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为什么宋朝以后开始流行起家训
dongzi在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034
财富: 1289537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594(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0
楼主 发表于: 2022-08-19  

为什么宋朝以后开始流行起家训

36=aahXd\  
    当我们提起《三字经》《弟子规》,那耳熟能详的“人之初,性本善”“泛爱众,而亲仁”便会扑面而来,但我们可曾想到这是前人的“蒙学家训”; f!'i5I]  
L_Ok?9$  
    当我们提起《论语》《朱子语类》,那意味深长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便会浮现脑海,但我们可曾想到这是智者的“治学家训”; D>7a0p784  
"/'3I/}  
    当我们提起《颜氏家训》《温公家范》,那饱含情怀的“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使之有成人之礼节”便会让人动容,但我们可曾想到这是名臣的“处家家训”; (7R?T}  
{,%&}kd>  
    当我们提起《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那历经沧桑的“不怨不允,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便会引人深思,但我们可曾想到这是父爱的“人生家训”。 lb_N"90p  
OH t)z.  
    我们不禁会问,“家训”仿佛无所不在,它究竟是什么?其实,“家训”包含着为人处世和齐家守业两个主要方面,是《大学》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践行。“家训”的载体是形式多样的,朱冬梅将之归纳为“语言形式”“文字形式”“实物形式”“实践载体”“家长身教”与“家风熏陶”,其中“语言形式”与“文字形式”是主流,可细分为“训诫(语录)、家书、家训诗、格言、家法族规、谱牒、乡约、蒙学”等。 i\sBey ND"  
>bW=oTFz  
    两宋掠影,家训走向恢弘 4mvR]: G  
E.K^v/dNdq  
    如果给“家训”找一个里程碑,见证它由涓涓细流走向恢弘,那么宋代应该当仁不让。宋代以前,“家训”以只言片语的训诫以及后人追忆的单篇为主,集语录成册数量还比较有限,像《颜氏家训》那样能全面涉及修身、治学、理家、处世的可谓少之又少。而宋代开始,“家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上自君王“祖宗之法”,中为名臣“兴隆之术”,下至平民“修身齐家”。“家训”呈现出普及化、系统化与生活化的特征。 +hN>Q $E  
c~ R'`Q  
    宋代“家训”中的普及化,体现为群体身份的重大突破,撰写者不仅包含帝王将相与文化名流,更包含“诸如隐士、善士、逸士、乡先生、各级州府的学生等下层士人”(刘欣所言)。“家训”的数量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就“家训”专著而言有迹可查者为二十余部,“家训”诗词而言为二百余首,此外还有形式灵活多样的“诰”“铭”“约”“规”“箴”“戒”“说”“书”“记”“序”“题”“跋”“杂言”等。 Xd(^7~i  
XKWq{,Ks  
    宋代“家训”中的体系化,体现为对圣贤事迹的梳理以及对“家训”体例的完善。如刘青之甄选圣贤语录、名人事迹,生动而深刻地启迪族中子弟;真德秀从礼、坐、行、立、言、揖、诵、书等八个方面教导孩童的言行举止;司马光列举祖、父、母、子、女、孙、伯叔父、兄、弟等社会关系明确亲疏礼仪。 Ev7.!  
al2lC#Sy  
    宋代“家训”中的生活化,体现为对择业立家与理财持家的充分关注,为“家训”带来浓郁的时代气息。如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提倡“各业可为”,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提倡“丰俭适宜”,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提倡“量入为出”等。 xgk~%X%K  
kq}byv}3I  
    追根溯源,两宋何以为尊 2z-Nw <bA  
w/6X9d  
    宋代“家训”的重大突破绝非偶然,它的背后是波浪壮阔的时代变迁。有人将宋代视为“商业革命”的时代、“城市革命”的时代、“文化顶峰”的时代、“平民社会”的时代,宋代是从中唐至五代二百余年动荡后的深刻反思,是门阀士族轰然倒塌后的清醒认识,是科举取士喷涌后的呼啸而起,是商品经济大潮袭来的繁华之势。 {'IO  
` s7pM  
    首先是反思动荡,稳定基业。安史之乱是盛唐走向衰败的分水岭,由此迎来了中央权力日衰、藩镇尾大不掉的动荡局面,随之相继的五代虽是短短的五十余年,却经历了八姓十四帝,割据政权更是此消彼长。北宋建立之初,是以强大的武力为动荡局面按下了暂停键,摆在太祖太宗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走出乱局,重迎太平盛世。为此,北宋政坛颇有标志性意义的“祖宗之法”应运而生,它以皇家治理为基石,以家国同构为拓展,贯彻两宋、影响后世。历史学者游彪将“祖宗之法”归纳为:齐家之道与治国之法,前者包含待宗室之法、待后妃之法、待外戚之法、待宦官之法;后者包含政治分权、募兵制、崇文抑武、守内虚外。我们所熟知的“宰相须用读书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等均出自其中。“祖宗之法”就是宋朝的“皇室家训”,它造就了守内虚外、崇文抑武的独特时代,也形成了群起效仿、稳定基业的社会风气。 aw*]b.f  
flmQNrC.8  
    更重要的是门阀式微,庶族崛起。魏晋南北朝曾是门阀士族的辉煌时期,正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等一度权倾朝野,为后人津津乐道。而隋唐之时门阀大为衰落,朝廷先后编纂出《氏族志》与《姓氏录》,将皇族、外戚、官僚置于尊位,而大大贬抑了原有士族的地位,同时,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入仕做官的正途,血缘姻亲的优势不再明显,读书科考的选择蔚然成风。至宋代之时,庶族出身的士大夫已成为朝廷的主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变成现实,他们一方面在深刻借鉴门阀士族轰然倒塌,一人作难九族牵连的宗族不幸,另一方面也在暗自思索庶族崛起绵延不绝,稳家固业传之百代的成功秘诀。立规立训就是宋代士大夫反思时代后的重要抉择,范仲淹编纂《义庄规矩》和睦族人、讲求礼节,范氏后人颇为受益,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等均声名显赫;苏洵挥就《苏氏族谱引》弘扬孝悌、传递温情,苏氏后人颇为受益,苏轼、苏辙兄弟间的帮扶,苏迈、苏过等后辈的孝心都感人至深;朱熹执笔《训子帖》希冀重德修身、志存高远,朱氏后人颇为受益,朱塾、朱埜、朱在等均洁身自好、传承家学。 \FsA-W\X  
JN wI{  
    同时,还有天下大势的变化。科举盛行,治学成风。隋唐之时,科举逐渐完善,每榜录取名额少则数人、多则二三十人,犹记得大唐才子们“五十少进士”的哀叹以及“题名慈恩寺”的期盼。而宋代之时,在崇文抑武的政策指引下,科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既有宋真宗《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脍炙人口,又有一榜取士两千余人的惊世骇俗,更有仁宗年间龙虎榜群星闪耀的由衷歆羡,平民家庭由科举入仕途变得近在咫尺,光耀门楣、名扬后世在于苦读之间。上自达官贵人,下至贫寒百姓,都有督促子弟励志求学之意,“家训”的规劝、训诫、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宋代“家训”的主要内容,由唐代的全面兼顾开始明显转向“处己”与“治学”,科举激励下的世风变化让人不由惊叹。欧阳修苦口婆心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叶梦得近乎严苛的“旦起,须先读书三五卷……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正是科举时代的真实写照。 kvwnqaX  
iHPsRq!  
    还有一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唐前后均田制瓦解,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已备受冲击,农民的流动性与商品的依赖性正逐渐改变着社会生活。至宋代之时,占据地产的主户与没有地产的客户已为官方所认可,农事劳作的雇佣已较多达成契约,田产买卖与典当基本不受干预,真可谓“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而城市中时空限制逐渐被打破,早市、夜市轮转经营,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汴京、《武林旧事》中的南宋临安无不是酒楼林立、行业繁多。可以说田产、族产的经营,已经关乎家族命运;从业趋向的选择,已经制约后辈生活。这些现实问题不断引发世人的思考,宋代“家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明确家族的经济问题,用节俭与经营谋求持续性的发展。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提出,“制财用之节,量入为出,称家之有无,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废皆有品节,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司马光强调家庭预算,用量入为出的方法实现收支平衡。叶梦得在《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中提出,“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叶梦得认为族中子弟能求学入仕是最佳,但农、工、商本身也是重要的营生,不可轻视与荒废。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更为直率的表达,“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袁采更能考虑社会转型与家族不易,对从业趋向更显包容。 $*0-+h  
]h S:0QE  
    最后,蒙学发展,理学壮大。伴随着宋人庶族家庭的不断发展,身份地位的不断攀升,家族礼仪、尊卑等级再度受到推崇,例如《涑水家仪》《少仪外传》都极为详细的介绍家庭成员间的礼节、婚丧嫁娶重大节日的筹备。但世人越发觉得规劝、训诫成年男女往往收效不佳,而蒙童谦逊纯真甚为可教,于是宋人借助于科举、私学的有利氛围,发展起“蒙学家训”。吕本中的《童蒙训》,梳理了吕氏家族的发展轨迹,凸显了对先贤的尊崇,激励后人光耀门楣,文中宣扬了忠厚诚实、尽孝明礼、崇勤戒惰等美德;吕祖谦的《少仪外传》与真德秀的《真西先生教子斋规》也均为一言一行教导蒙童的重要作品;王应麟的《三字经》,更是朗朗上口、家喻户晓,传承至今的佳作。(《三字经》的作者虽存争议,但学界基本认为是王应麟所编纂) m4/qxm"Dx:  
qZd*'ki<  
    宋代思想的独到之处当属“理学”的发展,尤其在南宋之际,面对偏安一隅、战火纷扰的时代,世人思想由外扩转为内敛,这种修身治学、寻理问道的倾向越发明显。继北宋五子之后,南宋的朱熹、张栻、吕祖谦等人将理学进一步发扬光大,直至宋理宗时将理学确立为官方哲学。理学大师们往往于书院讲学,于诗歌语录中寄托深意。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宋人的“家训诗”足足有二百余首(理学色彩为主),但是“家训词”仅为数首,原因在于宋人眼中诗作的严格性区别于词作的抒情性,宋人更愿意把“家训”视为规诫当世、传之后人的严肃作品。 ~F,~^r!Jtu  
'[ #y|  
    依据于宋代的时代特征,我们汇总出“家训”盛行的五个重要方面,而除此以外,名臣“家训”吸引着无数家庭的效仿,其示范性不可忽视;书籍印刷的蓬勃发展大大降低了了阅读的门槛儿,其传播性不可忽视;家庙家谱见证着庶族的崛起,“家训”往往书写于其间,其推动性不可忽视。 u9"=t  
|3]/C rR_  
    正如明清之际魏象枢所言:“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教化既行,在家则光前裕后,在国则端本澄源。十年之后,清官、良吏、君子、善人皆从此中出,将见人才日盛,世世共襄太平矣。”宋代“家训”成就了家族的繁盛,也推动王朝的发展,它是家国同构的缩影,它是流传至今的血脉。 ~Zr}QO}G  
\;&;K'   
    ■据《国家人文历史》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刚刚被蚊子咬完时,涂上 _____ 就不会痒了 正确答案:肥皂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