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楚地情怀
ZX68离线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风霜雨雪傲骨寒霜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110
精华: 330
发帖: 137140
财富: 1072945 鼎币
威望: 112334 点
贡献值: 82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4996 点
在线时间: 4579(时)
注册时间: 2014-01-04
最后登录: 2024-01-27
楼主 发表于: 2020-08-07  

楚地情怀

管理提醒: 本帖被 ZX68 执行加亮操作(2020-08-31)
:CN,I!:  
来源:《海燕》2020年第8期 | 刘益善  2020年08月05日09:22 j"E_nV:Qc  
)ll`F7B-  
朝秦暮楚出何处 h{]l?6`  
i%M2(8&^Q  
成语“朝秦暮楚”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战国时秦楚两大强国经常打仗,其他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所在,时而助秦,时而助楚,比喻反复无常。这个解释一直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是,当我随中国作家竹溪行采风团到湖北竹溪采风后,却对《辞海》的这种解释不以为然,觉得《辞海》的解释与这成语产生的原意相去甚远。 zb}:wUR  
>sP-)ZeuU[  
竹溪是鄂西北最边远的县,西与陕西的平利县接壤,南与重庆的巫溪县比邻。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说,解放以来竹溪只来过作家碧野,后来写了散文《竹溪》。这次来了作家韩少功、方方、阿成、聂鑫森、野莽等,这是竹溪县志要记载的大事,希望作家们多写竹溪。 33\{S$p  
@fp(uu  
从竹溪县城乘车西行30公里,就到了横跨鄂陕渝豫皖五省市楚长城雄关关垭。关垭史称白上关,当地人叫关垭子。关垭两山夹峙,一线中通,横亘南北,分割秦楚,自春秋以来长期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隘口。如今的关垭关城,钢筋混凝土浇筑,上世纪90年代重修,城门洞里一条国道由鄂通陕,人来车往,秦楚无阻隔。 )jp#|#h  
6P' m0  
舍车登关,我们先寻楚长城遗址。从关城的一侧爬一面小山坡,我看到那掩映在杂草树丛中的墙体,高有两丈余,朝北边的山林中蜿蜒而去。这就是筑于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了,比秦长城早400年,比明长城早2000年。楚长城夯土而成,夯土里拌魔芋浆、杨桃藤汁作黏合剂,坚如铁壁,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战争摧打,如今还留有300多米的夯土城垣供后人观瞻,叹我楚人祖先的盛衰存亡。 <3QE3;4  
tWi@_Rlx;  
登几十级台阶上到关垭城楼。站在城楼上,突然就感到自己高大起来。国道从我的脚下通过,身边山岭起伏,莽莽苍苍。我朝西站,就背楚面秦;我朝东站,就背秦面楚。关垭东是湖北的竹溪,关垭西是陕西平利。关垭城楼的望台上,国务院勘立的省界碑屹立着,傍着界碑照相,你就脚踏鄂陕两省了。两千多年前,我若是楚国的守城将士,面对沿峪口而来的秦兵,马蹄哒哒,呐喊如雷,我会拔剑而起,带领我的士兵兄弟与秦兵厮杀,用我们的血肉捍卫楚国国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国诗人屈原的《国殇》不就是写的楚人浴血抗秦的英勇吗?战争残酷而激烈,血泊中,秦人早晨占领了关垭内的楚地,但是晚上,楚人又夺回了失地,反而占了秦国的领土。关垭内外的土地,早晨是秦国,晚上又可能成为楚国了。战争没有结束,朝秦暮楚的情况就不断出现。朝秦暮楚就这么流传下来,成了成语,其解释演变成反复无常,真没道理,但我们又不能说这是错误。 k[N46=u  
8KD7t&H  
关垭是一个历经两千多年的古关,现在的关城是第几次重修,谁也说不清楚。当年的国界,今日成为供人凭吊游览的景点。筚路蓝缕曾经强大的楚国,终被秦灭掉,而秦最后又被楚人灭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华的大一统,这是历史的必然。今日的秦地楚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山。而秦人楚人早已是同胞家人了。在关垭旁边,有露水集市,陕鄂人民,平等交易,互通有无,团结共振。 "6n~, $  
Pb.-Z@  
在关垭附近,时有农舍墙跨秦楚,一家人中,有父秦母楚的或母秦父楚的多得很。只是关垭之外的陕西,享受的是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而关垭内的竹溪,享受的是中部省份开发的政策。西部政策与中部政策据说有差别。陪同我们游览的竹溪干部说,这是因为这堵关墙所隔,所以政策不一样。但竹溪人民很有信心,中部崛起的口号会得到实现。湖北陕西在改革开放之后,都在一天天发展起来,鄂陕人民都在一天天富裕。 A8OV3h6]  
x~}RL-Y2o  
竹溪的关垭古关,留下了中国最古老的长城,留下了一个成语的出处,留下秦楚人民由敌我变亲人的见证,留下了一道供游人休闲游览的亮丽风景线。来吧,海内外游客,此地不可不看。 Q^8C*ekfg!  
er}/~@JJ  
院士的情怀 1dOVH7  
4ow)vS(  
湖北省监利县英才学校,坐落在江汉平原肥沃的土地上,漂亮整齐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操场。这里有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三千学子,他们是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是江汉平原田野上生长的三千株茁壮的禾苗,绽放的三千朵鲜艳的花儿。 u|\Lb2Kb:  
_.Y?BAQ  
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但在这所学校让我感到肃然起敬的是,它的校名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写的。除了“监利县英才学校”七个字外,袁隆平院士还题写了八个字的希望:“全面发展,培育英才。” ~) }npS;  
D:llGdU#2  
我是第一次看到袁隆平院士的字,十五个字,俊秀清润,骨感有力,端庄平和。作为书法作品,字如其人,结构简洁,内蕴丰富。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字有着书法家的功底。 j]6j!.1  
POc< G^  
我在访问了英才学校校园之后,回到袁隆平院士的题字前久久肃立,我在揣摩,我在思考,一个名扬世界的科学家,给一所普通学校题写校名和办学希望,这里面有什么情结?有什么寄托?把这个答案找出来,离开英才学校时,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题目。 ~l-Q0wg  
"}|n;:r  
我查找了袁隆平院士的履历,他1930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1936年8月到1938年7月,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书。1947年8月到1948年7月,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其间他参加游泳比赛,获得汉口中学生百米自由泳第一名,湖北省百米自由泳第二名。袁隆平的小学一二年级和高中二三年级是在长江边汉口读的,这就是说,袁隆平与湖北是有渊源的。他的小学、中学在汉口一共上了四年,对少年青年求学时代的记忆,他一定是深刻的。 i7}) VDsZ  
u(SdjLf:  
袁隆平院士是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被称为当代神农。50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我曾经读过一篇调查报告,印度水稻亩产100公斤到150公斤,中国唐代水稻亩产138公斤、宋代亩产225公斤、明代亩产333公斤、清代亩产278公斤。袁隆平培育的“Y两伏900”水稻品种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在他云南的试验田里,水稻亩产曾达到过1137.5公斤。袁隆平院士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也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如果将袁隆平给国家创造的财富作一个统计,那是不可计量的。1999年,中国科学院将在太空新发现的一颗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 )[6H!y5  
z4 8,{H6h  
袁隆平院士1953年由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分配到湖南偏远的湘西黔阳县安江农校教书。安江是一个小镇,这里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袁隆平1971年才离开安江,他在安江农校当了18年教师。1966年7月,在安江农校的乡间稻田里,袁隆平意外地发现了一株特殊的水稻。就是这棵特殊的水稻,使得袁隆平开始了杂交水稻的培育与研究,从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水稻高产奇迹,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v\t$. _at  
LI?rz<H!D  
袁隆平在武汉读小学和高中,他当过多年的农校老师,他对湖北对学校对教师有一种情结,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又是怎么和监利的英才学校联系上的?怎么为这所学校题字的呢? o\8yYX  
0?ZJJdI3  
江汉平原盛产水稻,监利县更是全国水稻大县,袁隆平院士是哪里长水稻,就往哪里跑,他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中国的水稻大县,袁隆平哪有不来之理?2013年9月13日,袁隆平到监利县指导杂交水稻种植,并在县农业局一间小会议室里作杂交水稻种植的报告。 _ 9Tv*@  
5-bd1!o  
当时,立志从农村实际出发,为农民子女办学的柳承宇慕名到农业局听了这场报告,他被袁隆平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的情怀深深感动。会后,柳承宇到休息室找到了袁隆平,向他汇报了自己的办学经历与想法,袁隆平充分肯定了柳承宇的办学理想,给了柳承宇热情的鼓励。此后,院士袁隆平与草根办学者柳承宇不时通过电话、网络、书信交流,袁隆平虽然工作繁忙,却时刻关注着柳承宇的办学情况。 *;O$=PE  
;*+jCL 2F  
2018年初夏,袁隆平得知柳承宇创办的英才学校即将搬迁新址,非常高兴地约柳承宇见面,见面后,袁隆平为柳承宇题写了“监利县英才学校”和“全面发展,培育英才”十五个字。 /+Xv( B  
|J2R w f  
柳承宇创办的英才学校,把袁隆平院士的十五个字当作了办学之宝,他们立下了“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学精神为文化底蕴,把英才学校办成全县一流、全市知名,有品味、有特色、有活力的荆楚名校”的理想。 (hVhzw"~  
CJ&0<Z}{m  
我再一次凝视袁隆平院士给监利县英才学校题写的校名,和“全面发展,培育英才”八个字时,我看到了他中小学在汉口读书时的求学情结,他当过十八年农校教师因而对学校与教师的亲近情结,他一辈子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而对江汉平原对监利这个水稻大县的钟情情结,这三个情结融合一起,使他能和一个草根办学者柳承宇谈到一起,愿为柳承宇办的学校题字。这三个情结,融合成一种情怀,就是一种家国情怀。 l.lXto.6)  
V$-IRdb  
在江汉平原,在监利县,我在一所学校看到袁隆平院士的题字,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对少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和寄托,我看到了一片金色的稻田里,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在为人类为世界寻找培育高产水稻,在为人类为世界寻找培育优秀人才,我看到了一个共和国院士的情怀。 )2z (l-$.  
VVvV]rU~  
作者简介 :M1S*"&:  
?DkMzR)u  
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仼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仼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5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窰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赵星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