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写作课--802】提问有技巧:尽量避免“五个不妥问”
dongzi离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239
财富: 1290048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609(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3
楼主 发表于: 2022-07-26  
0

【写作课--802】提问有技巧:尽量避免“五个不妥问”

原创 刘国昌 S$~T8_m^U  
0&M~lJ  
= <yMB d\  
新闻采访离不开提问。提问是采访的第一步,也是确保报道成功的重要一环。 ~s3X&!#   
L|B/'  
有经验的记者都把提问这个环节看得很重,在采访时精心设计提问的话语、范围、重点等。但也有些记者在这方面似乎花的心思不够、下的气力不足,结果采访时毛病不少,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Q=YIAGK  
* 0vq+C  
这些毛病表现在哪儿呢?集中表现为“五个不妥问”,下面我们就此进行一番剖析。 O;zq(/,-l  
I5#KLZVg  
.|\}] O`  
一、“五个不妥问”,暴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cQg:yoF  
'q3<R%^Q   
例1: _C`&(?}  
z$64Ep#  
一媒体年轻记者到贫困户家中采访帮扶情况,用普通话文绉绉地问:“老乡,你享受住院‘零支付’政策了吗?”贫困户听后一脸茫然。幸好随行的干部急忙“翻译”:“老辈子,小伙子问你住院掏钱没有?”贫困户这才听明白。 +D7>$&BD  
JVfSmxy.  
批注: (*~'#k  
6,wi81F,}  
媒体记者采访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转换”。也就是说,要善于用受访者易于接受、能听得懂的话语去提问。特别要注意不要用文件上的一些名词、概念去交谈。 ?3[Gh9g`  
p **Sd[|  
现在年轻记者多,说话难免带有学生腔、文绉绉。平时这么说说可以,但在采访时特别是面对一些基层群众时,也是这样那就不行了。这种情况下,记者就要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毛病。学会用群众语言问话、聊天,确保人家听得懂接得上话,使采访顺利进行。 ,7HlYPec  
onqifQ  
例2: @477|LO  
2VpKG*!\  
某记者问一个农民:“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农民不解,一脸茫然。 W&g@o@wa  
olm0O  (9  
批注: !4.VK-a9V%  
JM&`&fsOC{  
这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样,问话带有“文件味”。要改正这一毛病,跟上面所说一样,学会用群众语言说话。 Q$Q>pV;uH  
`$PdI4~J  
同时,还要注意提问语要具体化,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去问。 ]rNM3@bVy  
v11Uw?CM  
如把“你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吗?”这句话可以分成:“你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吗?”“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等几个小问题。这样农民就好回答了。 !uZ)0R  
%C[#:>'+  
例3: RSfB9)3D  
+ d?p? v  
某记者采访一位著 名作家,开口就问:“您最近出了哪些书?”作家一听有点不高兴,我出了哪些书你都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谈的。三言两语推脱“有事”,结束了采访。 6!39t  
NUO#[7OK+x  
批注: CvOji 1  
'6g;UOx^=  
这可能是个别案例,但所反映的问题值得重视。 (YV]T!q  
qjr:(x/  
大家知道,“案头工作”是记者采访前必做的一门功课。这门功课包括对受访者有关材料的收集、研究,并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列出准备提问的一些问题。如果采访前的“案头工作”没做好,那就无法顺利进行采访。 S_eD1iY2-  
PJfADB7Y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前总是认真地做好“案头工作”。如意大利著 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在访问邓小平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30至40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Y0z)5),[U:  
8SZZ_tS3r  
例4: plNoI1st  
8}M-b6R V  
某记者采访一勇救落水儿童的中年人,问:“当时你救人时怎么想的?”当这个中年人说:“没想什么,看见孩子掉河里得去救。”记者觉得这话“不带劲儿”,继续让人家说,非要让人说出点“豪言壮语”、“闪光语言”才肯罢休。 MnL o{G]  
*x!j:/S`n  
批注: ltWEA  
L`2(u!i J  
以上问话,在一些报道中时有所见。这是一些记者采访舍己救人事迹时的一句套话。 t.rlC5 k  
XY`{F.2h  
救人得有点“豪言壮语”、“闪光语言”,似乎没有这些就写不成报道。这是一些媒体人观念老化、思想僵化的表现。其实,那种盲目追求“高大全”的写法早已被人所讨厌。平实、真实,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写法。 SO|!x}GfI  
9q/k,g  
例5: EpW89X  
5'<J@3B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记者提问:请围绕生态环境建设谈谈贵县的具体做法;贵县在反腐倡廉方面做得不错,请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还有就是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方面的情况,也请介绍一下。   I]@QhCm0  
p=XEMVqm  
批注: /wi*OZ7R  
C1`fJh y  
这位记者提的问题太多了!说了这么多,恐怕回答的人都忘了前面问的是什么问题了。 &gLXS1O  
9kzJ5}  
在发布会上,记者提问题贵在简洁、明快,一次提问最好只提一个问题。这样既便于回答,也给其他记者留出提问机会。 V3S"LJ  
uQhI)  
另外,记者能否提炼出“好的提问”,也是对记者思考、分析能力的检验。在这方面确实应进一步加强锤炼。 =L\&} kzB  
Kj7 ?_o{  
+B '<0  
二、采取措施,切实改进。 X :#}E7]j  
{^@vCBE+  
“五个不妥问”,是采访提问环节出现的一些毛病。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实则形成的害处并不小。举凡想有所作为的记者都应对自己的提问方式做一个评估,发现问题尽快改正。 (.J6>"K<  
).32Im!;#R  
具体如何改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6KwZr BB  
aCRiW;+'  
1、培训。可请一些资深记者以实例进行讲评,匡正毛病,培养正确方法。同时对“案头工作”进行辅导和检查,掌握其主要内容和方法。 Gh5 3 Pne  
1Y:JGon  
2、演练。组织记者就一些问题现场提问进行演练。在“实战”中练习,随时纠正毛病,可迅速提高采访提问的技巧。 ?vBMx _0  
r9Vt}]$aG  
3、积累。有意识收集、整理中外记者提问的一些技术技巧,分析其成功之道,以便在今后采访时借鉴。 [-0=ZKH?  
RRb>]oD  
提问是采访的第一步,把这一步走好、走扎实甚为重要。让我们在这方面再做努力,不断提高采访的能力与水平,进而写出好的报道。 H73 r3BH  
|jI|} ,I  
gJ H^f3  
79z/(T +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dongzi离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239
财富: 1290048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609(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3
沙发 发表于: 2022-07-26  
提问有技巧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许振超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