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优秀视频创作谈】 tG#F7%+E 作者:朱晓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64(`6> 挖掘平凡人的不凡之处,在真实呈现的基础上讲好故事,一直以来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学习强国”平台上重点推出的微电影《愿望》,聚焦
特殊教育,以主人公栗旭送教下乡为主线,通过30年奔波山野乡间脚步从未间断的坚守与执着,兑现“让每个残疾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庄严承诺,展现出特殊教育教师以爱育人、辛勤耕耘、弥补缺陷、守护折翼、唤醒
生命的无私与大爱,也展现出残疾学生面对困境始终保持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d#)6
视频截图:栗旭老师在帮助学生整理衣服。资料图片
选题之初,正值2022年暑期,考虑秋季开学后,马上就迎来教师节,于是我们萌生出以优秀教师为题材的想法。随后我们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教育局沟通,获取了推荐名单。我们的摄影师看到名单上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栗旭的名字时,眼前一亮,他说五年前曾拍摄过这位老师。通过他对栗旭老师的描述,我们一致决定深入采访,进行挖掘。
J4co@=AJ 采访之前,我们首先从政策层面了解到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十分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对特殊教育这一职业,以及特殊教育老师和特殊儿童群体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随后在与栗老师的接触中,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深入了解后,我们决定避开大而全的讲述方式,从栗老师的故事中提炼出“送教下乡”这一区别于常规校园教育的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选取两个例子,进行还原式拍摄:
B3yn:=80 故事一是家住王村镇四亩沟村的郭常顺同学,双下肢
活动受限,瘫痪在床,智力虽无缺失但接受能力慢。他渴望获取
知识,父母却不支持。栗老师获知此事后,主动上门做他父母的工作,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而后用自己精湛的专业,从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心理构建等方面为郭常顺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方案。十年间坚持上门送教,从未间断。
"=
%- 故事二是言语残疾伴随智力障碍的郝子涵、郝子宏姐弟,全家六口人均患残疾,都靠残疾程度较轻的父亲打工赚钱养活,且郝子宏还遭遇过一场大火造成身体烧伤,生活境遇可想而知。栗老师承担起这对兄妹的教学
任务已经八年,一直从方方面面关照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Z}dY~: 我们坚信,真实的镜头、简短的语言可以成就动人心魄的表达。整个摄制过程,持续一个月,我们深刻感受人物日常的生活,最大程度理解学生的状态和期冀,去体会栗旭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动力来源。
WcUeWGC> 如何体现“送教下乡”?起初我们是缺乏思路的。随后,在陪同栗老师下乡途中,注意到镇上村里群众对栗老师的熟悉与热情。心想,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呈现的“在路上”的状态吗?于是,便有了山路航拍(体现崎岖遥远),有了集市上、村口旁(体现栗老师下乡时间很长,群众很熟悉她),商店里(体现她对学生的惦念和关心)、村道上(学生家长接送,体现他们对老师的迫切相迎和感激之情),每一个场景都真实而有意义。这意义本就存在,无须赋予。
E+3~w?1 剪辑思路上,如何将两个故事有机结合达成
统一,让人物形象和情感更加鲜活,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多番商讨,最终决定采取非线性叙事结构中的回环式叙事结构,并采用了对比蒙太奇(郭常顺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境遇)、隐喻蒙太奇(下雨响雷)、重复蒙太奇(开头停电点蜡烛和后来停电点蜡烛,停电寓意着特殊儿童这个群体的艰难处境,蜡烛寓意老师带来的
希望之光)等多种剪辑手法。这样电影化的叙述方式,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也能够将受众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调动起来,引起更多思考。
Pb~S{): 此外,片子多次呈现了“光”这一意象,从开头的烛光到课文的灯光,到山间的萤火之光,再到夜色中手电筒的光,还有星光和月光。原本我们想以“微光”为题,展现老师为残疾学生带来希望之光的寓意,但总觉得还差点儿意思。直到在拍摄中,看到郭常顺写的作文《YUAN望》,当即决定以“愿望”为题,然后迅速调整了拍摄与剪辑思路。
5hDE&hp 我们常说纸短情长。在信息瞬时可达的时代,书信所能承载的情思更加扣人心弦,人与人之间的交集、故事脉络能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一篇《YUAN望》足以成为众人“精神共鸣”的载体。出标题前,闪回的画面,从浩瀚星河到城市大景到学校日常再到栗老师的特殊教育课堂,每一帧画面都有愿望的影子。片子后半部分,也把郭常顺的《YUAN望》全文,用原声读了出来。再之后,又回到课堂,学生说出“我的愿望是……工作”。此时,“工作”二字分量极重。
1hMk\ -3S 郭常顺的作文,既是自己之愿,也是老师之愿,还是搭建师生情感联结的桥梁,更可以成为社会观察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和特殊教育的眼睛。看见了,感动了,重视了,便有行动了。片子最后一分钟,拍摄了特殊教育学校其余老师和一些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对应了在特殊教育老师的坚守和学生的坚韧中,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
I#A`fJ 标题的设计上,从字体到字号到色彩,也花了不少心思。在大标题“愿望”旁边辅以小字,“所有故事都是真实发生,所有演员都是他们自己”。我们特意征询了学生家长及个人意见,名字均未采用化名,而直接用了真名,意在引导受众,为他们带来真实的“情感沉浸式”体验,引发更多触动和行动。
*tP,Ol 为表现真实的故事、细腻的情感,我们不断打磨文本、语言、镜头、音乐……将手中的工具运用到极致,因为这样,才能让镜头里的主人公被看到、被关注,也才能让社会大众更深入理解他们的坚守执着,看到他们人生里的闪耀之光。
JLG5`{ 一个片子时长有限,或许很单薄,但想传递给观众的东西却很厚重。《愿望》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旨在让观众在触动之余,更多关注特殊教育事业,给予特殊人群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努力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e`_3= kI 记者,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特殊教育老师送教下乡,同样是脚下有泥,心中有光。那种共鸣在一瞬间激荡。
V];RQWs 以真实叙述时代温暖,用故事展现人间真情。真实本身就是力量。记者要做的就是去挖掘真实、呈现真实。当更多的真实被看见,力量便会增加。这就是记者的职责与荣光。
L9AfLw5&X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20日 09版)
K}$PI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