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让更多的工匠型人才走上培养新人的讲台
zj66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40996
精华: 2
发帖: 130539
财富: 334442 鼎币
威望: 4 点
贡献值: 35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6 点
在线时间: 8226(时)
注册时间: 2018-06-08
最后登录: 2024-04-18
楼主 发表于: 2020-09-10  
0

让更多的工匠型人才走上培养新人的讲台

        来源:劳动报 >!gW]{  
0ECQ>Ux:  
  今天,我们请“工匠型人才”走上培养新人的讲台,不仅是让他们发挥余热,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的技艺,传承他们的品格,让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大国工匠”的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q%l)]+  
hmG^l4B.T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上周举行的2020级劳模新生开学典礼上,巨晓林、高凤林、许振超、李万君等4名“大国工匠”被聘为客座教授。今后,他们将参与到劳模学院综合素质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模块的日常教学及实践活动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授课、互动交流、参观实践、指导课题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7rZE7+%]  
(QFu``ae+  
  巨晓林、高凤林、许振超、李万君都是身怀绝技的著名“大国工匠”,而且正在或曾经担任重要的社会职务,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对青年劳模进行面对面的传授,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劳模教育事业的发展。 "Yy)&zKr  
4#fgUlV  
  报道没有提及他们是否有传授专业技能的任务,想来应该包括。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巨晓林们应聘客座教授毕竟是少数,面对的劳模学员也是少数,还有更多的“工匠型人才”,包括那些已经退休赋闲的能工巧匠,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走上更多的讲台,在培养新人,特别是技能传授方面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呢? }vXf}2C  
R#\o*Ta  
  技能人才短缺是眼下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为此发愁。等待技校、职校培养,远水不解近渴;高薪招揽人才,又逢到处要人、抢人,家家求贤若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想到了退休的高技能人才。 k ^:+Pp  
&~ .n}h&  
  “工匠型人才”各个身怀绝技,都是行家里手。几十年的实际操作,练就了一身真本事,积累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实用经验。这些本事和经验往往需要口授身传才能得以传承,才有可能经过整理、论证成为系统的知识。但许多“工匠”退休了,赋闲在家,无以传授,他们的宝贵技艺和经验就这样被带走了,失传了,实在可惜。  &$ x1^  
&x#3N=c#  
  有人认为,“工匠型人才”的技艺都是“老掉牙”的东西,已经落后于现代科技,应该淘汰了。这是一种片面认识。毋庸讳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老工艺、旧技术确实已无用武之地,这是规律。但任何新工艺、新技术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有传承关系,有相通之处,同样是规律。现实中,用“土办法”攻克“洋设备”、用老技术解决新问题的成功事例并不鲜见,何况有些老工艺、老技术是现代设备取代不了的。 iiWm>yy  
yQ/E0>Uj!  
  譬如许多企业面临的产品升级换代,固然需要资金投入,需要设备更新,但有许多生产技术环节,往往只需要做些革新改造就能升级、见效,其中的关键不是资金,也不是设备,而是人的经验、技能和责任心。而这些,正是“工匠”们的强项,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笔宝贵财富。 DOa%|H'P  
ukAE7O(W&  
  “工匠型人才”身怀绝技的同时,都有一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由此产生的敬业精神,才使他们苦心钻研技术,成为能工巧匠。有了技能又愈发敬业,进一步形成“工匠型人才”独有的人格魅力,这也是许多“工匠型人才”成为劳动模范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请“工匠型人才”走上培养新人的讲台,不仅是让他们发挥余热,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的技艺,传承他们的品格,让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大国工匠”的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中国大约有多少年悠久的历史 正确答案:500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