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领略理论学习的“登山路”
新组建个圈子,欢迎大家来捧场。
级别: 管理员

UID: 22506
精华: 399
发帖: 425654
财富: 614350297 鼎币
威望: 2272060 点
贡献值: 679 点
会员币: 15 个
好评度: 5186150 点
在线时间: 31871(时)
注册时间: 2012-05-22
最后登录: 2023-12-10
楼主 发表于: 11-16  

领略理论学习的“登山路”

管理提醒: 本帖被 为生歌唱 执行加亮操作(2023-11-16)
原标题:领略理论学习的“登山路” FC WF$'cO  
kW0ctGFYlf  
周末去爬山,在山脚仰望山峰,心中有些退缩。然而拾级而上后,视野变得开阔,更在登顶之时,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畅快,疲惫随之一扫而空。 YQb503W"d~  
r dCs  
当前正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笔者在理论学习中亦有“登山”之感。虽然“爬坡”难,但每内化一篇理论文章、实践一次认识,都像是在领略新的风景。 >Y(JC#M;  
6|IJwP^Q_  
来到理论学习的“山脚下”,不畏“山高水远”,只因“路在脚下”。攀登理论“高峰”的过程虽然艰辛,但依然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至高追求,下真功夫、硬功夫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踏遍山川奇峰的徐霞客,在《游天都》里透露了他的登山秘诀:“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EP^qj j@M  
,&y_^-|d  
理论学习中,我们难免碰到一知半解、模棱两可的“塞”处、“陡”处,此时有必要提醒自己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字酌句斟地“凿之”“级之”;遇到百思不解、如堕烟海的“断”处、“悬”处,更应以交流探讨、虚心求教、查阅文献等“架木”“植梯”的方式“通之”“接之”。把书“读薄”又“读厚”,方能学有所悟。 #8zC/u\`=  
(,KzyR=*'  
来到理论学习的“半山腰”,不宜“常停常歇”,更忌“走马观花”。攀登中,沿途皆是风景,不宜“走路不走心”。倘若一目十行式翻阅、浅尝辄止式理解,容易出现误读误解;碎片化阅读、片面性学习,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觉得有用的就学、看似没用的就不学,更难尝到理论“真滋味”。 e?FQ6?  
&hrMpD6z6i  
在学习中,不妨用思维导图、自制表格等方法加强记忆,采取联系实际、辩证对比等方式加深理解。还可将正在经手或者已完成的工作当“案例分析题”,尝试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再“深挖一层”,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品尝理论反复咀嚼后的“甘甜”。 +\$c_9|C+  
X *EseC  
来到理论学习的“山峰处”,既要“登高望远”也要“关注脚下”。攀爬越高,就越能拥有宏阔视野和前瞻眼光。而理论学习学得再高深,只有在“真用”中转化,才能实现“闭环”。因此,越到理论“山峰”,越要关注脚下、着手实践。 *,t/IA|  
_>ZC;+c?  
实践并非一定要啃完“大部头”才能开始。用心领悟“一招一式”,同样可以指导工作。举个例子,“七大思维”是科学的方法论,结合此次主题教育,笔者学会在工作中检视自己是否运用了“七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同时,也通过自身实践,进一步加深灵活运用“七大思维”的体会,进而形成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心得。 suE8"v!sk  
[5ncBY*A7  
只有走深走实走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登山之路”,才能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迈向新的“高峰”。(林盈枝) Kj)sL0  
4ETHaIiWp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为生歌唱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206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