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摘廉《曾国藩家书》
级别: 400米会员
UID: 38911
精华: 1
发帖: 135
财富: 1487 鼎币
威望: 3 点
贡献值: 1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 点
在线时间: 48(时)
注册时间: 2015-11-07
最后登录: 2024-03-17
楼主 发表于: 2021-01-25  

摘廉《曾国藩家书》

摘廉《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以书信方式娓娓讲述曾国藩本人在治学、治家方面的思想和观点,涉及家事、工作、生活等多个层面。其中,《曾国藩家书》也体现了一名“中兴名臣”诸多廉洁观点和廉洁意识,尤其是他“功名一地,自古难居”的自我养廉、居安思危思想和做法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清道光十五年五月,作为京官的曾国藩在写给他父母的信中,首先表达自己为九弟在县试中考得第9名好成绩的欣喜之情,但在结尾有专门的叮嘱父母:“万不可入署说公事。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他认为知县严丽生平时的官声不好,自己九弟虽然学习有了些进步,但当地政府公器私用,因为自己是京官的缘故,才把九弟的考试名次“卖人情式” 的放到了前面。按照人情事故,曾国藩理应写信向严丽生表示感谢,以便于今后“互通有无”,加深感情、办事方便。但曾国藩却因为这件事情感到了“廉洁”危机,不但“不愿谢”,还要求家人不要去官衙私下谈公事,和官员扯上关系,以免干扰或者影响“政府决策”,“为官长所鄙薄”;即便自己家里确实有事情,也情愿吃点亏,更不能与别人打官司,以免让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怀疑自家仗势欺人。为什么“不愿谢”,就是曾国藩良好的廉政防范意识在提醒他,不能和品行不正的同僚打交道。一旦不能远离负能量的官员,很可能自己、家人在与这些官员的交往中,会逐渐丧失道德底线,倚势凌人、以权欺人;即便没有这些念头和行为,也免不了别人那样想。既然如此,还不如学学“让它三尺又何妨”的做法,宁愿一时吃亏,也不玷辱自己家族的名声。时隔17年后,已是湖广总督的曾国藩再次用书信告诫自己的家人,“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保价之道也。”要求家族中的子侄远离“骄奢和放荡”,做到“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与闻为妙。”
    清道光23年,曾国藩初露棱角,他给自己的四弟、六弟、九弟交流的交友之道。他说:“择友则慎之又慎。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并且还引用韩昌黎“善不无与,吾强与之附;不善不吾恶,吾强与之拒。”与兄弟们共勉,告诫自己的弟弟们“善良的人不依附我,我就主动地去接近并依附他;邪恶的人不厌恶我,我也要自觉主动地强制性的拒绝并远离他。”
    道光25年五月,曾国藩升了官。对于这次升官,曾国藩不是感到高兴,而是“日夜恐惧修省”,他认为自己的德行不足以担当这么高的职务,请弟弟们“必须匡我之不逮,时时寄书规我之过”,要求家人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也要通过书信经常提醒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规劝自己及时改正缺点和过错,以避免自己得意忘形,倒台垮台。同时,他也劝诫弟弟们在老家时刻心存敬畏之心,不因为自己当了大官就欺负别人,以免福气溜了。不到两年,37岁的曾国藩再次被提升为内阁学士,是清朝立朝以来的第一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火箭式提拔”沾沾自喜,兴高采烈,而是“顾影扪心、实深渐悚”,反思自己“德薄才劣,何以堪此”,从政10年就做到了二品京官,但是自己的资质确实比不上同朝的其他官员,因此内心“尤深愧仄”,感到自己特别愧对皇帝的厚爱,觉得是自己抢了同僚的位置。现在一些干部对于自己提拔,觉得理所当然,理当如此;而对于同事提拔,总觉得是人家抢了自己的位置,用了不正当或者不光彩的手段,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这些真的比不上曾国藩这种胸怀和境界。
    曾国藩尤其重视进德修业。道光28年八月底,曾国藩给四位弟弟写了一封信,重点说了进德修业。他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为什么这么讲,曾国藩认为进德,就是修养合乎道德观念的品德;修业,就是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本领。这两件事情不需要人家同意或者不同意,完全就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在进德修业上能够进步一尺,那就是自己得到了一尺;如果只得到一寸,那也是自己得到的一寸,别人抢不走、夺不去。日积月累,持续经年,德行和学问都会从质变到量变,做到明是非、晓荣辱、知进退。
    道光276月,曾国藩在书信中深刻反思了“占便宜”的问题。他说,自己从考取举人以来来往的人家,大约一半都是老朋友,这种来往也是需要经常的打扰别人,欠了非常多的人情债。在首都当官还看不出弊端,但一旦当了地方官,就需要利用手中的权力“还债”。对此,他内心感到十分不安和遗憾。不安的是“从前施情与我者,皆钓饵也;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以满其欲。”遗憾的是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的困难,或多或少都“求”过朋友。他反思给予自己恩惠的“朋友”就像钓鱼的诱饵一样,只要吃了,就要回报。不答应过去帮你的朋友要求吧,会显得自己忘恩负义;答应了吧,也许那些过去的朋友会得寸进尺,即便回报十倍百倍恐怕也难以满足人家利用自己权利谋利的欲望。通过这件事情的反思,他要求自己“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
在家庭教育上,曾国藩“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他认为:别人不喜欢你,讨厌你,是因为目中无人,说话办事不讲规矩,无所顾忌;家庭败落,是因为思想和生活“奢”;个人失败,是因为失去了进取之心,总想着占便宜。因此,曾国藩强调,“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自刚;否则不觉坠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慎。”道光三十年春,因为庙山上的金叔拿了腾七一笔钱,曾国藩给弟弟们信中提到了“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他信中信中所指的“此处下手”就是当官要做到不该自己拿的,坚决不拿,这样才能做到光明磊落,神钦鬼服,成为大家都信服的有德之人。一个人一旦形成高尚的品德,就会产生较高的威信;威信一旦确立,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即“名声既出、信义既著、随便答言,无事不成”,没有必要贪爱一时的小便宜,做到“情义宜厚,用度宜俭”。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作为一代名臣,曾国藩“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不贪财、不念权,把权力场当做提升自身品德修养的“试金石”,最终为世人留下了廉洁为官、廉洁从政的一封封家书。(罗庭万)
[ 此帖被woshiluotingwan在2021-01-25 09:21重新编辑 ]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C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