仅效果不一定好,还有可能落入一言堂、一把抓、“独断专行”不民主的窠臼。
        而副职呢?落得一身轻闲还不担责,以致有些副职顺水推舟“反正你都要管,我又何必费神呢?”,惰性思维、消极心态,表现得尤为充分。心气不一,力又何聚?很明显,这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管理,也不利于班子团结发挥整体功能作用。
        二、破解“一把手依赖症”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找准自身定位。近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在谈到如何将事业做大时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不大,站位不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会不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不多,决策办事受到局限就在所难免。故笔者认为,准确定位角色至关重要。作为副职,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整个管理层级中处于“副职”的角色定位,凡事多汇报多沟通,即使是职责范围内拿不定主意之事,也没必要主观臆断盲目决策。不懂就问,并不是什么不光彩之事,多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自身角色,挑起该挑的担子,负起该负的职责。不能局限于业务范围只唱“配角”,更不能凡事都等“一把手”,要站在全局高度、大局角度,换位思考,主动作为,谨慎决策。作为正职,虽在领导层级上处于主导地位、在全局工作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也要注意发挥副职在参与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不能听不进不同意见,看不惯不同管理风格,要顾全大局,求同存异,把智慧和力量都集中到发展上来,管好宏观决策,放活微观把控。各司其职,一切依赖和干预就会自然消除。即使有些“一把手”水平不如副职,副职也应当在尊重和服从的前提下,另找机会和时间予以沟通,这既是纪律要求,也是组织原则。
        (二)划清职责边界,列出任务清单。干事须遵循制度,班子用权同样须尊崇规矩。打破“一把手依赖症”关键还得健全完善领导班子权责对等机制,列出分管、副职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使之明确该做什么、哪些事情自己必须决策、哪些事情需要请示汇报集体决策,防止因权力与责任边界不明、轮廓不清而依赖“一把手”决策确保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权责对等、优化权责配置,以从根本上堵住漏洞、解决病灶。同时作为“一把手”在划清职责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分权放权,实现分工合作。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临时性的重点工作,要按特殊时期特殊要求的原则,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给予副职适度授权,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但需注意,适度授权并非放手不管,尤其是对新提任的副职,要密切关注其决策执行情况,防止发生方向性失误或因小错没有及时纠正而酿成重大失误。
        (三)建立沟通机制,提升整体素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既是“一把手”与副职之间互通信息,提高决策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及时发现问题、防止矛盾积压的有效途径。来自现实的许多案例提示我们,沟通是提高效率的最简单的基本方式。但因其简单易行,往往不被看重。有的“一把手”是想起了才进行,遇事了才沟通,这其实并不好。因为沟通的随意性越大,思考问题就越不深,研究决策的准确性就越差。与之相对应的成功企业就十分规范,且形式多样。比如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季度开展专题分析以及重大事件或重点工程日报告、周汇总、旬研判等,且在事前都会通知分析研究事项,要求与会人员做好充分准备、会上充分表达,会后通常还会明确跟踪督办措施,从而使“一把手”既能全面了解掌握副职履职情况及管理风格,也让副职在参与决策过程中,查缺补漏不断提高自身决策判断能力。故沟通很重要,但关键要抓落实,至少应做到这么几点:凡沟通必有准备、凡沟通必有主题、凡沟通必有结果、凡沟通必有追踪。要记住“沟通不追踪,等于一场空”。如有意外也可及时发现并适时调整,确保各项决策事项都能落实落地,这也促使副职克服惰性依赖,增强尽职履责、担当决策的主观能动性。
        (四)严格制度管理,促进作风转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最有力的管理工具,也是防止“一把手依赖症”的重要保障。制度无弹性,关键要看落实。一要加强副职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健全领导分工负责抓落实的机制,明职担责,把组织服从放到第一位,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及时排除制度执行中的障碍和阻力,为制度执行、理顺“一把手”与副职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和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对执行制度不力、不按规定程序决策、不敢对分管业务表态决策的,坚决按未认真履行职责追究管理责任。三要发挥领导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尤其是“一把手”要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例外的意识,带头执行制度,带头规范不要随意干预副职表态决策,即使发现副职表态决策有不妥之处,也应当善意提醒副职,由其自己纠正,这既可赢得副职尊重,又可维护副职的权威,同时还可帮助副职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206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