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写作课--913】新闻采写搞不好?是你没抓住这“四不”!
dongzi在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028
财富: 1289528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594(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0
楼主 发表于: 2022-09-30  
0

【写作课--913】新闻采写搞不好?是你没抓住这“四不”!

作者|刘国昌 q <, b  
_H,xnh#nZ  
来源:华文融媒云 Yk;-]qi7  
jOkc'  
《光明日报》驻新疆记者站原站长王瑟,前不久在谈新闻采写时讲了不少鲜活的案例,最后他总结说:“不到基层发现不了新闻,不动脑子分析不透新闻,不找好的角度写不好新闻,不发现生动细节写不活新闻。” ,A$#gLyk<  
{7'Evfn)  
这“四不”的说法是王瑟的亲身体验,也道出了新闻采写的4个理念,值得借鉴和倡导。 1*x;jO>Hk  
I]4L0r-  
下面就这“四不”作一剖析,与大家分享。 eD(;W n  
$ \yZ;Z:  
1.不到基层发现不了新闻 j_(DH2D  
&["s/!O1R  
新闻在哪里?在基层。 j&(Yk"j+  
Ipp#{'Do  
新闻的富矿在哪里?也在基层。 $dxk;V  
|41NRGgY  
这是诸多记者已形成的一个共识。然而认识到这一点是一回事儿,真正做到这一点则是另一回事。 Io(*_3V)B  
2`|gnVw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有不少记者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勇于到基层去采访、乐于在生活深处去发现新闻。然而有些记者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有时下去了,也是搞“复制+粘贴”“办公室搬家”,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H%nA"-  
YaBZ#$r  
记者的职责就是发现新闻、报道新闻。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沉到基层、下沉到生活深处中去。 EJCf[#Sf  
@5["L  
大家知道,新闻基本有两大类:一类是“明摆着的新闻”,如新闻发布会、研讨会、展览论坛、突发事件等;另一类则是“需要发现的新闻”。 3R}O3#lj,  
F @%`(/^TA  
这类新闻在哪里?在基层。基层蕴藏着大量未被发现的新闻,有待记者去发现、去挖掘。如果记者浮在表面,没深入下去,那怎么能发现这些新闻呢? %Tv2op  
Q[vQT?J7  
由此说,要发现新闻必到基层,不到基层发现不了新闻。这个理念至关重要。 -ho%9LW%|  
8[k:FGp>  
2.不动脑子分析不透新闻 OV"uIY[%8V  
<UEta>jj  
采访到手的新闻还用分析吗?回答是肯定的。 Daw;6f:  
@QN(ouqQ  
大家知道,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这报道并不是简单“照镜子”式的反映,其中必定要融入记者的思考、辨析。 483/ZgzT`  
Nv~H797B  
一个新闻事实在你面前,你不仅要了解其“新闻五要素”,还要对其进行一番分析:这个新闻为何发生?其新闻价值多大?发稿的针对性如何……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辨析清楚了,你写起稿子来才有“感觉”,写起来才有劲儿。 iL$~d@AEn  
FI(iqSJ6  
现在有些记者还没有做到这些,他们往往凭着道听途说,或拿着别人给的材料“照葫芦画瓢”,改巴改巴署上自己的大名就交差了。当主编审稿时问他几个问题,张口结舌说不出个一二。 d3[O!4<T  
qxQuXF>:#  
何以如此呢?在于这些记者不动脑子没对新闻进行分析。 <Jf[N=  
|3bCq(ZR\P  
把新闻分析透,贵在有思想、有见识。老报人、《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曾说,有思想、有见识,是一个记者成熟的标志。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想、见识,才能把包括新闻在内的事情看透、看清,才能写出好的新闻。 eT'Z;ZO  
*=2sXH1j  
当然,这种思想和见识是需要逐步积累才能形成,但从年轻的时候就要有意识进行锻炼和培养,久而久之就会见到成效。 Uh w:XV@m  
mA?fCs  
3.不找好的角度写不好新闻 8|"26UwD/  
iwXMe(k  
好的角度是写好新闻的基础和保障。有时同一新闻,但由于写的角度不同,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 tl=H9w&@  
1_jd1 UT  
2004年11月8日,湖南省政府为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举行庆祝会,多家媒体作了报道,但角度各不相同。有的从袁隆平获得50万元奖励报道,有的从“省长三祝”角度写稿,而《三湘都市报》则从“省长让座”角度报道,标题是:袁院士,请您坐中间(主题) 省府庆祝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周伯华省长亲自为功臣换座(副题)。 NimW=X;c  
N^TE ;BM  
这个报道角度新颖,让人顿生新鲜感。 @ Y&UP  
XkEJ_;: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新闻事实可以从多种角度去写。角度选得好,可使报道一下子鲜活起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joRrsxFU  
+%~/~1  
4.不发现生动细节写不活新闻 q:/3uC7   
pBxyq"z  
好新闻贵在有生动细节。 W5^<4Ya!  
*U mWcFoF  
常常有这种情形:有时说起一篇稿子,内容、标题记得有点模糊了,但其中的细节依然记得很清晰。这就是细节的作用和魅力所在。有鉴于此,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时都千方百计“发现细节”;写稿时挖空心思“精选细节”。 zR!p-7_w  
<k'%rz  
《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范荣康当年采写大庆铁人王进喜,各类材料收集了很多,写稿时他精挑细选。如他写王进喜与群众的关系,他手里至少有10来个例子,但他只写了这么一段: uxOeD%Z>  
[0?W>A*h  
那时候,王进喜住在工地附近一户老乡家里。房东老大娘提着一筐鸡蛋到工地慰问钻井工人。她一眼看到王进喜,三脚两步跑上去,激动地说:“进喜啊进喜,你可真是个‘铁人’!” lVYrP|#  
|>~pA}  
这个老大娘送鸡蛋的细节,把报道写活了,把王进喜这个人也写活了。 }0oVIr  
tW -f_0a.  
现在有些报道从内容上说不可谓不好,但却乏味得很。原因之一就是记者手里没有细节。大家知道,表现一个人物形象或者说写活一个人物,靠的就是细节。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个物件……这些都是细节,都是支撑写好人物的“部件”。在采访时务必要仔细观察,尽量收集。 QFNw2:)  
[["az'Lrk?  
在采访中,有些记者也感觉到缺少“生动细节”、难以成篇。意识到这一点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要想办法去发现、去收集细节。 PB(q9gf"1}  
BY5ODc$  
《人民日报》在各地分社工作的年轻记者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他们或与受访者一起劳作(干活、巡山、捕鱼等),或到家里拜访交朋友,或一起吃饭聊大天……这些都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细节和心声,为把稿子写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pN]=SaJ~  
#]kO/Mr  
以上这“四不”,涉及采访、思考、角度和细节这4个方面的话题。 R_zQiSwG<  
h]jy):9L  
这4个方面的话题,每一个方面展开来分析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同时,这“四不”理念,指向性强,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只要我们多琢磨、多实践,就会不断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dongzi在线
诗化的语言,使你看出来:我依旧是少年。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36028
财富: 1289528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09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7 点
在线时间: 8594(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4-20
沙发 发表于: 2022-09-30  
读之受益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dqqjk离线
乔吉奎
级别: 管理员

UID: 39817
精华: 16
发帖: 81715
财富: 222323 鼎币
威望: 18 点
贡献值: 8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48 点
在线时间: 10450(时)
注册时间: 2016-09-07
最后登录: 2024-04-20
板凳 发表于: 2022-09-30  
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个物件……这些都是细节,都是支撑写好人物的“部件”
李红兵1离线
刚注册成功!
级别: 铜牌会员
UID: 37892
精华: 0
发帖: 11703
财富: 303262 鼎币
威望: 2 点
贡献值: 28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3 点
在线时间: 332(时)
注册时间: 2015-03-10
最后登录: 2023-11-10
地板 发表于: 2022-09-30  
学习 ^N&@7s  
李红兵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