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高鸿的艺术追求 ——从长篇小说《血色高原》谈起
dongzi离线
努力,还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成功的机会也没有!
级别: 管理员

UID: 2170
精华: 49
发帖: 147605
财富: 1319778 鼎币
威望: 77 点
贡献值: 225 点
会员币: 3 个
好评度: 218 点
在线时间: 9301(时)
注册时间: 2008-02-02
最后登录: 2024-09-15
楼主 发表于: 05-23  

高鸿的艺术追求 ——从长篇小说《血色高原》谈起

管理提醒: 本帖被 dongzi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04)
在陕西的青年作家中,高鸿的创作是以长篇小说见长的。他已经在国内文学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就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而言,高鸿的长篇小说也使人眼前一亮。高鸿在长篇小说中灌注了自己对小说美学的追求,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生活独到的理解。他用长篇小说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 sn{tra  
6N" l{!  
《血色高原》是以“我”的视点切入的。国内外不少小说家也都采用过这样的切入点进行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和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切入点相比,用“我”的视点切入,无疑是对作家艺术功力的考验。高鸿聚焦“我”的目光来着力塑造母亲、外公、外婆、奶奶这些人物,展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化心理,比用“他”的视角切入困难得多。可是作者却能做到自如顺畅,俯仰由他,这完全得力于高鸿对他笔下的人物烂熟于心,了如指掌,使“我”融入了人物之中。不仅仅构成了一种伦理关系,而且成为居住在人物心中、了解人物喜怒哀乐的探视者。同时,也得力于高鸿对各种艺术手段的灵活运用。他在叙述过程中及时地、恰如其分地转换人物视角,不至于使人物囿于“我”这个视角的狭窄范围内。在故事推进到需要时,作者悄然地由“我”转换为“他”,用全知全能的角度对人物进行概括叙述,对时代外貌、时代特征进行精细描写,对婚丧嫁娶等具有文化特征的民风民俗进行全面拍摄。用“我”来写奶奶、写母亲、写爷爷和外公等许多人物,有一个难题就是:无法窥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高鸿在《血色高原》中除了运用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环境陪衬等传统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以外,还小心谨慎地运用了西方作家惯用的心理分析、暗示、隐喻等手法来剖析人物,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这是高鸿长篇小说趋于成熟的一个标志。 (CE7j<j  
|5MbAqjzC  
我说过,中国作家逃不脱史诗和传奇的宿命。史诗和传奇并非所有作家的自觉追求。其目光之所以盯住史诗和传奇不放,原因有很多,在此不必探讨。高鸿的《血色高原》也可以归入这条路子。当然,能达到史诗的高度,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血色高原》追求史诗性的目的是明确的,作品的行进长达半个多世纪,时间跨度长。高鸿笔下的主要人物具有传奇色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这一个”。特别是结尾,母亲很屈辱地委身于给她一生造成灾难的三蛮也没能救下二哥,当母亲杀死三蛮时,不只是血溅高原,血腥之气弥漫母亲一生,我强烈地感受到的是具有史诗意味的悲剧氛围、悲剧色彩。当然,我不能妄说《血色高原》就是史诗,我欣赏的是高鸿的这种追求。 `^6 ,kI-c  
~ap2m  
在《血色高原》中,我所理解的“母亲”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物形象,更是一个象征。□冯积岐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知足常乐 识人随缘 与人为善 学而乐思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中国大约有多少年悠久的历史 正确答案:5000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