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春风化雨润心田)
以上照片摄于电视画面
级别: 800米会员
UID: 40841
精华: 12
发帖: 774
财富: 12951 鼎币
威望: 14 点
贡献值: 9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6 点
在线时间: 328(时)
注册时间: 2018-04-06
最后登录: 2022-04-26
楼主 发表于: 2021-01-10  

(春风化雨润心田)

(春风化雨润心田)

 

 为了谁、你是谁、依靠谁

--评刘庆帮小说《燕子衔泥到梅家》

             陆上丝绸之路

刘庆帮老师是煤矿文学的一枝花,是煤炭文学的领头羊,长期以来他坚持以矿山为中心,以矿工为主题写下了大量的反应新中国以来我国煤矿企业从创业到发展再到变化一新,反映了我国煤矿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煤矿工人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在八百深处,葡伏前进,挖煤炭,掘地火,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无私奉献精神。刘庆帮的文学作品,反映的人和事物,都让读者历历在目,铭记心间,他的作品没有宏大的历史事件,也没有波澜壮阔背景画面,他先择的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之事。人物也是素面朝天,背朝黄土的矿工和农民,他的作品之所以感动人,感染人,熏萄人,是因为作品接地气,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

作家不是政治家,他是社会活动家,他潜行于民间,徜徉在基层,他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用挚热善良的心肠去记忆和描述,反应人们的喜、怒、哀、乐,描述着人们七情六欲,记录着社会现实的悲欢离合及五彩生活。纵观刘庆帮的文学创作,他是游走于煤矿和农村之间,在这两个层面他都有深厚生活的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矿山歌颂矿工奉献精神,也悲悯于矿工的人生和生活,在农村他用质朴的语言,善良的心态,记录着农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反映着农村这块古老土地上所发生的形形色色事件和人物。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句包含朴素哲学道理人生理念,至今在影响着人们思想,生儿育女,扶养成人,是人生的大事,也是人生艰难之事,可怜天下父母心。刘庆帮的小说《燕子衔泥到梅家》这篇一万多字的小说,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那就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看是小事却反应的是社会中的大事,小说浓墨重彩描写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村老人晚年生活的悲惨凄凉的现实,以及传统道德失缺沦丧,人们精神的滑坡,思想的颓废;,揭示了当代中国农村老人晚年生活艰辛不易

《燕子衔泥到梅家》这篇小说事关农村养老的事情,但也透露出许多信息,在人口老零化的今天,养老是今后中国政府和社会面对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大问题,事关千家户,怎样对待老人,怎样让他们幸福度过晚年,是当下人们和政府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时对现代商品大潮下,人们养老观念受金钱和打工等影响,养老爱老遵老观念的淡化,及传统道德的崩塌及重建等问题,小人物反应大事情,作品围绕一明一暗两条钱索展开故事情节。明线索主要写长兰的奶奶失去了生活来源后,由三个儿子的家庭轮流供养,受到儿媳、儿子们的嫌弃与冷遇。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奶奶被迫住在用型料布围成的棚子里,忍受不了饥寒的生活和儿媳们的冷漠,一度产生了轻生自杀的念头。这时,己经出嫁,成为人妻人母的孙女长兰得知这一情况后,毅然决然地把奶奶接到自已家住,悉心照料,百般安扶,使奶奶重拾生活信念,过上了有尊严有亲情的生活。暗线索则简要叙述了退职的村主任与儿媳的矛盾冲突,这位经常调解别人家庭矛盾的基层退休干部,在面对自已与儿媳产生矛盾冲突时,竟然没有了对付的手段,难以忍受儿媳不敬和虐待,他无法在这种不恭的生活中生活下去,最后服毒自杀。作品通过对老年群体晚年生活的关注,真实而客观地叙述了他们的生存状况,深刻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骨肉亲情关系被利益所异化后,所造成伤害与扭曲,从而揭示了人性恶与善,丑与美的本性。
      仔细品读《燕子衔泥到梅家》,我不得不被作者密不透风的细节描写和疏密得当的叙事节奏所折服。长兰是作者倾注心血塑造主要人物,在这篇接近万字的短篇小说中,作者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针脚细密地描写长兰在下雪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写她对不到一岁的儿子小松的怜爱,写她与二大娘听似唠叨但暗含深意的对话,写她去爸爸家接奶奶艰辛过程,写她多年来一直珍蒇奶奶为她缝制的香包儿等细节,这些细节描写,为塑造长兰善良丶贤惠丶聪慧丶孝顺的人物形象,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起到了不可省略的作用。在铺陈奶奶与儿媳们矛盾沖突时,作者的叙事手法宜疏则疏,宜密则密,疏密得当,收放自如,充分展示了作者驾驭故事情节的能力。写大儿媳嫌奶奶肮赃迟顿丶二儿媳不愿为奶奶做饭的故事情节,只用了少量的笔墨,一笔而过。而写三儿媳(长兰的父亲和继母)用塑料布在院子里搭一个棚子,让奶奶住在棚子里的情节,则通过长兰的所见丶所闻丶所感以及与奶奶对话,进行了浓墨重彩般的繁复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同感深受,犹如亲眼目睹了儿媳们的冷漠无情面孔,亲自体验了奶奶令人心酸的晚年生活处境,作为女儿无法对父辈指责批评,她只能做到是默默地把奶奶接走,用行动回应父母的不孝不忠,尽她一份晚辈应的孝心,长兰的这种作法与父母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强化作品的主题,又是对父辈们无声的控诉,也使长兰这个人物艺术形象丰满,孝心满满地跃然人们心目中,更加令人称赞和佩服,。
      作者还独具匠心,多次对长兰家燕子垒窝的情节进行拟人化描写,隐喻着作者美好的愿望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写长兰“欺骗”奶奶的情节更是传神一笔。当退休村主任自杀后,奶奶不愿拖累并不富裕的孙女长兰,几乎天天让长兰给她找药吃,甚至说如果长兰不给她找药吃,她就出走,走到哪死到哪算了。有一天,长兰没办法,给了她一小瓶保健口服液,于是,小说结尾便有了这样的喻人的幽默情节:"奶奶看了看己经垒成的燕子窝,把衣服穿整齐,还戴上了长兰给她买的老花镜,躺在床上,把药喝了下去,喝得一滴不剩,可喝下药的奶奶并没有死,只是睡了一夜,又醒了过来,她听见燕子在叫,小松在学着叫妈妈,这是怎么回亊?孙女长兰忍住笑,做出的样子无可奈何,说:老天爷不不让您死,我有什么办法呢?”小说以这样的方式结局,并没有淡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反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令人拍案叫绝,犹如余音绕梁不断让人回味思考,这种幽默灰谐描述使人物形象更加升华,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而深沉。

人性化写作是作品另一个鲜明的特点,也是作品获奖的重要原因,人性化写作不仅是作家的拿手好戏,也是他擅长的手法。什么是人性化,西方早就有所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之说,这是指人这个存在物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人是超自然的社会化的产物——人能够克服和改变自然对自己的种种限制,另一方面,人又是自然之一份子——人不能完全超越于自然之上。事实上,在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中,人只是一个自然对象而已,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确是不能够离开自己的身体而独立的,无论是上半身还是下半身,都是人性的物质躯壳人性论”思潮似乎并不以此为满足,它一方面试图建立自己的话语霸权。梁实秋先生曾经说——“普遍的人性是一切伟大的作品之基础”;另一方面试探着达到人性的极至,让人性充分地、彻底地解放出来。这也标志着当代中国人们对审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的回归。人的启蒙,人的觉醒,人道主义,人性复归……围绕着感性血肉的个体从作为理性异化的神的践踏蹂躏下要求解放出来的主题旋转。人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即有善良的一面也有,凶残的一面,作家以向善向美思想意识挖掘人性物内心世界的美好的一面,把人性善良一面呈现给读者,让善良、热情、助人精神来丰富作品内含,达到张扬人物的个性,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又的传统美德。

从这篇作品立意来看作者通过作品反应当下现实社会中,农村老人晚年凄凉的人生,作为父母这一代,他们年轻时为了儿女,艰辛吃苦,省吃俭用,勤劳持家,为是谁,为了儿女们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吃苦认了,他们情愿吃苦为了谁,还是为了儿女们不是吗?曾经在民间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歌叫《老来难》日月如梭摧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人人都要敬老人,遵敬老人美名传。真实反应老人晚年生活的不易。岁月更替摧人老,光阴染白黑发人,每个人都有从生死到老这个阶段,作为普通民众,他们传统思想观念很重,把娶妻生子,枝叶散开,扶老携幼作为自己的天职,他们延续着香火更薪,是遵老爱幼的传统道德的典范,人们把父母孝敬老一辈做给儿女看,儿女们孝敬老人,做给下一代人看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地位多么的高,,都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这就做人的根本所以。桃李不言,下自成溪,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为了谁,你是谁,依靠谁,对于养老,爱老,遵老这个答案就不难得出。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206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