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津门烟火:市井之内 正气犹存
ZX68离线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风霜雨雪傲骨寒霜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110
精华: 330
发帖: 137140
财富: 1072319 鼎币
威望: 112334 点
贡献值: 82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4996 点
在线时间: 4579(时)
注册时间: 2014-01-04
最后登录: 2024-01-27
楼主 发表于: 2020-08-10  

津门烟火:市井之内 正气犹存

管理提醒: 本帖被 ZX68 执行加亮操作(2020-08-31)
y,r`8  
来源: 北京晚报 | 子斐   2020年08月09日11:54 *.+>ur?t  
-'0AV,{Z  
“最见津门繁盛处,双桥雨水万家烟”(清·査曦《登篆水楼》),津门作家王松的长篇小说《烟火》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从九河下梢天津卫处的一个小胡同着眼,用灵巧鲜活又让人莞尔的津腔津韵向今日读者展现了一段百年前的传奇故事。在洋洋洒洒七十余章篇目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围绕着蜡头胡同发生的家长里短、茶米油盐,更能从中一窥津门人物的底色与本色。《烟火》通篇落墨于邻里街坊的众生相,却“言在此而意在彼”,在无声处奏响了市井之间浩然长存的正气歌。 feopO j6~+  
Ab"uN  
坊间有言“五千年历史看西安,近千年历史看北京,百年历史看天津”,不论是五大道的洋楼、前朝遗老遗少寓居的公馆,还是军阀练兵的小站,都是天津这座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的“独家记忆”。特殊的历史洗礼给了天津这座城市更多可以表达的内涵。津门作家在中国文学的流脉上更是非常有特色的存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大多将精力集中在对天津风土人情、市井生活的勾勒描述,大多取材于近百年天津历史,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家王松更是在2019年、2020年先后发力,以小说《爷的荣誉》(2019)和《烟火》(2020)“梅开二度”,为津门文坛增添了一群值得称道的传奇人物。 8qc %{8  
(o:Cxh V  
小说《烟火》以来子为主要人物,故事聚焦于来子和生活在蜡头胡同的三教九流人物,以清末到抗战胜利为历史跨度,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经常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老舍先生《四世同堂》笔下的祁家和北平小羊圈胡同,但与《四世同堂》不同的是,《烟火》在处理大的历史环境时笔法更加隐晦,仿若就是在街坊邻里不经意的你来我往中,重大历史时间节点被一一飘然带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把侧重点更加放在历史动荡的大环境下,那些微末如蝼蚁的普通人是如何在水深火热中顽强生活的。 jK=*~I  
(G"qIw   
津门风情的市井气 * c%@f<R~  
_F*w ,b$8  
“先有侯家后,后有天津卫”,《烟火》从天津卫南运河南岸的侯家后说起。如果说侯家后是天津卫的缩影,那么蜡头胡同就是侯家后的缩影。这个胡同居住的大多是以手艺谋生的平民百姓,挨家挨户一眼望去,有拔火罐的老瘪(来子父亲)、刨鸡毛掸子的王麻杆儿、狗不理包子铺的高掌柜、玩石锁的刘大头、祖上是举人的尚先生、卖帽子的杨灯罩儿……如果把他们比作为一个密结的关系网,那么围绕着这张网,旁逸斜出的既有洋人、买办和汉奸走狗,也有一身正气的英雄好汉,形形色色的人活跃在小说的章节里,烩出了一锅浓郁的津味故事。 2l SM`cw  
c%U$qao=c+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胡同中市井气的表现离不开衣食住行的烘托。天津人好吃,饮食文化在天津的文化中本就占有着重要位置,在小说中尤其得到了呈现。无论是催生吃饺子、腊月吃“犒劳”的习俗,还是卖嘎巴菜、卖狗不理包子的店铺,抑或猪头肉、烩饼、贴饽饽熬鱼、武清豆腐丝儿各色菜式,若将关于吃的种种细节在《烟火》中汇总起来,定是洋洋洒洒一大篇幅。故事往往也跟“吃”产生着关联:主人公来子和爱人小闺女儿因“催生”的饺子(注:天津风俗,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注定了这一世的缘分;来子父亲老瘪在腊月吃到“犒劳”时心里的那份踏实,将平民百姓旧历年底吃猪肉的那份欢欣跃然纸上;来子的女儿小回费尽心思做出的豆腐丝又为她和田生感情线埋下伏笔。说起来,这些饭菜并不是多么精心烹调的美味佳肴,大都粗枝大叶,但就是这些粗粝仅能充饥的饭菜,在锅沿之外飘散出浓浓的人情味。 6vjB; uS[  
@uE=)mP@  
津门的市井气更得益于天津方言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津门作家在小说中从来不吝啬对天津方言的使用,这使得小说自带了天津方言中的幽默与活泼,又让整个行文干净畅快,毫不滞涩:“拱火”两个字生动带出了胡同里矫情的双方戗着碴儿一句顶一句的剑拔弩张,“弹弦子”三个字描绘出了半身不遂的病人将一个胳膊端在胸前的样子,“乌了尤儿”四个字就写出了杨灯罩儿整天在胡同出来进去闲逛,没个正经事的样子。如此种种,不一一列举。种种津味俚语,配合着诙谐的歇后语使用,当用心去阅读的时候,恍惚间天津话仿佛就要脱口而出,让从清末到抗战胜利期间这段兵荒马乱的历史,在津腔津韵的语言环境下,沉重之余有了些许风趣。 B~aOs>1 S]  
\I'Zc]  
胡同烟火的正气歌 !Q3Snu=  
IL=v[)en4  
小说名为“烟火”,就注定了它的笔墨集中点不是宏大历史叙事,而是平淡日常的生活,在这样的创作意图驱动下,蜡头胡同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俨然成为了它的陪衬。通读下来可以发现,小说里弥漫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作者的匠心独运在于,对于细节的使用、勾勒和打磨,不曾影响到全书主题的表达,相反,它们的巧妙运用宛如一件高级定制服装上的点缀,增添了整件衣服的美感,天津生活的特色也随之跃然纸上。 Gzfb|9 ,q  
b(yO  
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用拔火罐儿的蜡头胡同,冬天用棉布帘子,夏天用竹帘子(或虾米须帘子),过年炖猪头肉吃香油烙的白面饼,过生日前“催生”包饺子,拉胶皮车有拉车的规矩,姑娘结婚要穿缎子鞋,老人出殡要按照老例儿发丧,落枕了用擀面棍在肩颈上擀一擀,海河发大水的时候有钱人家撑船、小门小户或卸门板或把洗澡的大木盆都派上用场……就像《四世同堂》里祁老人时时刻刻要准备充足三个月咸菜一样,这些细节流淌在小说的浅层,激荡的是文本的内里,壬子兵变、老西开教堂事件、日军侵华和国共内战——这些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段历史中的重要节点在文本底部静水深流。文本的深处与浅处遥相呼应,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烟火气乐观之外,更添悲壮。 KALg6DZe:  
Gu}x+hG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烟火气的地方更有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但再多的纷争都难逃“邪不压正”的命运审判,这才是埋在烟火气下的生活密码。以高掌柜、尚先生、保三儿、王麻杆儿等人为代表,蜡头胡同里集结着一批有典型天津性格——乐善好施、不拘小节的善心街坊。虽然也有像杨灯罩儿、牛帮子这样勾结洋人、靠歪门邪道混迹市井的反面人物,却不曾带歪一个胡同的风气。卖帽子的杨灯罩儿,做的帽子从来不能沾水,质量差劲,“帽如其人”,他明里教来子说外国话、实则让来子管洋人叫爸爸,骗尚先生做神灵祃儿,算计绱鞋的老朱的店铺,举报王麻杆儿的儿子导致后者被正法,桩桩件件,无不损人利己。来子同父异母的弟弟牛帮子,更是游手好闲,试图霸占来子的店铺,拜汉奸学艺,最终导致来子被日本人逮捕,为反抗去日本做劳工而跳海自杀。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劣迹斑斑的人物,杨灯罩儿、牛帮子等人的恶劣之处在于,本性里的自私自利堕落为背信弃义、卖国求荣。当性格里有瑕疵的单独个体蜕化为一时嚣张、难得善终的民族败类,下场就是人们痛恨有余而同情不足,最终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而被刻在耻辱柱上。文行至此,“邪不压正”其义自见,烟火气里自有历史的裁判。 5HIpoj;\(  
b mm@oi  
儿女情长里的侠义气 '?>eW 2d  
1h#k&r#*3  
小说《烟火》以写市井为特色,市井里的儿女情长往往是行文里的吸睛之处。拨开层层叠叠的津腔津味,《烟火》里有来子父亲——卖拔火罐儿的老瘪和来子母亲胡大姑的怨偶婚姻、与二闺妞的搭伙过日子,有卖鸡毛掸子的王麻杆儿和黄小莲的短暂婚姻,有打铁的老疙瘩和二闺妞的“父母之命”,有绱鞋的老朱为媳妇的“冲冠一怒打洋人”,有街头混混杨灯罩儿委身于黑玛丽的“上不得台面”……故事中没有一个男子是白面书生,也不曾有一个女子是闺阁小姐,相反,所有的人被拮据生活打磨得粗糙,在惨淡世道下先奔着谋生。在市井之气的浸淫之下,花前月下都是江湖侠义的味道。这其中最动人的要属来子与小闺女、来子的女儿小回与田生的故事。这两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挽歌,发生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足以让今天的人们为他们坚守的正气与爱情掬一捧热泪。 O1ha'@qID  
Y1'.m5E  
来子与小闺女本有机会成为光明正大的夫妻,小闺女本为狗不理店铺高掌柜的远方亲戚,为躲避卖给别人家做小妾的命运,逃到天津在包子铺帮忙。她与来子情投意合,然而二人交换心迹后,还是没有逃过回家给人做妾的悲剧,后独自拉扯着她和来子的女儿小回长大。来子的女儿小回,在寻到父亲后,冥冥之中与借用来子店铺暗室的共产党员田生暗生情愫,田生承诺等革命胜利后给她一个婚礼,却最终带着两个敌人跳下海河,壮烈牺牲。来子和小回两代人,都以“福临成祥鞋帽店”作为寻亲的记号,故事的结尾却是七十多年后店铺还在,已经九十多岁高龄的小回等了一辈子,还在等田生的消息。 I>3]4mI*a  
4GfLS.Ip  
如果仅仅把这两段令人心碎的爱情理解为时代动荡大背景下的“有情人难成眷属”,那未免有矮化这两段故事之嫌。在市井气难以遮盖的儿女情长中,大放光芒的是来子等人身上那股自在街坊邻里中长成的正气,让男女之情都变得有了格局。 ygW@[^g  
'f}S ,i +q  
来子是个最最普通的小人物,父亲另娶、母亲早亡,邻居中虽有杨灯罩儿那样不着调的人物,却未曾妨碍他从保三儿、尚先生、高掌柜、王麻杆儿等善心街坊的身上汲取正气走正路。来子尝试过拉胶皮,又在包子铺、水铺、鞋帽店等帮忙打杂,直到最终从老朱的手里盘到了鞋帽店才算有了属于自己的营生。他的手艺并非专门拜师学艺而成,但是他深懂做生意的规矩,更坚守着做人的底线,粗中有细不含糊,经营买卖更识大体。他的鞋帽店里专门有一间暗室,为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党、国共内战时期的共产党都提供了落脚之地。非但如此,对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牛帮子各种无理要求,他展现出的都是作为兄长的大度和隐忍,直到最后被兄弟所害。在津门小说中,很少能见到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俗世形象。来子作为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它在很多地方与《四世同堂》中的祁掌柜都有相似之处,祁天佑不堪忍受日本人的羞辱跳护城河而亡,来子不愿意去日本做劳工跳海自杀。两个人都是乱世之下安分守己的正直生意人,安分守己的性格之下,骨子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正气与坚守谱成了一曲海河畔的慷慨壮歌。 ]p*) PpIl  
:fYwFD( 9  
在王松本人的创作谈中,他谈到《烟火》的创作初衷:“其实它在我心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可就是一直找不到下嘴的地方。还不是不知怎么下嘴,而是想不好这一嘴下去怎么咬……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别急,先别急,再等等,总有张嘴的时候。”时间的思索沉淀出了《烟火》这份独特的礼物。它勾勒出了津门老少爷们的群像面孔,写出了九河下梢三教九流的传奇故事。这些人活跃在上个世纪最动荡不安的年月里,那些和他们相关的市井之气、寻常细节看似无用,却让人笑中带泪,敬佩顿生。七十多年过去了,不仅“福临成祥鞋帽店”的铺子还在,根植在平民百姓骨子里的那股正气,除了被作者诉诸笔端,更氤氲在市井之间,不曾走远。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赵星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5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