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为什么要读经典?寻回一瓣安静心
dqqjk在线
乔吉奎
级别: 管理员

UID: 39817
精华: 16
发帖: 81715
财富: 222323 鼎币
威望: 18 点
贡献值: 8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48 点
在线时间: 10450(时)
注册时间: 2016-09-07
最后登录: 2024-04-19
楼主 发表于: 2020-09-27  

为什么要读经典?寻回一瓣安静心

Xi6XV3G  
检察日报赵柒斤 @L=xY[&{  

_Sosw|A  
古代读书图,引自《中国古代传世画作中的读书图初探》 P,j)m\|  
=sG  C  
朋友上门借书,我让他到书橱随便挑,结果他跟前几位朋友一样,连续翻五六本后摇了摇头:“没找到一本适合我看的书,这次就算了。”末了,他还是忍不住问:你买的全是文言文,是不是怕别人借啊? B7fURL Rqr  
Z<0M_q9?MO  
“这个真没有!我巴不得有人跟我一起分享,吹牛时也好有一个帮腔的。”告诉了小刑确无这种“小人之心”后,我便反思自己纸质书阅读的偏好。或许这和小时候养成的阅读习惯有关,既有无书可读的窘境,也掺杂着对古书的特殊情感,这似乎又是电子书、现代畅销书等所无法替代的。 'eLO#1Ipf  
hof:36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村的童年生活虽愉快,但精神食粮很匮乏。识字不多时,偶尔看上一本连环画,便兴奋不已,能绘声绘色地讲十多天。上学了,除了课本和父亲替集体保管的党报党刊,几乎没有其他课外读物。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差,父母也没钱给我们买闲书。好在村里有两位喜欢看古人书的老先生,他们常常在夏夜纳凉时免费“说三国”“聊水浒”“话西游”“评红楼”,故事听多了,就越发想看原著。11岁那年暑假,帮村里老会计曹大爷割稻,见桌上躺着一本线装版的《封神演义》,索性翻了翻,虽是没翻译的文言文,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曹大爷见状,便让我带回家看。那一次,结合听过的“封神”故事,囫囵吞枣地读了第一本文言文神话小说后,便对古书兴趣大增。后来又陆续从曹大爷、项大伯家借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隋唐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宫十八朝演义》等,幼小的心灵便落下古人遣词用字非常精炼的深刻印象。后来才知,这一方面是书写的局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代作者的推敲功夫,最终自然天成,妙趣横生。 b_|`jHes  
bfQ+}|;  
读初中时,看文白对照的《三国志》,失望和扫兴弥漫了我的小心脏。平心而论,就《三国志》而言,适当做些注解,引导阅读,称得上锦上添花,但读翻译的白话文,就别扭万分。正如史学家所言,文言文再怎么翻译,都像是古董的仿制品,缺少了原来的意蕴和精致。 WDP$w( M  
t1 OnA#]/_  
走上社会,闲暇之时,我读书买书,刚开始也赶时髦,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买了几本流行的畅销书,然而新书未读,便被各种“腰封”吓倒。无论自序还是他序,吹得没边。想起备受鲁迅先生推崇的唐代著名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堪称“中国志异体文学之父”,可他仅用150多字为这本“千百年来,向为世人所重”经典名著作了序言,且非常自谦“学落词曼,未尝覃思,无崔骃真龙之叹,有孔璋画虎之讥”。同样,记述北宋后期京都汴京地理风物的重要历史文献《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也只用了600字替书作序,并称“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而,观者幸详焉”。 GW]Ygf1t  
E-MEMran4  
段成式、孟元老等矜持和谦虚作序的吸引力,对我而言,远大于现代一些着急一夜暴红、著作等身的“美文”和畅销书作者的自吹自擂式序言抑或请人吹捧的“书评”。于是,我老老实实地从书店和网上陆陆续续购买没翻译的古书,二十五史、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汉至清代笔记小说等千余册。于是,一些书虫朋友便讥讽我读书“厚古薄今”。其实我哪有资格厚之薄之,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古诗词经典本来就厚,何需别人再去涂脂抹粉人为增厚? va:5pvt2&  
H .JA)*b-  
我读书喜欢“厚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古人文章多言简意赅、自然天成,读起来不能贪多,每个字都需要认真咀嚼、推敲。曹丕的《典论·论文》不过数百字,里面却有很多后世传播久远的说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论述及文体、文气的辨析和对文章价值的肯定,都称得上是开风气之先。哪怕是躺在床上翻翻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昆仑奴》《聂隐娘》,尽管只有1000多字,如果像看白话文一样,是无法体会到故事构思的精巧、情节的生动及主人翁的侠义心肠的,尤其是语言的极简主义的魅力。 }(hx$G^M  
}{n[_:[7  
其实,无论是从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往上看明代的张岱、宋代的苏东坡、唐代李白和杜甫、汉代司马迁直至《道德经》等,还是从《诗经》《论语》往下翻《淮南子》《唐传奇》《容斋随笔》《帝京景物略》《浮生六记》等,就知道古人作文遣词造句用字虽很吝啬,内容及意义却深厚无比了。可以说,经过岁月的沙里淘金,传存下来的古书都是值得深读的经典,都留存下了作者精神生活的气韵与菁华。 <JuP+\JAm  
,l_"%xYx  
如今的出版业迅猛发达,一年出的书恐怕比古人一千年所写的书还要厚,真可谓茫茫书海;同时,手机和电脑上的海量信息、奇闻怪事,搞笑娱乐的段子、明星八卦都铺天盖地,身在其中的我却不知所措。于是,只好“厚古薄今”起来,渐渐地发现,在古代经典里能得到如亲情一般的抚慰和回馈。 nkG1&wiX  
NJI-8qTGI  
“厚古”并非“复古”,这只是在纷繁喧嚣的世界里,寻回一瓣安静心,触摸古代文化依然鲜活跳动的脉搏。 #B88w9 b`D  
"S,,BjL  
<KoiZ{V   
MQG(n+c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 _____ 就不会痒了 正确答案:肥皂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