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追溯深圳观念 接续激情岁月
ZX68离线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风霜雨雪傲骨寒霜 细心品味感悟人生
级别: 综合论坛版主

UID: 33110
精华: 330
发帖: 137140
财富: 1072942 鼎币
威望: 112334 点
贡献值: 82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4996 点
在线时间: 4579(时)
注册时间: 2014-01-04
最后登录: 2024-01-27
楼主 发表于: 2021-02-19  

追溯深圳观念 接续激情岁月

管理提醒: 本帖被 ZX68 执行加亮操作(2021-02-19)
  口号来历 UzRF'<TWf  
  来了,就是深圳人—— .h } D%Qa  
  “家跟我们一起来到深圳” ZuON@(  
  行走在深圳,常常会发现一句标语——“来了,就是深圳人”。无论是在车站、码头、公路,还是街道、小巷,甚至小区内,这句话能瞬间映入初到深圳的人眼里,温暖着一个个“新深圳人”的心。它就像一句欢迎来客的话,但并不显得“客套”,更像是自家人的一句问候。 QpZhxp  
0 N^V&k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直到2009年8月,深圳市民、网友和专家学者推选出20种“深圳人引以为豪的公共文明行为”,其中在对入选的“多元包容不排外”进行解读时特别提到了这句话,使这句话广泛传播开来,并使之成为一句带有深圳特色的文明用语。 ?Io2lFvI@Y  
eS+LFS7*k  
  深圳在城市发展的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和特质——多元宽容的城市心态。市民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生活,不会受到太多外部的干扰。这种心态已经成为城市集体意识,也已经转化为城市的公共文明行为。专家在解读“多元包容不排外”时说:“作为移民城市,深圳以宽广的胸怀迎接远道而来的人们,‘来了,就是深圳人’,正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深圳形成了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也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不打探隐私的城市特质。” =swcmab;  
Lf<9GYNy>`  
  在深圳你能听到不同腔调的家乡话,但语言从来都不会构成交往的障碍,只要会说普通话,哪怕口音南腔北调,都能在这里畅行无阻。在深圳,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岭南文化的传承,也能感受到中原文化以及其他区域文化的浸润,更能感受到海外先进文化的气息。种种多元的存在,正是因为深圳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各种先进文化、进步观念和生活方式充分地尊重和接纳。 $t?e=#G  
e1a%Rj~  
  在深圳,英雄不问出处,对所有来寻梦的、有准备的人都一视同仁,给予无限的机会。只要实干,深圳,就是起飞的地点!正如宝安松岗一间工厂里的打工作家梦雪在一首题为《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诗里所言:“来了,就是深圳人/不分地域,不问出身/请径直走向心灵的舞台/家在肩上,家在手中/家跟我们一起来到深圳。” U%olH >1K  
[C#pMLp,~  
  专家解读 =1uI >[aN  
  一种不分主客的包容精神 Np)!23 "  
  近日,深圳资深媒体人、作家邓康延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来了,就是深圳人”既像一个深圳人对后来人说话的口气,也像这座城市的拟人化的口气。这句话中显示了包容、好客,还带一点儿“江湖侠气”,就像《沙家浜》中阿庆嫂所说的“来的都是客”一样。 {RO=4ba{J  
w/@%xy  
  《文化广场》:在你的印象中,“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它与深圳这座城市有什么样的联系? n[7zK'%Dxg  
2Ki/K(  
  邓康延:这句话应该是最近两三年推广文明行为、文明用语和有深圳特色的宣传语时提出来的。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当一个人背上行囊走的时候,他原有的根系就抛在脑后了。这时在他前面的是一种完全陌生的、开放的、充满了风雨阳光的景象。它实际上彰显的是一种不分主客、不分南北,近似于“英雄不问出处”、共同注视前方的一种精神张扬。 #.aLx$"a  
6ns_4, e  
  这句话也是在说,在深圳,“来的都是主人”。这与移民城市的包容性息息相关。天南地北的人流汇聚到深圳,要和这里融为一体的人们,也因为这句话站到了一起。这句话另外包含着一份责任感:你既然是这地方的主人,你就要参与、爱护并和这个城市共同成长。 Ku# _   
  《文化广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句话所体现出的观念在今天的价值? ;W"[,#2TM  
  邓康延:一座城市慢慢成熟,外来者的机会相应的也少了很多。现在由于很多因素,深圳已经不像早期的移民城市那样日新月异了。但我始终认为,一个蓬勃自然生长的城市,一定受到民间力量、市场力量的主导。深圳人不只关注自身,也同样关注整个社会、关注弱势群体。 1A *8Jnw  
=ye}IpC*M  
  出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条观念也有它的渊源。这座城市有一流的企业公司,能主导全国、亚洲甚至世界的工业;这座城市也有一种人性关怀,像义工、献血、支教、环保、NGO组织等等,深圳的这些方面在全国都是最蓬勃的。因为有了这些,深圳人的公民意识和寻找每一个人的权利义务的意识也更为强化了。 [\p0eUog/  
UJ&,9}L8  
  《文化广场》:在你看来,这条观念对于刚来到深圳的年轻人而言,具有怎样的吸引力? N:zSJW`1  
  邓康延:这句口号给初来者以内心的温暖,但这座城市在生活、创新等方面能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来吸引年轻人,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多少这些也很重要。 1 ErYob.p  
y->iv%  
  口号来历 h Nwb.[  
  “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 U3QnWPt}>  
  “安子现象” w,$17+]3  
  激励打工青年 @ vudeaup  
  1989年3月,打工妹安丽娇认识了深圳大学中文系学生邱金平。邱金平是文学青年,深圳大学诗社社长。安丽娇在邱金平的宿舍里,看到他竞选校学生会主席时的格言:“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从此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她的心中,并改变了她的命运。 [Hf FC3U  
YEj U3^@  
  这个安丽娇就是后来的安子。1984年8月,不满17岁的她从梅县山区来到深圳打工,成为蔡屋围某电子厂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和十几个女工挤住在一间宿舍,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安子是个不安分的女孩,她很快炒了老板鱿鱼,在“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这句格言的激励下,她开始寻找文学作为自己人生新的突破口。 LdL\B0^l  
djp(s$:{4  
  1991年春,她开始构思写作《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凭着一股激情,她边打工边求学深造,边从事文学创作。1991年8月到12月,《青春驿站》陆续在《深圳特区报》连载。 V19*~v=u  
C\[UAxZ3X  
  后来,她又在《深圳商报》、《深圳青年》、《特区企业文化》、深圳广播电台开设的“打工仔信箱”、“打工者之家”、“安子的天空”等栏目中担任专栏作者、节目主持人。通过这些渠道,她每天都可以收到各地打工同胞各种各样的来信、来稿。主持深圳广播电台“安子的天空”时,她组织打工朋友到直播室座谈,激励打工者追求技能和知识。 &kE|~i:=,9  
oE&[W >,x  
  有一位从陕西来的打工者齐军武,不幸双臂被机器轧碎,原本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安子在广播节目中讲了这位断臂青年的故事,并呼吁“让千万双手,托起他心中的太阳”。齐军武托人给安子写信说:“我心中的太阳,在安子的天空中升起来了。” hkxZ=l  
bL%)k61G_v  
  自从《青春驿站》出版后,全国有数十家媒体纷纷报道“安子现象”,“特区文坛打工妹安子”的故事在全国不胫而走,在深圳更是家喻户晓。安子先后被评选为深圳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女职工,并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团中央十三大。她还加入了中国作协广东分会,被选为深圳市作协理事。 %(6WrE5F6  
]vrs?  
  1999年,安子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20位风云人物”。她把握住了机会,像一枚太阳在自己的天空中升起了。 CSs6Vm!=  
_XtY/7n  
  专家解读 <k1gc,*  
  移民城市的精神遗产 4 n( f/  
  日前,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文学博士尹昌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解读“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 %mJ)pMV  
T@XiG:b7  
  《深圳商报》:“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这句口号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D%btlw ?{  
  尹昌龙:这句口号谈不上深刻,但是很有号召力,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色彩,它影响了一个打工时代。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来这里开拓创业的打工妹前赴后继,打工对她们来说是完成了一场思想启蒙。上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的再启蒙时代,城市化对每一个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意识到要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主体性,尤其是身临其境的打工妹。安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wOP}SMn  
Ws@s(5r  
  《深圳商报》:作为一种观念,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价值何在? 9p<l}h7g  
  尹昌龙:上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来,需要有相应的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来这里的人首先完成了价值观念的转变,深圳也完成了一次文化的转型。“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口号的流行与震撼,是这一转型的表现形式。 gS 3&,^  
8a {gEZT,  
  打工者中还有一句口号——“除了梦想,一无所有”,是与“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相辅相成的。我认为移民的骨子里有一种理想主义情结,他们来到城市,原先的梦想或被残酷的现实击碎,或者得到调适。 6P8X)3CE<T  
$+j )  
  在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文学和报刊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深圳青年》、《大鹏湾》等期刊,曾经风靡一时,被众多打工者追捧。对打工青年来说,追求文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奢侈的东西越容易变得时尚。 a{=~#u8  
6]*qx5m`<l  
  老实地说,安子的作品文学价值并不高,它的文化价值要大于文学价值。所以又有一种说法,打工文学不是文学。 ^S @b*  
|Ca n  
  《深圳商报》:那么“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这个观念在今天看来有何意义呢? j3U8@tuG  
  尹昌龙:这句口号今天可能已不再流行。但对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来说,它已经成为一份精神遗产。它所包含的主动创造、接近和实现梦想的精神已经被承续下来。一座城市,不能只有高楼大厦、汽车、股票,它需要有激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这句口号传承下来的意义。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赵星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