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堵”为“疏”,防患未“燃” T3I{D@+0
j4u
["O3
眼下,正是稻谷丰收、颗粒归仓之时。丰收过后,如何处理好遗留在农田里的秸秆,涉及环境保护和千家万户。应当看到,焚烧秸秆,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安全生产等方面有诸多负面影响。但在互联网上,仍时不时出现“秸秆焚烧没有污染”等认识误区。 uW2 q\
^?*<.rsG
出现这样的“杂音”,实则是“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之间仍需磨合,反映到具体操作层面,就是如何处理好“堵”与“疏”的辩证关系。网上诸如“焚烧后的草木灰是最好的肥料”等似是而非的观点,其实是戳中了秸秆离田的“难点”和资源转化的“堵点”。“堵”而不“疏”只能治标,惟有变“堵”为“疏”,才是治本之策。在这方面,南京就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做法,“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属地管理、全面禁烧”,通过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防患于未“燃”。
+
)[@
GWv i
如何攻克“难点”?关键在于突破秸秆高效离田的瓶颈。客观来看,秸秆资源存在较为分散、收集运输费用高等问题。部分地区屡禁不止的原因,就在于“有秆难收、有收难储、有储难运”。南京通过建立健全秸秆收储利用体系,较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具体举措是,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集秸秆打包、收储、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秸秆转运中心,从而补齐田间收集、储存运输等短板。事实也证明,只有在流通环节上下功夫,才能降低成本,让秸秆顺利离田。 VfozqUf
F|@\IVEB]
怎样打通“堵点”?需要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运用好市场化手段。栖霞区目前正在推广“秸秆炭化还田多联产技术项目”,就是将回收的秸秆,经过气化多联产炉的燃烧与热解,“变废为宝”,产出对耕地有用的“黑色黄金”——生物炭,将其施入田地后,可起到改良土壤、缓释肥料、固碳减排、提升农作物产量等作用。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秸秆炭化还田多联产技术项目”的落地,是全面推进秸秆规模化利用、积极推动秸秆利用科技创新的具体举措,撬动了农民资源化利用秸秆的积极性,既防患未“燃”,更能够让荒地变良田,一举多得。 Wg2 0H23XW
'.C#"nY>1
全力打好秸秆禁烧攻坚战,须对症下药、科学治理,不能一“堵”了之,而要想办法解决堵点难点,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孙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