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写作课--325】染指流年老师讲绝句之七绝的写作
dongzi离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4513
财富: 1284821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6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6 点
在线时间: 8498(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3-2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2  
0

【写作课--325】染指流年老师讲绝句之七绝的写作

古人有时喜欢把绝句称为“两韵诗”,把律诗称为“四韵诗”。因为古人认为,绝句只要有严格的两韵脚就可,律诗只要求有严格的四韵脚就可。以律诗来说,古人把首句不入韵的五律视为“正轨”就是很好的证明。不过,为了音律的和谐和吟唱的悦耳,人们又要求部分格律诗的首句也押韵。这是因为格律诗首句押韵更容易记忆,吟唱时更悦耳动听,更赏心怡神。 pc&/'zb  
M= !Fb  
格律诗因为增加了一个韵脚,却增加了不少的麻烦。为了减轻负担,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偷工减料”的取巧办法,那就是:允许格律诗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格律诗的首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出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带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带着一群黑雁振翅高飞。)而格律诗的最后一句借用邻近韵部的字作为韵脚的,称为“孤雁入群格”(依在下愚见,应称为“孤雁混群格”。这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飞。)。 LNml["   
而《舍得基础讲座》中提到的恰恰相反 P8!Vcy938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出群格”是很常用的一种“格”(格律)。例如: x!bFbi#!"  
雪作(曾几) L*bUjR,C  
卧闻微霰却无声,(庚韵) V1Dwh@iS  
起看阶前又不能。(蒸韵) Gxv@a   
一夜纸窗明似月, PCnE-$QH  
多年布被冷于冰。(蒸韵) #C,M8~Q7  
履穿过我柴门客, x{<WJ|'B  
笠重归来竹院僧。(蒸韵) 6gwjrGje\  
三白自佳晴也好, SQ5SvYH  
诸山粉黛见层层。(蒸韵) /_v5B>  
又如: %lz\w{  
访戴天道士不遇(李白) UK+;/Mtg  
犬吠水声中,(东韵) qdh;zAMx  
桃花带露浓。(冬韵)  ])}{GW  
树深时见鹿, 5%D:w S1  
溪午不闻钟。(冬韵) 6FG h=~{3,  
野竹分青霭, t ),~w,7(J  
飞泉挂碧峰。(冬韵) +Y(cs&V*  
无人知所去, t3u"2B7oG  
愁倚两三松。(冬韵) bO1J#bcZ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找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所以说,“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诗人在某些场合不得不用的一种“格”。例如: :bwdEni1P  
言怀(黄景仁) {g\Yy(r  
听雨看云暮复朝,(萧韵) Yo @>O98  
谁于笼鹤采丰标。(萧韵) 1B= vrGq  
不禁多病聪明减, /,$;xt-J35  
讵惯长闲意气销。(萧韵) gbwKT`N*  
静里风怀玄度月, DbJ:KQ!*  
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 .g DWv  
可知战胜浑难事, R'qB-v.  
一任浮生付浊醪。(豪韵) _z\oDd`'  
无题(鲁迅) @i&LKr8  
惯于长夜过春时,(支韵) Lx,"jA/  
挈妇将雏鬓有丝。(支韵) l5Z=aW Q  
梦里依稀慈母泪, n )YNt  
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cyA|6Ltg%  
忍看朋辈成新鬼, C$ oY,A,  
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l_iucN  
吟罢低眉无写处, _1hc^j  
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9>u2; 'Ls  
&#v^y 3r  
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虽然“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两种“格”不可以在一首诗里同时出现。也就是说,在同一首诗里,“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是不允许同时并用的。原因就是:律诗称为“四韵诗”,它要求一首诗至少使用同一韵部里的四个韵脚。如果在一首诗里,同时采用“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那么,这首诗同韵部里的韵脚只剩下三个了,显然不符合“四韵诗”的概念界定。 SSycQ4[{o  
“孤雁出群格”与“孤雁入群格”同样适用于绝句(但并非正统) } IFZ$Y  
例一、春怨(金昌绪) xy46].x-  
打起黄莺儿(四支), >8Zz<S&z  
莫教枝上啼(八齐)。 67%eAS  
啼时惊妾梦, }$#e&&)n  
不得到辽西(八齐)。 +mhYr]Z  
=$Sf]L  
例二,雪梅(卢梅坡) { ,.1KtrSN  
梅雪争春未肯降(三江), ,)'!E^n  
骚人阁笔费评章(七阳)。 fL ng[&  
梅须逊雪三分白, N72z5[..  
雪却输梅一段香(七阳)。 85$MHod}[,  
我们不建议写绝句的时候使用“孤雁出群格”或“孤雁入群格” x,IU]YW@  
有些人把首句借用邻韵,称为“孤雁入群格”;而把最后一句借用邻韵,称为“孤雁出群格”;这是本人不敢认同的。因为,本人采用传统的说法和大多数人认同的意见。 [J\5DctX;c  
好了,下面进入今天的正课 9_ JK.  
今天继续做近体诗基础讲座。我们都知道,近体诗按体裁看分为律和绝二种,“律”包括七律、五律和排律,“绝”则只是指着七绝和五绝。今天,我们着重谈一下"绝句"的问题。了解一下绝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和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要想写好绝句应该注意些什么? 'VFxg,  
我在这里不会刻意地去讲什么技巧和方法,因为再好的技巧和方法,没有实践那也是空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动手去写,去了解绝句这种形式本身具有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掌握它、利用它、驾驭它。今天,主要说一下舍得对“绝句”(律绝)的一些认识,不算做教科书,只是个人观点吧,给朋友们学习时参考之用。 *CA|}l  
绝句和律诗在章法上的共性是一致的,同样脱不开“起承转合”这四字。但是,它毕竟是个小家伙,论“个头”比律诗小了一半。我们常言说的是量体裁衣,把写律诗的那套完全搬到绝句身上,就肯定不合适,号码不对嘛。 l"RX`N@In  
犹如武学上对兵器的论述一样:“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绝句字少,就相当于短兵器了,怎么着?对了,绝句的特点,那就是一个“险”字! UoPd>q4Uj  
律诗的字数较绝句为多,在表达方式上可以更严谨和从容不迫。律诗的特色体现在哪,在它的对仗上,中二联的对仗才是律诗最典型的特色,这两个对仗联,其对仗可以使诗体工稳而典美,两联之间的关联和变化转折,又往往是全诗最精彩的地方。 l>h%J,W  
c.6u)"@$  
而绝句呢,因为字数少,没这么大的空间,它无法写的那么从容不迫,不可能稳扎稳打。所以,小个子和大个子较手劲是要吃亏的(人家身大力不亏),怎么办?它个头小,但是可以灵活,可以以快制胜。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绝句这么理解了: rEfk5R  
绝句所能表现的就是那么一个片段,一个忽闪的感情浪花,一个一闪而过的情景剪影,说的白点就是“私字一闪念”,特别是对七绝而言,这是这类体裁最主要的表达特点。 Ks@S5:9sp  
五绝和七绝,也是有区别的。七绝的特点表现的更为灵活而精神,可以很突兀地表现自己,重在一个“神”。五绝,字更少,反而不象七绝这么“自在”“艳丽”地表现自己,用一句“返朴归真”来形容五绝也许更合适,五绝字最少,反而要求的是一个“稳”字。 X<\^*{  
所有近体诗的体裁中,五绝是难度最大的!七绝可以忽略对仗的存在,自由畅达,而五绝反而常常又需要有对仗的存在。这是因为五绝的字实在太少了,包括五律在内,五言诗,每句五个字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平仄谱的施展,不象七言句那么从容地安排平仄的分配,所以,声韵上也无法达到圆润和完整感。 vi@a87w>  
比如我们看一个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起句仄收,前两句对仗,很常见的写法。这不是谁规定的铁规矩,而是这种体裁的特点,就适合这么表现才能达到一种较佳的效果,是人们依照自然的审美观,自觉地适应性地这么写的。 Ttn=VX{ \  
yxQxc5/X)  
#9EpQc[4  
GV6!`@<  
五绝的前两句对仗,后两句,如果没特殊的构思的话,就不必再对仗了,因为两个“对仗联”堆在一起显得呆板也不美啊。那么,按照章法的概念来,第三句就转,第四句就合。起承二句在声韵上多注意一下,正反相依,逆顺相应,一呼一吸,宫商和谐。 W*;~(hDz  
在五绝的写作中,起承二句描写以平铺直叙较为适宜。这一点有点象七律的起法的规律了,而不象七绝,七绝则适合起句便该突兀惊人,压住阵脚,呵。其实仔细揣摩其中的各种微妙区别,也是很有趣的事。对形式的理解,由表及里看进去,看透它,掌握它,才好驾驭它哦。 'IP'g,o++  
suj? e6  
五绝的重点,还是在第三句上。第三句写的好不好,决定着全诗的质量。最后一句,多是跟着转句而走的,或做呼应式问答,或做延展式的发散。再看一下刚才那个例子的三四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很容易理解了吧?。 GBtBmV/`  
'@2pOq  
关于五绝,我个人的建议是,在没有很好掌握近体诗一般的常识之前,不要动辄就下笔。不懂诗的人喜欢写五绝,以为字少,简单,容易下手。其实,它才是最难写的。我前面比喻的“一寸短,一寸险”,它就应该是最险的了。 5[`!\vCiZ  
NLw#b?%  
写五绝,最好有律诗的基础,尤其是七律,要很熟练的基础,还要有写七绝的灵动体验。五绝写作的基础,不仅仅有格律形式方面的底蕴要求以及我上面说的那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底蕴,比如一个人的全局观,思维能力,归纳能力,文字功底的锻造能力等等等等。 'P32G?1C&p  
如果按诗之形式的品位来看,我认为七绝的品味应该是最高的,七律次之,五律次之,五绝次之,排律次而次之。也就是说,所谓的近体诗,七绝才是真正的“诗”!这种形式,最容易表现出那种流畅灵动特*,最容易刻画诗人的诗性。 $5r[YdnY<  
七绝表现的不那么工典,深雅,它的起句可以平收,也可以仄收,它的章法要求,也是最不刻板地死守所谓的“起承转合”。字句的锤炼上,最大众化,要求以流畅为第一!娓娓道来,如述如叙,七绝最忌讳的就是---搬弄典故,生拼硬凑,文气过重,意象拉杂。 w;0NtV|  
七绝的句子象白话,但又不是真的大白话。比七律精练,比五绝丰满,比五律圆润,当然,它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一种形式。 o4o&}  
一般而言,七绝的起句,还是适合平收(押韵)的。这是由于七绝在诗体上具有“不对称”的特点,我们可以翻看一下唐诗,我们就会发现,七言起句不押韵的,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五言,则相反,这不是谁规定的规则,这是音韵特点所决定。 s#;|8_L M  
cZ \#074u/  
七言起句的押韵,还可以压住全篇韵律的基调。开篇时,十字一收韵(五言)可以接受,若十四字了(七言)再收韵,就容易使音韵感散了。对于我们所关注的七绝,更是如此。七绝,短短四句话,第一句就押住韵脚,会使诗的节奏感鲜明,会加强诗的韵律性。 wX8T;bo&  
第一句的押韵,也打破了截句性质的对称,使得七绝具有了不对称的灵活性。这就是我从音韵角度分析的结果,希望能说清七绝(乃至七言诗)起句适合押韵的原因。诗乃韵文,韵上的和谐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首要任务,没有音乐*,难以称为诗。 ~/Aw[>_;  
下面,着重在结构上对七绝做一分析,以帮助大家掌握它的结构特点 Qc\JUm]  
七绝的结构的特点是“盖高楼”,是要加强“立体感”,尽量要避免全篇都很平淡的描写。所谓立体感的表现靠什么?当然靠的是字句的精神和突兀了。 ':!w%& \  
修辞上的锻造,语气上变化,给人以或问或否定或设个“局”,或抖个“包袱”,让人觉得为之或一惊,或一趣,或一悟……等等,总之,就是要去刺激一下读者的(当然首先要愉悦自己的,呵)。下面对七绝的四句分别简单陈述一下结构特点。 !tCw)cou  
6xr$  
1,七绝的起句要压阵。 %/~6Qq  
七绝字少,没那么多空间去铺景造境。在写七律时,我们推荐七律的起句适合平起,因为七律具有“文”的性质哦,起的平稳,渲染的足够的气氛,那么在转结处,在后面就可以高调的掀起“意”的高潮来了。 Et(Q$/W  
所以七律多为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景为情做铺垫,情借景来发挥。这也是所谓“起承转合”的要义所在。七律是否能构建稳定的结构,也皆在于此。七绝呢?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铺展和渲染,也没有机会去埋“伏笔”。但是,又要把“志”表达出来。 -q&VV,  
短短的28个字,怎么表达?要注意,七绝,起句就要“吸引眼球”,起句就要压住阵脚。起句不着力,后面就很难表现了 i96Pel  
例1:(李商隐) xU@YBzbk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tS#EqMf&o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eHF#ME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个问,就将读者吸引了过来。 I8gGP'  
例2:(杜牧) eJilSFp1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c/am``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cbsy&U  
“何处吹笳薄暮天”这个起句也很醒目啊,还是以问的形式而起的,这样的手法很多见,也很有效。 Im{50%Y  
七绝的起句不可起的太轻,不然后面就很难收束住。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七律中的“转”的写法直接提到起句上来,开篇就是一个意的点出,或问或高起,都是为了在短短的字数当中,尽快的推出主题。慢条斯理的铺完再提,在七绝中是行不通的。 Vi23pDZ5  
2,七绝的承句多为对起句的接应做和 V;L^q?v !  
起句用疑问句,承句就给予接应。这点上,和七律的章法上吻合的。既然高起,就不能只露一下头就没音儿了,诗脉的连续性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持的。如果起句起的平淡些,那在第二句,也可以把它抬起来。 x8.7])?w  
例3:(李白) ~IZ'zuc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mC n,I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k^ J~l=?v  
起句平写“李白乘舟将欲行”,很平常的陈述句。但是次句的一个“忽闻”就把诗意提了起来,让人读下去的兴趣就来了。在这里再强调一个观点,“亮点”不可过多,尤其是七绝的体裁,字数本来就少,突出一个“亮点”就足够了。 )^ R]3!v  
Zq2dCp%  
前面我说了,七绝的性质就是“私字一闪念”,闪的多了,就是长明灯了,就没闪烁是效果了。总的来说,承句还是以稳妥为主。如果起的“高”,那它就应该接应一下,并缓冲一下这个高调,并为转句做好准备。起句或者承句起的高了,那么转结二句就不适合再高起了。 *GbC`X)  
同样的道理,按照这样的道理,高调之句也可以放在转句或尾句。不论在哪句高,其他的句都要为它服务,对它铺垫收束或者散发。章法上没有一定之规,重要的是整体的协调性。 %lbSV}V)  
3,转句,要突兀  IKKd  
前面说了,写七绝就是要盖高楼,要构建立体效果。而转句,就常常是这楼的最高点。即使前面起的高,起的精神,在转句上,也要体现出一个转折或者提升。转句是高调,与前面的高起并不矛盾,只要构成统一的描写意象,就能达到协调一致的整体效应。 L-^vlP)Vu  
我们所谓的“高”一般是指语气上的高调,语气上给人的刺激性而言。比如,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等语气的运用,最能代表这种含义。这类的语气用在了首句,首句就精神了,用在了转句,转句就精神了。语气的搭配使用也要合理。 3^q,'!PfB  
一首是否成功的七绝,成败在与转句(第三句) 4} 'Xrg  
总结一下转句的要求,语气上要突兀精神,语意上要提升转折。一般的讲,七绝的高楼尽在这里表现。转句,是我们必须予以重点雕琢的。 O;ZU{VY  
4,结句要收中带散 { > {|3  
不论是七律还是七绝,其结总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特点。说它应该收束,它却还必须发散。说他要留有余味而将诗意引向远处,但是又不能不照应前面所做的描写 6LL/wemq  
结句写的不好,前面的精彩会被它一下子抹杀掉,写的好,那么前面的平庸反而成了它的铺垫和伏笔。但是,一般的经验而言,结句,是要跟着转句走的。 ul/=1]1?  
七绝,很好写,但是很难写好。七绝是最能体现诗味的一种体裁,所以大家都喜欢。容易上手,格律也好记。但是这种容易之中却藏着更多的不容易。我们要注意的有几点: _Z.lr\  
一是音韵上的安排,要合乎旋律美,节奏美感。尤其是韵的把握,让韵字贴合主题旋律,贴合每句的字意。二是结构上它具有多变性,在基本章法的基础上,它的突兀性和高调性。 ;E(gl$c:  
二是结构上它具有多变性,在基本章法的基础上,它的突兀性和高调性。 WSn^P~vC  
三,在炼字方面,追求灵动和多角度锤炼。避免只追求华丽的表现,常戏言“华丽的一转身”,穿着太华丽,挂金缀银的你就很难转身了,还是轻盈地一甩那水袖吧,呵。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李红兵1离线
刚注册成功!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37892
精华: 0
发帖: 11703
财富: 303262 鼎币
威望: 2 点
贡献值: 28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 点
在线时间: 332(时)
注册时间: 2015-03-10
最后登录: 2023-11-10
沙发 发表于: 2021-11-22  
李红兵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