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测控5分钟处置溢流法,就是快
◎单旭泽 赵斌
8月1日晚,嘉陵江畔灯光闪烁。
在川渝工区的泸203H11-3井场上,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北测控公司夜班综合录井工朱德林,目光专注地盯着主屏幕上不停变化的数据,同步关注综合录井仪监控机上钻井井口、泥浆出口、司钻操作室等7个摄像头的实时视频录像,观察整个钻井施工的安全状态。
“报告司钻,泥浆出口发现微量溢流。”次日凌晨6时许,朱德林突然发现录井实时曲线数据有异常变化,赶紧扭头看监控机视频里的出口流量和井口变化,迅速拿起对讲机通知钻井平台司钻。不一会儿,“滴~”刺耳的溢流警笛声,响彻了整个井场。
1分钟:井控指挥人员到位。
3分钟:钻井、定向、录井、泥浆等所有井场协作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听从钻井统一指挥,迅速开展科学有效处置。
5分钟:溢流大小和立套压变化情况回归正常,异常现象消失,险情解除。
这是华北测控“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135应急处置”模式,在川渝工区的施工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显现出强大的实用性。油气钻井从地面钻起,要深达地下几百米、几千米甚至上万米,整个钻井过程是一个“黑匣子”工程。地下情况复杂、特殊,地层千差万别,经常会遇到各种井下溢流、井涌、井漏、硫化氢溢出等异常现象,给钻井施工带来挑战和困难,造成事故可能会导致井毁人亡。
朱德林表示,一次次精准而及时的预警,一次次科学合理的处置,关键点是公司安装钻井井口、泥浆出口、司钻操作室、钻井平台、泥浆罐、场地、录井仪器房等7处的摄像头,并“融合”在综合录井仪监控机上。
在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中,班组反复地应急演练。当班录井人员发现实时曲线数据有异常变化时,扭头查看到出口流量、井口变化等室外关键场所(部位)的异常现象后,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综合录井仪工控机将视频和数据信息,第一时间输送给钻井工程师、定向工程师、工程监督、地质监督、司钻操控室、地质决策房和现场井控指挥人员,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实现各个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钻井现场险情处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从而形成整体工程利益最大化的施工效果。
图:技术人员在分析钻井溢流情况,优化快速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