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对待文物岂能如此“胡涂”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397
发帖: 424879
财富: 614348929 鼎币
威望: 2272058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44 点
在线时间: 31824(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3-12-04
楼主 发表于: 11-16  

对待文物岂能如此“胡涂”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23-11-16)
原标题:对待文物岂能如此“胡涂” iU 6,B  
d"-I^|[OM  
又见文物被“毁容式上色”。11月15日,就当地千年摩崖造像被涂色一事,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文广旅局发布通报称,系外地居民委托其母亲给造像“穿衣还愿”。事发后,当地立即对现场增加了保护措施,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开展调查。 Ff/Ap&0+  
mTX:?>  
据报道,此处造像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已1400多年。作为截至目前巴中境内发现的最早期摩崖造像,其珍贵程度无须赘言。但因为直至2021年才被发现,目前还没有被纳入文保单位。历经千年风雨,这些文化瑰宝本就脆弱,谁承想还被“浓妆艳抹”,瞬间变得不伦不类,着实令人遗憾和痛心。 GV1Ol^  
(VM CVZ  
损害虽可修复,却无法逆转。据专家介绍,造像被涂抹后,不仅会对材质有一定影响,而且会丢失一部分历史信息,可谓一点都折腾不起。唯一还算幸运的是,相较于“挖掘机拦腰斩断古长城”这样的暴殄天物,被涂色尚属程度较轻。 de W1>yh^_  
]FVJQS2h  
“胡涂”背后是糊涂。从官方通报来看,有别于一些恶意损毁文物的过往案例,村民的初衷并不坏。当地工作人员也表示,“村民甚至认为涂色是在做好事,也是保护文物,因此没有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向村委报告此事。”殊不知,文物保护是一项严肃且专业的工作——《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该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不知“一心虔诚”的村民得知自己“好心办坏事”之后,会作何感想。 )YEAk@h@  
W>w(|3\  
更让人忧虑的是,类似的“过分热情”已不是一次两次。早在2018年,央视就做过“四川多处摩崖造像被妆彩重塑”的专题报道,如安岳县的峰门寺摩崖造像、木鱼山摩崖造像等文物,都曾遭遇村民自发捐资聘请工匠重绘。为佛像镀金、穿衣等妥妥的破坏之举,反被他们视作对神明的感谢。其文保知识之欠缺、意识之淡薄,由此可见一斑。 EL3X8H  
T=-UcF  
当然,这还不是反思的全部。尽管现场安装了监控,工作人员还是来不及制止;涉事村民是70岁左右的老人,“不太好处理,只能批评教育”;由于未列入文保单位,相应的人力和资金投放有限……凡此种种,无不折射了一个现实问题:对于一些地处偏远乡野、量多面广、难以全天候巡线盯防的文物,其保护工作还不够到位,缺乏紧迫感。 y-.{){uaD  
\v-I<"::  
“凝固的历史”一去不复还,某种程度上,文物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即便一时完成不了申报认定,被动坐等也不是办法,还是要多一些主动作为,把该补的短板补齐。比如,能不能加快登记入册的进度?能不能引导当地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同时,不妨以这一反面教材为契机,加强对基层群众的普法宣传,使其真正感知文物的价值,形成根植于心的行动自觉。这样的“修复如新”,实在不该再有下一次了。(钟颐)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13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