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任何时候,只要开始就不晚”
张坚在线
级别: 管理员
UID: 40996
精华: 2
发帖: 124319
财富: 318537 鼎币
威望: 4 点
贡献值: 29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6 点
在线时间: 7816(时)
注册时间: 2018-06-08
最后登录: 2023-12-08
楼主 发表于: 11-17  
来源于 已见刊 分类

“任何时候,只要开始就不晚”

             “任何时候,只要开始就不晚”  
                         ◎净新苗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专业技术岗转到管理岗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经2年3个月了。
2021年8月,我想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果断放弃干了15年的专业技术工作,转战管理,开始全面负责河北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新闻宣传工作。刚接手宣传工作之初,我内心真的很复杂,兴奋、紧张、害怕、担心、不舍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虽然选择了果断的放弃,但是毕竟自己从大学就学理工,毕业后也一直走的技术,整整干了15年,放弃容易情谊难舍。
“任何时候,只要开始就不晚。”这是我从那时开始就一直铭记在心的一句话。既然下定决心,那就从头开始。研究院的宣传报道专业性强,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真的是一知半解,对院里的许多工作内容,业务流程也不清楚,基层科室投上来的专业稿件,看不懂是必然,还何谈要抓宣传重点。
为了能快速适应并胜任这个岗位,我努力学习了解全院的基本工作和各科室的重点工作,白天跟随周围的领导和同事学习管理经验、业务知识;晚上,自己学习新闻写作,研读以往的优秀稿件,细读油田主页头条、要闻,分析研究《中国石油报》深度报道文章,看框架、悟思路,学语言、品技巧。为了找差距、补短板,我把研究院发表出来的新闻稿件与原稿一字一字地比对,看删改了哪些,调整了哪些。想想为什么删改和调整结构,自己批注和总结。慢慢地,我建立了个人稿件库,有了自己的错题本。逐渐掌握了一些稿件的写作方式,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对全院情况有了了解,明白了每个科室的工作特点和科研工作动态。
文字工作非常辛苦,我每天很忙碌,但真的很喜欢。我的业务能力日渐提高,能够独立修改一些稿件。对于一些难度大、拿不准的报道,一方面,我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和科室沟通,明确报道方向;另一方面,主动和新闻中心编辑沟通,寻求指导,既增强了工作底气,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产出较优秀的稿件。
夜晚、周末、节假日,我看着同事们主动放弃休息,有些女同事甚至带着孩子加班加点,而作为负责新闻宣传的我却写不出他们的坚守和努力,宣传不出他们的闪光点。我恨自己笔力太浅,恨自己能力不足,我也越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手中笔的重量。就在这时,我有机会参加了一个培训,让我有了聆听大咖编辑老师们授课的机会。
其中有一堂《采编和策划》课,授课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新闻宣传人员,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讲政治),站在田埂上找感觉(接地气);要想稿子要上去,记者要下去;要写出“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要想写出好的稿件,就要练就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提高稿件的政治站位,但要贴近生活,深入实际,积极主动地获取新闻素材,讲故事,抓典型,找细节,找不同。老师短短2个小时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参悟、琢磨、模仿了一年多的写作要点,竟然就是这短短的几句话。我的思路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我明白自己突破了瓶颈期。
随后的日子里,我深挖研究院新业务、新成果,深入基层,走近科研人员身边,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做方案,深度挖掘新鲜素材,经过努力,《探寻地热“宝藏”》在行业报二版头条刊发,《油气“考古学家”》在行业报五版头条刊发,《储气渤海湾——冀东油田深入推进储气库建设纪实》在行业报12版头条刊发。《让地热资源“热”起来》在国家级刊物《班组天地》刊发。看着一篇篇带着“油味”的稿件发表,看着同事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努力都那么的值得和有意义。
跟随时代发展,微信公众号成为冀东油田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我既然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那编辑官微就是必修课程。从事技术工作时,我自学过软件和网页开发设计,也略懂得色彩搭配。信心满满的我尝试编辑官微,围绕研究院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找素材找话题。
记得有一天,我和女儿聊天时,她告诉我,她是《时代少年团》的粉丝,现在有好多团,好多孩子都成团一起出道。于是,我想到了我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项目组,每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展,不就是一个团吗?我从事宣传工作后的第一篇官微《这个“团队战”nice》由此诞生。看着这篇官微,我一个40多岁的人,兴奋了好久,高兴得像个孩子。我把链接发到办公室小组群里,打开手机界面,拿给小组人员分享我的成果,看着大家滑动手机屏幕,仔细阅读,不时地给出指导和建议,我的内心激动万千,说话的声音都带着微微的颤动。第二篇官微《同一轮月,同一片情》诞生在我和老公从外地赶回家的路上,看着夜晚黑漆漆的野外,仰头再看看天上的一轮明月,我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想到了因为求学留在异地的孩子,想到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到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扭头看向车窗外,悄悄滑落的泪水蓄满眼窝后,沿着鼻翼滴落到衣衫上。带有真情实感的第二篇官微成功发表了。从此,我编辑官微的大门打开了。
我庆幸自己2年前的选择,看着各位大咖们捧回的一个个奖杯和证书,听着他们讲述着一个个奖杯背后的故事。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把研究院科研团队的精气神和科研队伍里的凡人微事写进奖杯里。

图1:作者在昆明官渡古镇


图2:作者在修改稿件


图3:作者参加培训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