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弘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 做新时代优秀新闻人文化人
zj66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40996
精华: 2
发帖: 130530
财富: 334404 鼎币
威望: 4 点
贡献值: 35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6 点
在线时间: 8221(时)
注册时间: 2018-06-08
最后登录: 2024-04-16
楼主 发表于: 2020-08-05  

弘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 做新时代优秀新闻人文化人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张坚 执行加亮操作(2020-12-07)
        来源:人民论坛网 LM*9b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和人民、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描绘了这样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党的十九大召开的2017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pRt )B`#  
  今年,这些目标的第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明年,“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即将到来。抚今追昔,回望与展望我们伟大的党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前进征程,回望与展望百余年来党的新闻出版奋斗历程,回望与展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发展壮大,怎不使人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4eK/\  
  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始终伴随党的事业发展 wBeOMA  
  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活动从晚清开始,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其间,一代代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为民族独立、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dOV0y_  
  1874年,中国近代第一张“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报纸《循环日报》创办,标志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的诞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代印刷工业的发展,北京和上海开始出现大量报馆。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全国涌现出办报高潮。不论是思想产生和时代需要推动了新闻出版,还是新闻出版助推了思想变革和时代发展,在寻求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道路上,新闻出版始终是传播真理、唤醒民众、鼓动革命、引领潮流的巨大力量,担负着促进思想解放、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 45ct*w  
  党的新闻事业萌芽于五四时期,建立于大革命时期,发展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壮大于解放战争时期。其发展历程与党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 ^Jc~G~x4*  
  党的新闻事业历史已过百年,其历程稍长于党的年龄,是因为那些早期宣传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几年里,都有过办报办刊以传播启蒙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革命和宣传共产主义的经历。陈独秀有感于“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于1915年9月创办了《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满腔热情地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夕把轮值主编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了一组介绍“马克思研究”“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学说”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创刊,是五四时期进步期刊中思想性、进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成为当时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宣传十月革命胜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有力阵地,对当时湖南和全国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进步青年就是在《湘江评论》的直接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周恩来主编的《觉悟》于1920年1月20日创刊,也是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著名刊物之一,对于启迪进步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爱国热情,起到重要作用。 uP+ j_is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9月,党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创刊,党的新闻事业体系开始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同时创办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标志着党的新闻事业初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新闻事业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党的新闻事业迅速发展。1938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长江局领导的《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继续出版,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报。1940年12月,由红中社更名的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并相继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分社。1941年,延安出现了党报史上最早的大型日报《解放日报》,各根据地也相继创办了报刊,党的新闻事业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体系。随着1942年整风运动的开展,党的新闻事业进行了重要改革,并初步建立了党的新闻理论体系。1948年,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决定将《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于1948年6月15日创办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1949年8月1日,中央决定《人民日报》为党中央机关报。 `o:)PTQNg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的根本宗旨。1922年9月创刊的党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明确提出要依据“全国真正的民意”和“政治经济的事实”的要求来办报;1930年8月15日创刊的党的机关报《红旗日报》,表明要成为“广大全国工农群众之反帝国主义与反国民党的喉舌”;1942年4月1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致读者》社论中,“群众性”与“党性”一起被列为党报的基本品质与工作原则;1948年8月1日,党中央机关报确定命名为“人民日报”,充分体现了党永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的改版社论《致读者》指出:“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从它创刊到现在,一直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f:'A%'Qb  
  近四十年前,一个偶然的也是宝贵的机会,我得以前往中央档案馆,以整整一周时间,静静地悉心地阅读党报有关战地报道的原始资料——那些穿过历史风云和战场硝烟,得以保存下来的珍贵的报刊、手稿、通信原件。当我戴着档案馆发的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捧起1931年创刊于红都瑞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报,长征路上邓小平等同志以钢板、蜡纸坚持编写油印的《红星报》;仔细阅读出版发行于延安清凉山麓的《解放日报》和战斗在太行山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还有创刊于晋冀鲁豫根据地、后来成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那一张张发黄发脆的报面、一页页墨迹淡去的期刊,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录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革命伟大胜利、建立建设新中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JTz1M~  
  百年来,党的新闻事业始终认定自己既是党的新闻事业,也是人民的新闻事业,坚定不移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传统,从建党之初到武装夺取政权的28年,绵延至新中国70多年包括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建设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h<jM{D  
  红色新闻人锻铸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 0*tEuJ7  
  2019年底编纂完成的《中国名记者》丛书,记录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过程中,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追求光明和真理、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竭诚奉献、倾情投入,以及他们谱写出的数以千万计的辉煌而多彩的篇章。这些优秀的新闻记者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思想者,他们凭借积极的思考和果敢的行动,在历史演进的轨迹中打上了自己的深刻印记,生动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曲折发展。 * z{D}L-&  
  中国最早的一批优秀记者、报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的一些硕彦俊杰,面对民族生存的深重危机,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他们热议政治,力倡革新和革命,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而在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红色记者,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体现了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清醒认识,对社会进步潮流的自觉顺应。从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铁肩辣手”邵飘萍、党的报刊开拓者瞿秋白,到邹韬奋、范长江、邓拓、穆青……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理想追求、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S6]D;c8GE  
  无私无畏,追求真理的使命担当。范长江同志在一首纪念鲁迅的诗中这样写道:“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这是正直正派的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也是范长江新闻道路的真实写照。1935年5月,还不是正式记者的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这次西行历时10个月,行程4000余里,沿途写下大量旅行通讯,真实记录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的困苦生活,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也作了深刻的表述;更为可贵的是,范长江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这些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出现了读者抢购潮,数月内连出七版,一时风行全国。周恩来称赞范长江的通讯说:“我们惊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 's&Vg09D,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毅然决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1937年2月2日傍晚,27岁的范长江终于在乱军丛中,顶风冒雪抵达西安。他先后采访了杨虎城和周恩来,写出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这篇文章像一枚炮弹,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西安事变的真相大白天下,而且明晰地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轰动朝野,人们争相购阅,引起蒋介石震怒。后来成为共产党人的范长江,因为报道了西北、报道了红军、报道了中国革命而名满天下,彪炳于中国新闻史册。 '*)!&4f  
  全心全意,为民立言的家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从战争走进和平的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穆青就是其中一位。在20世纪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5年,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因为别的采访报道顺路来到兰考,听到焦裕禄的事迹后立即改变了原来的采访计划,召集十多名了解焦裕禄的相关同志到办公室开会。听着焦裕禄在大雪封门的日子,自己扛着粮食走进饥寒交迫的五保户的柴门;以重病之躯领导着兰考36万群众向风沙、内涝、盐碱誓死抗争的感人事迹,看着他那破得不成样子的被褥、鞋袜,在场的人都哭了。一夜不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初稿成文。 U?>zq!C&R  
  写这篇稿子时,记者们还面临着两个风险:一是要不要提阶级斗争;二是敢不敢讲真话,敢不敢说灾难。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穆青说:“就原原本本地写。这么一个县委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又这么热爱他,怀念他。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部的优秀品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他全做到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写出来!再笨也要把他写出来!不把他写出来,我们就对不起人民!”《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兰考的灾情,而且通篇未提阶级斗争。文章发表后,焦裕禄的名字传遍了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模范。而穆青,也再次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牢记一生的四个字:勿忘人民!他说,“我们要牢牢记住人民,只要对人民有感情,就能写出好新闻作品。我们就是需要那种同群众有血肉联系、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记者,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自己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放在党之上的记者。” V(w[`^I>~  
  通才捷才,倚马可待的新闻功力。前辈优秀新闻工作者大都十分注意学习和积累,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分析能力、娴熟的文字能力,得以在新闻报道写作中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众所周知的党内才子邓拓,博学多才、文思敏捷,战争年代《晋察冀日报》长期游击办报的环境锻炼了他,使他的社论写作常常“倚马可待”。这些“倚马可待”的佳话,在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同志们之中也传诵多年。例如朝鲜停战谈判期间,有时晚上八九点钟才接到周总理办公室通知,需要赶写社论配合重要新闻发表,遇到这种情况,邓拓同志就亲自动手。这时候,他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立刻拿起稿纸坐到校对科去,写一页,发排一页,校对一页。清样一出来,他仔细看过以后,马上送总理审阅。那些年,他亲自撰写的社论约有60来篇,其中关于朝鲜战争的就有16篇之多。 xn6E f"  
  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三入朝鲜战地的李庄,在人民日报同事战友的眼中是这样的:跟李庄在战地当记者,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不怕苦不怕死,冒着美军的飞机大炮,深入战壕采访,是一种锻炼;还有一种锻炼,是在战火中写稿,出手快。那时从前线到国内没有固定的邮路,没有民用电报,记者的稿子全靠临时回后方的汽车带到丹东投邮。李庄有这样的本事:白天和干部战士打牌聊天——一种采访方式,听说晚上或次日有人回后方,马上找个清静地方躲起来写稿,赶在回国汽车开动之前交稿。这是真正的倚马可待的硬功夫。1951年二三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在汉城》《“皇家重坦克营”的覆灭》等通讯,都是用半个白天或一个晚上赶写出的。李庄没有做过国际问题的专职记者或编辑,也没有专门研究过什么国际问题,但1954年中苏美英法政府首脑在日内瓦开会,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时,报社指派李庄为首席记者,就是因为他有倚马可待的硬功夫。 n,V`Y'v)  
  勤奋刻苦、敬业担当、敏锐严谨、开拓进取,这些精神这些品格,无疑是今天的新闻工作者应当继承、弘扬的宝贵财富,是年轻一代新闻记者应当学习、汲取的营养成分,也是激励整个社会奋发有为、创新进取的重要力量源泉。 $F/&/Aa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