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vRQrj*3 油田安全工作人员进行外输巡检
A#\X-8/ 自2018年起,一场5万名职工群众参战、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劳动和技能竞赛正式拉开序幕。该竞赛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列为“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
xk<0QYv
?q7Gs)B=^' 近年来,竞赛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渤海油田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开展了职工立功立项、创新创效创优、职工素质提升、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竞赛活动,建立了以专项赛带动全员赛、以区域赛带动全面赛、以内部赛带动外部赛、以升级赛带动标杆赛的“四位一体”竞赛格局。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强大合力、激发创新活力,先后开展金牌竞赛项目、立功集体和立功个人、示范引领性竞赛项目评选活动,通过竞赛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劳模先进,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舞台。
S!bvU2d 8;bOw 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劳动和技能竞赛硕果累累
s@9#hjv2 5PySCGv 6年536个赛项交出亮眼成绩单
*tqeq y-X g-`NsqzD □记者高竹君
Va:jMN J#^M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最大低渗油田渤中25-1油田圆满完成第850船原油外输作业,累计安全外输量超4000万方,其体积相当于43个“水立方”,可装满至少134万辆标准油罐车。这是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油田开发领域取得的又一成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KZ h?~B #7) 6X:/O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源地,是中国海油精心培育的产量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2022年,实现油气总产量超3450万吨,历史性跃升为全国第二大油气田。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4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工业总产值1466亿元,工业增加值1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69%,两项指标均在我市居首位。
9EQ,|zf' riQ?'!a7 近6年来,竞赛锚定增储上产中心任务,细化明确竞赛项目,设立关键考核指标,科学设置勘探、开发、生产、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科技、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专业领域,以及边际油田经济开发、新优快钻完井工程、岸电建设、智能油田建设等重点专项,累计高效统筹536个竞赛项目,推动渤海油田连续6年探获6个亿吨级油气田;油气产量连年攀升,建成了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国内第二大油气田。
HxAa,+k z(` kWF1< 同时,竞赛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着力推动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和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在识变应变、强基固本、攻坚跨越中推动渤海油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先后开展金牌竞赛项目、立功集体和立功个人、示范引领性竞赛项目评选活动,为广大干部员工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舞台。评选示范引领性竞赛项目12个,中海油能源发展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被天津市总工会列为2023年劳动竞赛示范工程。
OTm"Iwzu@ Ds$;{wl#x 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劳模工匠标杆赛,通过竞赛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先进典型。鞠兆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他本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还“一人带一群”,由他领衔的鞠兆刚机电运维大师工作室,竞赛的后勤保障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5月,工作室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荣誉称号——
F U%b"gP^ 6
>2!
kM7 工装“焕新”记
D=+sD"<| 7X"cu6%\ “这叶轮都敲变形了,怎么还没拆下来?”鞠兆刚推开工作室的门,看到五六个徒弟围着一套叶轮捣鼓一上午还没个结果,十分纳闷。“师傅,连接处太紧了,根本拆不下来!”“办法试了一个又一个,资料翻了一大推,国内的加工厂家都联系遍了,也没找到一套有效的工装(工具装备)。”大家七嘴八舌“倒苦水”。
dDTt _B U$%w"k7^( “工装本来就是为咱服务的,不合适咱自己改。”鞠兆刚顿时来了兴趣,马上带着徒弟们一边梳理叶轮拆解流程,一边对照着分析工具哪里需要改进。一通分析后,问题点找到了,工作室的骨干们针对工装改造开始各抒己见。“我们可以把加热环节的明火改成中频加热器,这样即可以保证温度恒定,又可以在限定的空间内,最大程度的确保受热均匀。”喜欢钻研新技术的汤烨华一语中的。
QX/`s3N Y"U&3e, 可是,拆卸工具角度受限又难住了大伙。“不论怎么转,总是会有一个角度处于半失力状态。”“咱这胳膊也不是面条,不能随弯就弯啊。”……一整天的讨论,无数个方式的力度测算,都失败了。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时,工作室成员都斌像触电般跳了起来:“咱们一直在想把它竖着拆,为什么不能把工装放倒,或者让工装具备旋转功能呢?”听到他的话,大家茅塞顿开。“对啊,可以加大旋转角度啊。”“能行吗?这种形式国内从来没有过啊。”“没有怕什么,我们做成了就有了。”议论过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鞠兆刚。“没有不表示不可行,打破常规才能搞创新。”鞠兆刚的话像一颗定心丸嵌进了大家心里。
3J{'|3x z5zm,Jw 随后的几天里,工作室成员翻阅了大量的参考数据,在网上查找先进的理论支持,最终确定了将旋转角度扩大至360度,同时以吊装手段代替原有平躺工装的方式,制作出一套智能化叶轮拆卸工装样机。
n$K_KU v $~l:l[Zs 看着历经近一个月制作出来的样机,大家激动不已。经过实操验证,这套工装即完美地解决了加热问题和工装角度问题,还大幅提升了作业人员的安全系数。原本需要五六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2人就能轻松完成。叶轮拆卸的任务顺利完成了,这套工装成为行业内第一套智能化旋转叶轮拆卸工装,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再一次出色地解决了生产难题,并在智能化维修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4+Kc ul1Vsj 本报记者高竹君 通讯员张扬 徐唱
+z_0 ?x #YV;Gp(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