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说点啥呢?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41422
    精华: 13
    发帖: 19008
    财富: 268898 鼎币
    威望: 15 点
    贡献值: 9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40 点
    在线时间: 1175(时)
    注册时间: 2019-04-21
    最后登录: 2024-03-25
    楼主 发表于: 2021-01-23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R %o  
    辛弃疾 #wGQv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xcsFODx~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OCvml 2 vP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ZWov_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Kb9@lz/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 q#.rYzl0  
    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fp,1qzU[k  
    (4)铜鞮陌:代指襄阳。 [f /v LLK  
    1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QNjeMu.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6vMDm0sv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Z3Bo@`&?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To?`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wVlSjk  
    20.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fMgcK$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4V!1/w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X S6]C{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f2BS[$oV4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2Zv,K-G  
    21.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 Mr#oT?  
    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ScM} m  
    【答案】 V+P8P7y37B  
    19.D {hlT` K  
    20.A *7)S%r,?  
    21.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 X}_QZO=z  
    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 8}ii3Py  
    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p)K9 ZI  
    【解析】 C]aOgt/U  
    19.【精准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 ru#T^AI*^  
    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D 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 Z $ p^v*y  
    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 )6PJ*;p-  
    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BDarJY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zu1o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eTLI/?|+N  
    【试题点评】诗歌鉴赏采用客观题的形式命题,涉猎的知识点范围广了,难度也比主观题难度大。考生在做 i528e{&  
    题时,可以先根据逗号,判断一个选项有几个知识点需要判断。再通过诗歌鉴赏知识点进行判断,如表 bjU 2UcI"<  
    达方式、修辞手法、句子作用、表达技巧等。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1}w86  
    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 a15,'v$O  
    常见的错误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 5d)'`hACe  
    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5,`Jpca  
    20.【精准分析】题干是“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OF:"_fh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词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 ex0 kb  
    A 项,错在“勉励友人报国立功”。东北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收复 oHYD_8'f  
    北方失地。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挠,以致词人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此句中并没有 6R3"L]J  
    勉励友人报国立功的意思。 %4QoF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  
    【试题点评】典故是一种文化的不断延续。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政治可以改变,思想可以变化,唯独文 U[K0{PbY  
    化是延续不断的。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 'iMHAP;N  
    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中国文化文学中,运用典故成了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用 p,M3#^ q  
    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诗文诗句,以增加词句的含蓄与 vE^h}~5U  
    典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用典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MUT{ 3  
    21.【精准分析】题干是“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 ~YR <SV\{  
    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词的艺术 >w%d'e$  
    特色。回答该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龙吟虎啸”和“和缓”这两个关键的提示词。结合诗句先回答 z226yNlS  
    “龙吟虎啸”的表现,再回答词中“和缓”的表现。“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 >$#*`6R  
    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 M6@'9E]|>  
    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 (cPeee%Q  
    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 Hsd|ka$x>  
    的巴蜀“更草相如檄”。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 *l-Dh:  
    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笔非常生 &>+I7Ts]  
    动而有力。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等句,感怀自身老 6qz!M  
    病交加、怀才不遇,以此相勉,是轻松的调侃,其实正是痛心的变异。以此寄人,委宛而深厚,见情 +An![1N,  
    见志。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O2V6UX@&<w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EF*oPn0|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w>/pQ6=OFR  
    【试题点评】此题要求考生根据名人对该诗词的评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谈自己的理解。考生首先要把 Ww a41z  
    握名人的评价的含义。如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该词的艺术特色“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 t?3{s\z8+  
    和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是考生首先要弄清楚的。其次,考生再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来分析词 )]0[`iLe  
    中哪些内容表现了“龙吟虎啸”,哪些地方表现得很“和缓”。 ]4LT#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 _____ 就不会痒了 正确答案:肥皂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