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大漠深处有个“金胡杨班”
zj66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40996
精华: 2
发帖: 129088
财富: 331084 鼎币
威望: 4 点
贡献值: 35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6 点
在线时间: 8161(时)
注册时间: 2018-06-08
最后登录: 2024-03-29
楼主 发表于: 2020-09-09  

大漠深处有个“金胡杨班”

        来源:工人日报 t[B\'f!  
#zC_;u$  
      进入5月份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沙漠气温便开始高达40摄氏度以上,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西北油田油区更是热浪滚滚。在S46井现场,“金胡杨班”的员工吴建民和张亮,正在检查油井回压,查看光杆运行情况,他们的脸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6i/x"vl>  
~X^L3=!vf  
  “金胡杨班”坐落在大漠深处,密集的胡杨林掩映着它,因胡杨具有“千年不死、千年不倒”的美誉,故大家称它“金胡杨班”。这个班组现有14名员工,管理着包括金胡杨计转站在内的三个小站的31口油水井,员工的平均年龄超过了50岁。这里的每位员工身上,都散发着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他们常年坚守在大漠,精心呵护着每一口油井,具有“立得稳、扎得深”的胡杨精神,是西北油田的一张名片。 [>P@3t(/  
^$):Xz  
  “朱胡杨”的不老情 6!} @vp![  
OO@ (lt  
  朱师傅今年58岁了,是“金胡杨”班年龄最大的一名员工,他已经在这里干了40年,因平时喜欢收集散落在大漠里的胡杨“残骸”,有人给他送了个绰号,叫“朱胡杨”。“从参加工作一直到现在,我是看着金胡杨从一个小站,发展成一个集采油、输气为一体的智能化班组,这里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再过两年,我就要退休了,真是舍不得离开。”朱师傅感慨地说。 =,0E]M Z  
QN_Zd@K*A  
  站上工作一直实行两班倒,每班2人,倒班工人白天与晚上各工作12小时,每2小时巡检一次,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遇到沙尘暴,巡检都是雷打不动。朱师傅负责白班工作,量油、巡检、排污,忙得不亦乐乎。有时,班长张亮看他太累了,就劝他休息一下,朱师傅摆摆手说:“想当年石油会战那么苦,我都挺过来了,这不算什么。” Zx(VwB2   
Egv (n@1  
  去年大年初一凌晨3点,站上缓冲管气管线突然发生刺漏,朱师傅一边紧急向区里汇报,一边佩戴起15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冲向现场。他忙而不乱,先后完成流程切换、管线放空等一系列操作,为修补管线节约了时间,还配合施工单位给刺漏点打卡子。 8LP L4l  
_ x&Y'X|  
  班长怕他年龄大,经不住这么折腾,连忙喊道:“老朱,你赶紧回去休息,我来干。” 老朱却摆摆手说:“你别嫌我老,这点活没什么。” 8(UUc>g  
R07Kure  
  一号站、二号站的天然气都是传输到金胡杨站的,气体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化氢,每次巡检,朱师傅都佩戴着沉重的空气呼吸器,对年轻人来说,这不算什么,这但对年近六旬的朱师傅,具有挑战性,但他按规操作,使用熟练,连年轻人也自叹不如。“在岗1分钟,就要干好60 秒。”朱师傅常对年轻人这样说。 w/r wE  
U2=l; R{  
  老吴和女儿的胡杨情节 |3f?1:"Z  
=6b^j]1  
  今年57岁的吴建民,1985年6月参加工作就来到西北油田,先是在联合站干集输工,后来就转战到金胡杨计转站,就在这里扎下了根,也算是班里的一名老兵。“常年在大漠工作,吴师傅埋头苦干,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一位员工说。 eK\1cs  
[HB>\   
  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大量的天然气,有一天晚上,他在巡检时,发现一口井压力过高,安全阀发出异常响声,他及时组织处理,杜绝了一起生产事故。平时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吴师傅总是小心翼翼,数十年来,从没出现过一次差错。30年来,吴师傅与金胡杨计转站结下了不解之源,这里的每个阀组、每一台泵,还有与同事共同战斗的日日夜夜,都令他难忘,这里有他割舍不下的情怀。 <d,Qi.G4  
o5gt`H"  
  吴师傅的女儿吴秋红是一名90后,2013年大学毕业,学的是信息自动专业,本可以在大城市找一份职业,可她2015年却参加了援疆考试,成为了西北油田采油一厂的一名石油工人。 'c 0]8Y 4  
1 dT1DcZ  
  “小时候,记得父亲总是不在家,回家了却不认识他,有时还会埋怨几句,等长大后参加工作,我才读懂了父亲。”吴秋红感慨说,“特别是在沙参2井、705企业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时,我看到当年‘卷席筒’、‘半壶水’等雕塑场景,不禁落泪,老一辈石油人那种战天斗地、以苦为乐的艰苦创业精神,令我震撼,从那时起,我决心追随父亲的脚步。”提起父亲,她满脸自豪,现在已是采油战线上的一名生产骨干。 fYF\5/_  
z'K&LH  
  如今,像吴秋红这样的“油二代”“油三代”已纷纷扎根在大漠,扎根在像金胡杨这样的地方,为保障国家能源奉献着青春。 MXY[t  
SwV{t}I  
  年轻的胡杨在成长 'qS&7 W(  
]}2+yK  
  张亮是一名80后,19岁技校毕业后就在采油一厂当了一名采油工,先后干过班长、生产调度和安全员, 2019初,因老班长退休,他担任第四任班长。“他能吃苦,干活稳当,工作经验丰富,是‘金胡杨班’班长的最佳人选。”采油管理一区党支部书记栾新星说。 XVjs0/5b  
'~ RP+  
  初来金胡杨计转站,张亮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一方面因为这是一个老站,员工年龄偏大,一方面该站长期保持着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的优良传统,如何将这些石化精神传承下去,对他来说是个考验。张亮将班上的制度进行梳理,并将“金胡杨”精神、值岗理念和工作目标贴在办公室,便于每天学习。 DfP4 `  
umrfA  
  今年二三月份,为减少疫情对生产的影响,张亮所在的金胡杨计转站实行“分隔式驻站一体化”管理,他带领何卫文等3名老工人,连续驻站40余天吃住在站上,他们以苦为乐,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白天巡井,夜晚量油,困难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班里的原油产量没有落下1吨。在这个时期,张亮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老石油”身上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 Bk&ry)`gD  
Q=lQy  
  当《工人日报》记者问到工作以来什么令张亮最遗憾时,他顿住了,深吸一口气,声音不禁有些颤抖。张亮清楚记得,一年前,最疼他的爷爷去世时,他还在井上巡检,等他知道后赶到家里,却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尽管他一直不想让眼泪流下来,却挡不住内心的悲伤。还有每次离家出门,儿子总是抱住他的腿不肯撒手,这么多年在外,一直是媳妇操持家里的一切,提起这些,张亮的心里满是愧疚…… w,dDA2,  
xJ>U_Gd  
  这样的故事,听多了,总是让人难以释怀。 rvZXK<@#+  
+]-~UsM  
  实际上,除了张亮之外,还有很多石油工人,在家人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却不再身边。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我一定要把老石油人的精神传承下去,让金胡杨精神遍布大漠井站,更加闪亮。”他坚定地说。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206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