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项飙:年轻人在异乡,不妨融入“附近”
zj66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UID: 40996
精华: 2
发帖: 129085
财富: 331045 鼎币
威望: 4 点
贡献值: 35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6 点
在线时间: 8161(时)
注册时间: 2018-06-08
最后登录: 2024-03-28
楼主 发表于: 2021-04-11  
0

项飙:年轻人在异乡,不妨融入“附近”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张坚 执行加亮操作(2021-04-11)
       来源:中青报 Ss`LLq0LO  
  项飙18岁离家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念书,而后赴牛津大学读人类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正在德国访学。尽管跨越了不少地理意义的边界,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温州人。 0IpmRH/  
项飙
  如今像项飙这样的“流动”已不奇怪,几乎是当下年轻人的常态,一年一度的春节“迁徙”,总能够看到流向的回归与出发。而今年“打工人”普遍的原地过年,又搅动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灵魂。故乡总是亲近又疏远,都市青年的归属感在哪里?在新书《把自己作为方法》中,项飙说,我们都在“悬浮”中。最近,他开始对“附近”感兴趣,有没有想过,理发店的Tony老师、小区门口的保安大哥、对门不知名的邻居,都可能是我们归属感的灵魂人物。 r*Xuj=  
项飙,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曾深入探访“浙江村”的日常生活,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等,前者被誉为“中国社会学经典”“中国社会学最佳中文著作”。2020年出版新书《把自己作为方法》。
  如果一个人有强大的“小世界”,会更从容 28nFRr  
  中青报·中青网:年轻人以往回家过年会吐槽,今年因为疫情回不去又觉得有点“凄凉”,这种矛盾反映了青年和故乡、家庭、父母怎样的一种牵扯和连接? SAz   
  项飙:“吐槽”和“凄凉”可能不是一个量级的,“凄凉”只是一时的情绪,“吐槽”是较长时间的现状。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维度来考虑,一是青年和父母的关系,二是青年和所在地的关系。 =">NQ)98u  
  “吐槽”往往来源于青年和父母价值观的不一致。其实,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应该从他们自己的生命史出发来理解。他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家里厨房连门都没有,买个桌子都是一件很大的事。从物资贫乏到生活小康,在物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的父母奋斗了一生。 j!ch5A  
  但不可否认,父母可能失去了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反思能力。他们对子女有情感上的依赖性,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圆满的生活。这些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一定意义上是我们欠历史的债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浓缩化、高速化的发展,带来的人的精神上的“悬浮”。 nDW9NQ  
  而青年和他们生活、工作所在地的关系,也十分值得考虑。我最近在思考一个概念——“附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门的邻居、楼道的保洁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小区底商的理发师……经常能见到,但好像从来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 W>LR\]Ti@  
  当下,至少在一部分行业,年轻人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把人打成“原子化”,要你加班、付你高工资,节奏加快,而同事之间的额外交流是非常少的,甚至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这就把一个人重要的社会关系打碎了,年轻人在职场失去了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回不去会觉得“凄凉”。 D,6:EV"sa  
  我和一些年轻人聊天,他们哪怕拿着几十万元的年薪,也觉得生活不好。他们看不到其他群体是怎样生存的,只看到自己的某种特定生活方式,把生活过成了一个单线项目。 snJ129}A  
  如果一个人有强大的“小世界”,会更从容。“小世界”有两层含义,一是志同道合、能互相扶持的朋友,二就是物理空间的“附近”。你和“附近”的人不一定总要互相帮助,但我想提倡的是,你可以去了解那些理发的、卖菜的、搞卫生的人,了解自己的生活空间是一个怎样的构成。 7o4\oRGV  
  我们经常讲要淡定从容,似乎这种品质来自于思想境界,其实不是的。很多时候,性格和思想境界来自于一种认知。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比较客观,就会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界定,也就会比较从容。 '<M{)?  
  中青报·中青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愁、故乡在各种文化形式中被反复吟咏,但如今好像失去了这些浪漫、美化的部分,这反映了环境和人们心态一种怎样的变迁? Wjc'*QCPl  
  项飙:乡愁的逝去,不是因为流动少了,相反是流动普遍化了。“乡愁”被反复吟咏,是因为当时“流动”被视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后期,物流业、高铁系统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普遍放开,地方经济形态的变化,都让“流动”成为普遍。 e# bn#  
  乡愁文化在大众文化中的消减,是因为流动的普遍性,这里引申出一个观点: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要想办法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去anchor(锚住)这种现象。 g=rbPbu  
  我个人认为,执念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只是想象中的、浪漫化了的“江城”(《江城》,彼得·海勒斯作品,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涪陵——记者注)没有太大意思。他把一个想象中的浪漫化了的过去当成现在生活的反衬,然后抒发某一种感情,有点虚无缥缈。 c`W,~[Q<O+  
  文化研究者讲过,“乡愁”最早出现是与英国农村经济转型相关,当农村不再是农民的农村而变成贵族庄园,农民进入城市住在贫民窟,才有了乡愁的出现,这有着很强的社会批判性。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没有重蹈欧洲19世纪的覆辙,没有明显的城市病。只是当出现刚才说的年轻人悬浮、空虚、被裹挟的状况,需要我们用新的语言、新的文化想象来讲述这种状态,而不是一味用乡愁来构想出一个浪漫的对象。 y)*RV;^  
  家乡对于一个人的印记是很自然的,我想强调一点,印记和认同不一定是一回事 H>C=zo,oiC  
  中青报·中青网:你在新书《把自己作为方法》中谈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是温州人,是不是意味着“我是哪里人”与童年青少年有关?为什么很多人在所在城市生活那么多年,依然会认同自己的家乡属性? Cyp'?N  
  项飙:并不是家乡有多好,而是因为我们只有在童年才认真观察世界。 olcDt&xv]  
  童年时期,一个人的知识很少,但观察是最真实的,不从任何已有定义、已有身份出发,不管男的应该怎么样、女的应该怎么样,不把人分成不同类别。孩子观察的时候,“区别”不是他的出发点,他的出发点就是好玩、好看;不会用边界来限制自己,父母说不行的事他可能更有好奇心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就这样,我们在家乡生活了十几年,慢慢形成了自我意识、看问题的方式,以及自己的气质。 Y$zSQ_k;U  
  家乡对于一个人的印记是很自然的,我想强调一点,印记和认同不一定是一回事。也有人想摆脱印记,印记只是一个客观存在,不等于主观价值上对它的认同。 Q.[0ct  
  我在书中讲,我是温州人。我出生成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中国南方中小城市,一定要百分百去拥抱它,嚼透它。在这个意义上,我的身份认同很清晰。但大家现在说的身份认同有另外一层意思,好像认同了一个东西,就要捍卫一套价值,遵循一定的行为规则,继承一定的文化气质,这个因果关系对我来说不存在。如果我有自己真实的“小世界”,哪怕比较边缘,但比较强大,可以互相讨论,不用去找这样的认可。 P*o9a  
  中青报·中青网:那对于一个生活在异乡的年轻人来说,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重要吗? ;=N# `l  
  项飙:归属感是重要的,但还是要回到“附近”的感念,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附近感”。 9B4&m|g  
  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现在流动性非常强,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很多人不一定在某个城市待很长时间,如果要把地图上一个个点都当作自己的认同对象、归属对象,不太现实。所以,对更加切近的东西产生归属感,会更加重要,它跟你每天的生活都联系在一起。 K%d&EYoW]  
  二是对“附近”的归属感可能比对一个城市的归属感更重要。城市的归属感在很多情况下是用抽象符号构建出来的,比如北京是首都,后海、三里屯的氛围让你感觉很舒服,这是对一个文化符号的归属,有一定象征性;而当你家里的下水管堵了、楼下的垃圾桶满了,一旦出现这种危机,你就十分需要对“附近”的归属感。 0aAoV0fMDz  
  如何克服“社恐”,与“附近”交流,对年轻人来讲似乎是需要努力学习 2?x4vI np;  
  中青报·中青网:那么,“附近”的归属感该如何建立? H#&00Q[  
  项飙:第一,不要被一些抽象的象征性符号裹挟,要从真实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出发;第二,归属这个词,原本就有一点被动的含义。环境是不变的,就看你能不能进入,进入了就归属了。但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归属感其实是需要你去积极投入的,邻里互动、社群互动,这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讲,似乎是需要努力学习的,如何克服“社恐”,去与“附近”交流。 Lr<cMK<  
  也许,当你和小区门口买菜的人顺畅交流后,你从他们的生活中得到的能量和营养,会是你的财富。 U~8g_*  
  中青报·中青网:虽然有“逃离北上广”一说,但青年流向大城市依然是趋势。您在书中提到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是一个小的中心,这种状态在当下能实现吗? `2snz1>!j  
  项飙:短期内不是很容易,需要咱们慢慢努力。 u&NV,6Fj2[  
  我对自己原来的说法要补充一下,“北上广”这些中心城市其实吸引的是没有什么社会背景,或者说不愿依靠社会背景的年轻人。他们在相对小的地方更容易被社会关系裹挟,而在大城市,规则比较清晰、相对公平。所以,与其说向往中心,不如说向往公平。 y)pk6d   
  中青报·中青网:你对当下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 }M+7 T\ J!  
  项飙:关注“附近”,其实就是直面当下。 M?qy(zb  
  你与父母的对话,获得的并不是他们此时此刻的想法,而是积累了几十年的人生感悟。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都“历史化”,然后建立自己的“小世界”。只有你站稳脚跟,才能从容对话,即便最后你还是不能接受,但也不会有焦虑感和受伤感。知道了你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来的,那我们不妨找个最大公约数看看。 $u.z*b_yy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 _____ 就不会痒了 正确答案:肥皂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