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知识过溢、创新稀缺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 人民论坛网
dqqjk离线
乔吉奎
级别: 管理员

UID: 39817
精华: 16
发帖: 81046
财富: 220398 鼎币
威望: 18 点
贡献值: 8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48 点
在线时间: 10357(时)
注册时间: 2016-09-07
最后登录: 2024-03-28
楼主 发表于: 2021-04-05  

知识过溢、创新稀缺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 人民论坛网

知识过溢、创新稀缺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 oCg|* c|+  
人民论坛网 WWhAm{m  
李桂华 fd! bs*\X  
o%;R4 s,  
7万硕士送外卖、老师当保姆挣80万……一段时期以来,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再度引发了大众对于读书的探讨。据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但从出版物阅读量来看,继报纸、期刊阅读量下降之后,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首次同时下降。2019年,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 vMu6u .e  
>x9@ if  
显然,大众阅读已被数字时代全面席卷,深深陷入数字漩涡之中。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环境对深阅读带来的冲击?在这个信息爆炸、书籍极为富足时代,又该如何读书呢? [3lAKI  
`d2 r5*<  
%CV@FdB  
阅读量与阅读率为何此消彼长? 4 3V {q  
& Xm !i(i  
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矛盾走向的背后是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力量对比。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不仅是不同指标,其数据对象也并不相同。国民阅读率指阅读媒介接触率,其构成既包括传统纸质阅读媒介,也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各类阅读方式。国民阅读量则指各类出版物的阅读量。出版物通常须经过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这种经过“把关”的出版物往往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更高的平均质量水平,完成阅读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投入度,更依赖纸质载体或电子阅读器,也更可能产生深阅读行为。因此,本次阅读率提升实际上更多是以移动阅读为主的数字阅读,而阅读量下降实质上是以出版物为对象的传统阅读在下降。 >o9tlO)  
mE=%+:o.  
国民阅读率提升意味着我国阅读人口的扩大。更多国民借助智能手机接触文本,导致阅读人口增加,而这种以手机为媒介、以碎片信息为阅读对象、以浅阅读为行为方式的大众阅读已成为我国阅读人口主流。我们可以将大众阅读来源梳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是新读者。他们原来并不喜好阅读,甚至可能有一定阅读障碍,更没有形成读书习惯,但数字阅读让其开始高频率接触文字。这是从非读者向读者的良性转变,也是我国社会整体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第二类是阅读习惯改变者。他们原来是传统阅读者,但被数字阅读驯化,传统阅读习惯逐渐丧失,主要依赖移动终端进行浅阅读,基本不再进行传统阅读。第三类是能够在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顺利切换的复合阅读者。这些读者保持对传统阅读的兴趣,但由于时间约束及对信息价值追求等因素,其当前阅读生活以数字阅读为主,或借助电子阅读器、有声阅读工具等进行出版物阅读,偶尔进行传统阅读。 mhVdsa  
\f\ CK@  
国民阅读量降低反映了精英阅读群体的萎缩。阅读人口从出版物向网络新闻、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对象的迁移是国民阅读量持续降低的原因所在。这种迁移意味着以正规出版物为对象、以深阅读为行为方式的精英阅读的萎缩。精英阅读者追求阅读的深层价值,更可能展开深阅读,但实际占比在减少,其“精英”属性也就日渐鲜明。精英阅读的萎缩不但反映在行为性数据中,也反映在意愿性数据中:根据近年历届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自2017年首次出现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以来,2018年“倾向手机阅读”的读者也超过了纸质阅读,2019年这一数据更达到43.5%。也就是说,人们不但现在如此,以后也可能会延续这一选择。大众阅读偏好的改变已不可逆。 o-a\T  
d0``:  
大众阅读与精英阅读的分野之处是复合阅读地带。精英阅读者实际也由三类人构成:第一类是传统阅读的坚守者。他们认同深阅读的意义,一直保持良好的传统阅读习惯,会自觉地避免数字阅读对自身阅读时间的侵占。第二类是传统阅读的回归者。此类读者热爱阅读,在深度体验数字阅读后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数字阅读,而花更多时间进行纸质出版物阅读。第三类是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皆可的复合阅读者。他们会理性选择读物,以出版物阅读为主,但不介意阅读媒介而且善于利用多种阅读媒介——不管利用纸质媒介、数字媒介还是有声媒介,他们都追求阅读对象的高质量。可以发现,是否将出版物作为主要阅读对象实质上是大众阅读和精英阅读的核心区别。而大众阅读与精英阅读者中均存在着复合阅读者,这些处于中间地带的复合阅读者模糊了大众阅读和精英阅读的界限。 8JYU1E w  
:d}I`)&  
02 .;}vp*  
 UCV1{  
大众阅读的多元化趋势 !0!m |^c5  
GVR/p  
非读者正在转变成为读者,这是一种将推动全民阅读理想实现的社会教育运动。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数字阅读成为新常态,大众阅读偏好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趋势,更使得我国国民阅读生活中孕育着新的活力。 3V=wW{;x  
>!sxX = <  
阅读渠道选择的多元化。2014年我国第十一次国民阅读调查就显示,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形式在内的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50.1%,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72%,而2019年手机阅读和有声读物使用率均大大提升,三成以上的国民形成了听书习惯。各类新型阅读媒介不断推陈出新,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选择机会,使得阅读可以内嵌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自由地选择阅读渠道,自由地阅读,人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接近阅读。正是由于阅读渠道选择多元化所释放的巨大阅读潜能,阅读渠道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公共阅读服务也成为我国公共服务的重要构成。 iga.B  
~ES6Qw`Oe  
阅读动机的多元化。今天手机已实现广泛智能化,进而演变成多重工具,生活、学习、工作都在一掌之间。这也使得人们在休闲阅读和严肃阅读之间可以顺利切换,进而轻松激活各种阅读动机。阅读类应用纷繁复杂而各有市场,休闲娱乐追求、信息获取需求、社会交流需求等阅读追求的多样性成为其市场基础,而有声阅读APP迅速发展,不但有助于缓解手机阅读的视觉损害,带来更多的阅读便利,而且这种与声音相伴的阅读为阅读时光增加了新的乐趣,强化了阅读的情感体验。阅读动机多元化既是阅读应用类产品作用于阅读生活方式的结果,也是其发展的源动力。 ywQ[>itMa  
S9RH&/^H  
阅读活动的多元化。传统阅读往往是静默的,而今天的读者则更乐于借助移动阅读工具对话,或者借助有声阅读APP平台“听书”,静默的阅读演变为喧嚣的阅读。其中,阅读网络新闻已成为第一阅读活动选择,因为它不但满足了人们对新消息的需求,而且通过围观、吐槽等参与式活动,给阅读以新定义,成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阅读活动。更有以建构阅读社区为特点的各类阅读APP为阅读讨论提供了新型空间。热闹的“群阅读”替代了传统阅读的静默独观。 GB,f'Afl  
~+|Vzm|S}  
然而,精英阅读的萎缩显示,尽管移动互联时代给了人们更多的阅读选择,但这种空前自由的阅读环境却为深阅读的实现制造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以逾越的障碍: yAD-sy +/  
|`eHUtjH  
时间的障碍。因为选择太多,时间就变得越来越少,人们不得不追求单位时间效率最大化,而这种效率的核心是“快速”和“快乐”。更快速才能有机会进行更多尝试,更快速才能跟上变化的节奏,而不断尝试、自由控制、快速转换,也更容易带来令人快乐的“爽”体验。对“快速”和“快乐”的双重追求导致人们无法分配更多时间资源在特定阅读对象上。然而,深阅读的基本构成——读和思考,在数字阅读的快速切换中后者消失殆尽。没有思考,阅读的过程则无法上升到“超越已知知识”的高级阶段。 zW#P ~zS  
ZZq]I  
选择的障碍。尽管有更多的阅读选择,但深阅读只是选项之一,而且可能是最难选项。行为选择的实现需要基于三种条件:有行为需求、意识到这一行为需求、有条件满足行为需求。三者同时满足,深阅读行为才可能发生。然而,虽然人们有深阅读需求,但却因为缺乏社会激励而难以意识到这一需求,而且深阅读对阅读时间、空间、对象的高要求导致即便人们意识到深阅读需求,也难以有条件满足。因此,深阅读的愿望也就无限搁置。正因如此,历次国民阅读调查中,多数国民都显示出对自身阅读状态的“不满意”。2019年,更有37.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从意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距离往往来自于选择的条件障碍。只有排除这些条件障碍,意识到自身深阅读需求的大众读者才可能投入时间去行动。这有赖于个人努力,也有赖于社会支持和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O:%s;p 5  
!-rG1VI_S*  
能力的障碍。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又在塑造着我们。研究显示,大脑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构化机器,它具有适应性和可塑性。大脑细胞也会“用进废退”,所有行为都会在其神经组织上留下记忆。习惯于屏幕端阅读后,往往难以回归到逐行阅读模式。过去,科学家们根据人类的大脑机制构建了计算机(电脑),而今天,电脑及其衍生出的互联网正在教导我们像它一样思考:这是一种结构清晰、高速运转的机制,但是,思想去了哪里?与其说今天是知识过溢、创新稀缺的时代,不如说深阅读能力障碍将最终蔓延为社会性的思考障碍、创新障碍。 c||EXFS}O  
XX&4OV,^%D  
文化的障碍。技术是文化生活的隐性结构,对文化的销蚀作用不可忽略。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其实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一方面,移动阅读所带来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感,会让你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种“爽”体验已经演变成一种“时尚文化”。另一方面,数字阅读已成为一种社交途径和生活方式,人们将其视为与社会互动的纽带,视为与现实的连接方式。对这些读者而言,深阅读仅仅是学习行为,或者是过时休闲方式,代表着一种社会疏离。更多人将数字阅读作为未来阅读选择方向,正是意味着人们对数字阅读文化的认同,对传统阅读文化的放弃。 nl<TM96  
V3D`pt\[x  
如何实现“深阅读”? u+EZ"p;o  
RGEgYOO  
从多元到复合,是新型深阅读行为形成的过渡阶段。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重新梳理大众阅读的良性行为趋势并加以促进和倡导,应成为全民阅读工程建设的新思路。我们看到,不管是精英阅读者还是大众阅读者中都存在着一类复合阅读者,他们认同深阅读的价值,并试图兼顾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优势。这种复合阅读将有助于推动新型深阅读的形成:一方面,“阅读+对话”的模式是深阅读的内在机制,传统阅读的对话主要是读者与作者,或者读者与自己的对话,而进入全媒体时代,读者可采用“线下阅读+线上对话”或“线上阅读+线下对话”模式,边阅读边与其他读者深度对话,这是一种新型讨论机制,也是一种新型思考方式,有助于激发读者个人认知和信息加工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复合阅读者对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兼顾,不但能够克服阅读中的“孤独感”,而且与其他读者一起互相激励、督促实现阅读计划,有助于改善高频刷社交媒体的行为习惯。笔者在2019年对青少年阅读行为的调查也证实,复合阅读者在阅读态度、阅读频率、单次阅读时长上表现均优于其他青少年。 =sZ58xA  
)hG4,0hv&  
从多元到复合,是发展型社会内生动力作用下大众阅读的必然选择。移动互联环境下,来自时间的障碍、选择的障碍、能力的障碍乃至文化的障碍,使得传统深阅读难以实现。然而,由于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已带动阅读活动的大连接,复合阅读的实现相对较易。随着社会对数字阅读负面问题的认知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自觉选择复合阅读行为。 .ni<'  
=EFCd=i  
面向复合阅读,创新我国全民阅读工程建设是解决深阅读危机的可行路径。全民阅读既是一种文化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活动。 AS4mJ UU9  
4}4cA\B:n  
当前我国全民阅读工程需要建立面向复合阅读的新型阅读行为介入机制,抓住阅读环境发生改变的契机进行全民阅读战略统筹。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tE'^O< K  
DpQ\q;  
第一,数字阅读连接传统阅读。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都需要一系列资源支持,也在不断产生独特资源,以读者为中心整合这些资源,使得资源充分流动,形成良好的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连接的阅读生态,读者才能在复合阅读中充分享受深阅读之益。试想一下这些场景:当人们无所事事刷屏阅读网络新闻时,精华解读、优质书评推送提醒其可以阅读这些优质书籍了;当读者困惑迷茫、阅读困难之时,网上阅读社区的专家、达人、领读者予以指引和指导;当读者缺乏目标和动力时,读友们分享的阅读计划鼓励他每天完成规定任务;当读者产生惰性时,众多书友线下共读、相互激励着持之以恒。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连接,将恰当的文本在恰当的时间推送给恰当的人。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必然能做到以深阅读为取向的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融合并进。 =T!eyGE  
OFe-e(c1  
第二,面向复合阅读创新阅读素养教育。在国际范畴内,阅读素养已被作为“新素养”核心内容之一,成为教育实践领域的战略重点。今天,新型阅读行为带来对阅读素养的新理解和新定义,阅读素养教育开始兼顾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如国际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在2016年将“E阅读素养”加入测试,评价学生使用网络媒体阅读的能力,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也于2016年推出了在线阅读评价方案。当前,我国也应将数字阅读素养教育纳入阅读素养体系,培养青少年复合阅读意识和能力,使青少年在数字阅读中摆脱“被投喂”,自主建构深阅读动力,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e5(@R  
=$mPReA3v  
第三,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阅读服务空间。第十七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公共阅读服务指数继续上升,公众对公共阅读设施、全民阅读活动的满意度达到新水平。然而,应意识到,新技术条件下大众社会逐渐演变为“区隔社会”,读者在日益分化,更多的读者在线上,他们也应当被纳入公共阅读服务范畴。基于此,我国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应梳理特定人群的接触媒介,捕捉与其联系的纽带,进而开辟虚拟阅读空间、发展虚拟阅读服务、构建网上阅读服务志愿者队伍。如有些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举办共读活动,通过线上共读打卡,并利用线下读书会、微信群、官方APP等聚集读者,制定和完成阅读计划,互相指导和监督阅读任务完成。这些做法使得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公共阅读服务顺畅、灵活、富于个性,人们不仅感受到“开卷有益”,而且感受到“开卷有趣”,更好地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全媒体时代,这种融合线上线下的公共阅读服务已具备技术条件,应将其纳入未来战略考虑。 \MqOHM.[  
Jlp nR#@  
Sf*1Z~P|  
V#X#rDfJZ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5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