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理想的家校关系如何构建
dqqjk在线
乔吉奎
级别: 管理员

UID: 39817
精华: 16
发帖: 76472
财富: 209543 鼎币
威望: 18 点
贡献值: 84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48 点
在线时间: 9857(时)
注册时间: 2016-09-07
最后登录: 2023-12-10
楼主 发表于: 11-01  
0

理想的家校关系如何构建

管理提醒: 本帖被 dqqjk 执行加亮操作(2023-11-21)
  【记者调查】 \4j_K*V  
  教师被“扩大化举报”折射出家校之间有效沟通缺位—— YqWNp  
理想的家校关系如何构建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等腰三角形做比喻:学生是顶点,家长和教师是底边的两个点。底边越长,顶点越低;底边越短,顶点越高。说明家长和教师距离越远,学生的发展水平越低;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越近,学生的发展水平越高。”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t~tIJ>6  
  开车上下班、上课穿裙子、在校点外卖……近日,湖北省一小学教师被家长以各种“无厘头”由头举报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由此,因扩大化举报甚至不实举报引发的师德负面舆情让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履薄冰,甚至出现了少数教师因害怕“多做多出错”而索性“躺平”的现象。 L aA<`  
  与一些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动不动就要举报的行为相反,记者还听到了这样两种声音:一些家长直言,“还敢这样找碴?我们平时哄着老师都来不及!”还有一些家长表示,“根本不愿意接到老师信息,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kb"Fw:0  
  无论哪一种态度,都折射出当前家校之间有效沟通缺位、相互理解与信任缺失,不能形成良好共育关系的现实困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家校合作的指导意见,各中小学校也纷纷展开了关于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但现实中,一些地方家校关系为何紧张?家与校之间哪些沟通的鸿沟有待弥合?该如何引导家校从猜疑走向理解,从“对立”走向共育? q27q/q8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洲小学学生的自编操比赛。王华斌摄/光明图片 `EvO^L   
  1 “不平等”的家校关系中没有赢家 LD NdHG6  
  连着熬了两个晚上给孩子做手工作业后,北京家长李洁菲有点崩溃,“一年级的科学作业,让用豆子做装饰画。我一个大人都满手胶水地搞了好几个小时,孩子怎么可能独立完成?要不是想着孩子还要在校学习六年,我真想打电话投诉:为什么要布置超出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作业?” eAI|zk6  
  但除了“用想象安慰一下自己”之外,她想不到更好的沟通办法:“想问老师又不敢,怕孩子被‘穿小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N TDmOS\,  
  现实中,少数家长会以投诉、举报等形式处理家校矛盾,但令很多教师和家长倍感困扰的是:为何在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家与校之间却隔着一堵厚厚的“心墙”。 _yH">x<  
  有教师指出,当前与学校沟通不畅的家长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些家长习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学校教育,以精细化方式对待孩子的培养,成为参与沟通的“高敏感家长”。“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动不动就举报、投诉。”北京某中学教师无奈地说。还有一些“不配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认为学习就是学校的事,甚至老师主动联系家长沟通孩子问题,家长也在敷衍,成为“沉默型家长”,不主动、不拒绝、不沟通。 3kUb cm  
  也有家长认为,现在通信手段便捷了,教师却变“懒”了,给学生检查、批改作业都成了家长的事,“平时没事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好好沟通孩子情况,一找你,不是告状就是安排任务。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只好被动接受。” 'WmjQsf  
  种种“不平等”的家校关系中,总有一方觉得“自己是弱者”,需要忍气吞声。而一旦陷入家与校的角力之中,则注定没有赢家。 NKB["+S<  
  因为罚站了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某中学教师刘倩(化名)被家长以“体罚学生”为由举报。在家长的一再要求下,学校对她进行了口头批评,扣罚了津贴,还暂停了她的班主任工作。郁闷委屈时,有朋友出主意:重点“关注”这个孩子的学习问题,在上班时间约谈其家长。 l qh:c  
  她如法炮制了。几次三番下来,经不起“折腾”的家长开始主动示好。可刘倩却并没有想象中的畅快,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疲惫感,“孩子确实存在学习问题,但这样掺杂了私心的解决方式,在双方心里都结下了疙瘩。” B=^M& {  
  “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用等腰三角形做比喻:学生是顶点,家长和教师是底边的两个点。底边越长,顶点越低;底边越短,顶点越高。说明家长和教师距离越远,学生的发展水平越低;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越近,学生的发展水平越高。”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刚说,“人类教育发展到现在,一个被证明了的有效经验就是:家长参与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体系必定问题丛生,单就学校教育进行改革的思维方式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 n{~&^Nby*I  
  家长和孩子在河北省遵化市新华书店挑选书籍。新华社发 # c1LOz  
  2 单向度的家校沟通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5Rw2/J L  
  近年来,“家校合作”早已成为各地教育探索的关键词。记者发现,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家校合作指导意见,多地中小学校也在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具体做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是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的高度。 e:4,rfF1  
  一系列探索的出发点,就是要突破家校合作的瓶颈,通过家校社有效合作助力人才培养。 Y?0x/2<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教育,马上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很多教育工作者也认为,教育必须要由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来进行,结果学校越来越封闭,教师越来越辛苦,学校背负起了无限责任。”赵刚认为,尽管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责任进行了界定,但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改变,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迫切需要提升家长的素质与家长教育的水平。” JBOU$A ~  
  多位受访者表示,一方面家长与学校协作教育的素养不足,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意愿却较为强烈,对于学校管理的透明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当前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多问题,进一步导致了家校矛盾的产生。 Lk$Mfm5"M  
  “我们曾经统计,参与调研的2400多名家长中有90%喜欢和教师面谈,认为这样效果最好,而72.2%的教师选择了电话联系,如需和家长面谈,78.5%的教师选择了上班时间。”赵刚说,“从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联系家长的次数和形式上,教师有矛盾心理,担心时间和经济上付出太多却难达到教育效果,是影响家校关系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KQ6][2-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大多局限于外在形式的家长会、开放日、作业展览、家长培训等,较少触及深层结构的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家长感觉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知情者被动接受一些信息,作为一个旁观者参与一些活动,作为一个‘执行者’被安排一些本该由教科院完成的任务,部分家委会又被异化为‘替学校说话’的代言人,成为低层次付出的家长志愿者。这种单向度的沟通方式没有体现出对家长的尊重,也没有保证家长权利的行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澜波认为,当前家校沟通工作很多还停留在表面,在推动家长深度参与育人工作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合作连续性不强、深度不够、系统性差。 et/l7+/'  
  此外,部分学校在舆情处置、依法治教方面存在短板,也使得一些家长形成了“举报是‘短平快’沟通”方式的错误认知。 A['(@Bz#7~  
  “家长动不动就打12345市民热线,一是可能找不到别的沟通渠道,二是感觉别的渠道可能会因为校方‘和稀泥’而形同虚设。可一旦有‘接诉即办’且纳入学校综合评估的投诉热线介入,学校往往会选择息事宁人,甚至为平息舆论不分青红皂白就拿涉事老师开刀。”一位教师反映。 ;@gI*i N"  
   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兰坨小学学生在“校园农场”收获萝卜。新华社发 cL.>e=x$  
  3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信任老师、老师全力以赴 v^Fu/Y  
  “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长信任老师、老师全力以赴。”受访专家认为,只有消解对立情绪,改变功利化的家校关系,强化协作和情感互动,才能打破“心墙”,妥善解决当前家校信任问题,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62.Cq!~  
  这首先需要建立在家长、教师对家校共育有着共同认知的基础上。 G.@K#a9  
  “如果家长对自身教育责任缺乏清晰认知,又不具备家庭教育能力,谈何共情和理解?”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涛认为,当前多地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有待加强,“很多学校利用一年几次的家长讲堂、线上工作坊等形式培训家长,约请专家授课,但这只是‘唤醒’家长的第一步。仅止于此,家长会觉得空洞说教、脱离实际。应加强对家长教育的专业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研究探索。” -6s]7#IC  
  教师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家校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qRcg|']R  
  “因为突发情况,学校不得不在三个月内连续两次更换班主任。最后,我硬着头皮‘上岗’。”第一时间召开家委会,换位思考表示理解家长的反应,并详细介绍了事情缘由,继而给出详尽的班级工作规划,还以个别意见最大的关键家长为突破口“化敌为友”……一次“化干戈为玉帛”的经历,让北京市门头沟区育园小学教师赖晓妃感触颇多:“发生家校矛盾时,不要抵触、回避,要把握最佳时机及时主动沟通,还要广开渠道倾听各方面的声音,根据合理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教师行为,甚至反馈给学校促成改进。” 4Wa$>vz  
  赵澜波建议,面对失实举报,既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制度性保护,还应该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柔性、多元、深入的家校沟通机制,“家长不仅可以在微信(群)和学校活动中与老师沟通,还可以通过加入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协助教师策划班级活动、引导班级情绪、调解家校矛盾、帮助解决难点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换位思考,更多地理解家长,以更科学的方式做好家长分工,与家长和谐融洽地共同为孩子成长护航。” l:u1P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31日 13版) "5FP$oR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13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