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份:诗、词、联基础知识 \Y"S4<"R
@&m]:GR
jj2=|)w$3
第四讲 古体诗的写作要求 U[3w9
=(hBgNH
,nL~?h-Zh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有一个杂志,前几年发表了我的七绝五首,冠其名曰“徐恭宜古体诗五首”,使我哭笑不得。大概是编者把旧体诗与古体诗等同了,这是一个误解。旧体诗是一个大的范畴,它包括了古体诗和近体诗。 i/-IjgM"-
8tSY|ME
oQh;lb
可以这么说:旧体诗除了近体诗(即七律、七绝、五律、五绝、五七言排律)以外,都算作古体诗。古体诗又可以分为唐以前、唐以后两大阶段。唐以前的古体诗(古诗或古风)主要有诗经、楚辞、汉魏乐府。这个时期的诗歌是很自由的,没有平仄、对粘的要求,押韵是按当时的口语或方言相押,对仗也多自然形成。所以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古体诗,是中国古代的自由诗。唐以后的古体诗,除了内容上的更新以外,主要在形式上有较大的变化。 #2i$:c~
lz>00B<Z
oy
jkk
前面,我们己讲过近体诗的格律,这一讲中我把古体诗从字数上、句数上、章法上、句式上及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与近体诗作一个比较,便于消化吸收。 j?*n@'
$!. [R}
(一)从字数上看:诗经以四言为主,偶杂五言;楚辞以六言为主,中间夹“兮”字,或五言夹“兮”字;汉魏南北朝的乐府四、六言混用,时而杂以五言:而唐以后的古体诗逐渐形成了五言、七言、杂言三种(当然五言、七言古体诗不是唐以后才有的)。通篇用五言的称五古,通篇用七言的称七古,三、四、五、六、七至十一言混用的叫杂言古风或杂言诗。杂言诗归类七言古风。无论是以三言、四言、五言为主,只要杂有七言,哪怕只有两句,也都称为七言古风。 1Q
FsT
'Up75eT
RQWUO^&e^
O,),0zcYF
(二)从句数上看:律诗每首八句,绝句四句;而古体诗句数很不固定,四、六、八、十、十几至上百句都可以,一般都是偶数,但少数也有奇数句的,如刘邦的《大凤歌》就只有三句。每首只有四句的叫古绝。近体诗四句的叫律绝。 &Qda|
NLpKh1g
SaGI4O_\s
} 'xGip@W
(三)从章法上看:格律诗的章法强调布局的起承转合,而古风主要是首、腹、尾三部分。首是诗的眉目,尾是诗的关锁,腹是诗的中枢,中枢处可以尽情铺陈。 >WZ%Pv*
(BtU\f#d
Txo{6nd/
p_BG#dRM
(四)从句式结构上看,格律诗无论五、七言必须是三字尾;古风则不然,除了有三字尾外,还有二字尾为其特征,如屈原《九歌》中的《东皇太乙》、《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等等都是二字尾的。如《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Gi-pi=#&cs
Ht+ro Y
gzi=+oJ|4
?;](;n#lU
(五)从平仄上看:格律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又给古体诗以极大的影响,诗人把律诗的格律也带进了古风(唐以后古风),并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格式。在写古风时,又有意避开格律诗的平仄式,另外形成一种平仄式,以示和格律诗的区别和古拙。古风的平仄和格律诗恰恰相反,有两个特点: >F^$
' b]
yB7si(,1>
①三字尾的平仄不同 =%I[o=6
U%r{{Q1
EwG+' nlE
?MSZO]Q4+
格律诗的三字尾,仄收的句子是— | |、— — |、平收的句是| — —、| |— 四种。而古风三字尾仄收的句子是| — |、| | |;平收的句子是— | —、— — — 四种,如《唐诗三百首》中第一首张九龄的《感遇》: gNxv.6Pp=
>CKa?N;
5K9W5hA:D
-SD:G]un
江 南 有 丹 橘 ,经 冬 犹绿 林。 jA?[*HB
}Y.@:v
j
qU6!vgM&
gmu.8
— — | — | — — — | — b/*QV0(
$I-iq
@
3F;0a ;[
?z M
岂 伊 地 气 暖 ,自 有 岁寒 心。 |mG;?>c)
2&'uO'K
a9lYX*:
Ke@Bf
— — | | | | | | — — ]b}3f<
JfJ ln[
+1qvT_
'p[6K'Uq5
②句的平仄不同 E l.eK9L
dk]
(:~_#BA
Us "G X_
格律诗句中,上句与下句相对,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相粘,而古风没有这个要求。 Ap\]v2G
3@eI? (N
!^L}LtqHI
as3uz
一句中,律诗是两平两仄相间的,而古风多叠平叠仄。 9VaSCB
|af<2(d
zB y%$5~Fw
u]B
b ^[
例:杜甫《岁晏行》 <F_w4!
r{yIF~k@
vQXF$/S
myXGMN$i
岁 之 暮 矣 多 北 风,潇湘 洞 庭 白 雪 中。 *URY8a`bO
eWYet2!Q
W{ozZuo
AS0(NlV
| — | — — | — — — | — | | — .wm<l:
ZPM7R3%V)z
.ZQXY%g
FhH*lO&
楚 人 重 鱼 不 重 鸟,汝休 枉 杀 南 飞 鸿。 cQh{z8Bf?<
3H"F~_H
p(4Ek"
G@ybx[_[@
| — | — | | | | — — | — — — 3S^Qo9S
YA8/TFu<_
(六)古风的押韵,在没有韵书以前,古风押韵是比较自由的,人们用口语或方言来押韵。押韵的方法也不象格律诗那样只押平韵,一韵到底,而是多种方法。 Tz&cm=
P'_ aNU
xop\W4s_
`,GFiTPd
(1)可押平声韵 (#je0ES
.q]K:}9!\
FGwgSrXL7
g+.E=Ef8<4
(例)李白《关山月》 .
VI
#
Jl"DMUy[kW
t@cBuV`9c
,,9vk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u|Qh/?7
QIN# \
Grd9yLF
`n|k+tsC
— — | — IfRrl/!nw
%ULd_ES^
[MC}zd'/
8^-g yx'
(2)可押仄声韵,上、去、入声要分押,不能通押(上、去声偶可通押,入声独立性强,一般不通押)。 9D%~~~
%b
Q"xDRQA
jTQN(a9Y
*OE>gg&?Nh
(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a~tBg y+9
0XIrEwm@%
gAi}"};
|("5 :m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hW cM.
Ke&fTK
nDchLVw
t^9q>[/d`
| | H~*[v"
&P8Q|A-u
x2f_>tu2
FUPJ&7+B
(3)可以换韵: Ug O \+cI
>yqL
oWOH #w
z#&qWO
(例)王维《洛阳女儿行》 \}qv}hU
t;ga>^NA"
s{j3F
zwHTtE
洛阳女儿对门居, `Sj8<O}
naB[0I&
N
=WP}RZ{S
[c6_6q As
上平声六鱼韵 Fn%:0j
[
06B)|s
r?2C%GI`
X4*/h$48 w
才可容颜十五余。 C[$<7Mi|;
3?/}
|y=D^NTG
#$fFp
良人玉勒乘骢马, *m]%eU(
Z=sAR(n}~
EA>$t\z
AB#hhi#
待女金盘鲙鲤鱼。 ~JT{!wcE}o
e S
Fmx
[K9q+
I3aEg
画阁朱楼尽相望, #wm)e)2@
bmddh2
]X _&
j({L6</x
仄声去声二十三漾韵 Ap> n4~
gA) F
uTJ?@^nq
Cw^)}23R
红桃绿柳垂檐向。 eZJOI1wNp
i|d41u;@
y.eBFf
;NPb
罗帏送上七香车, %r,2ZLZ
{5z?5i ?D
9hp0wi@W}
pcl_$2_
宝扇迎归九华帐。 YGn:_9
6ensNr~ea
`") I[h
6<~y!\4;F
狂夫富贵在青春, i\eykYc,
XAFTLNV>
g%[Ruugu
IH0^*f
上平声十一真韵 BR%: `uiQ<
(c_hX(
^
pR&
a:]yFi:Su
意气骄奢剧季伦。 LtvyWc`
) D`_V.,W
BZ T%+s;u9
wb9zJAsc
自怜碧玉亲教舞, gR>#LM&dG
M*{e e0\`r
|ZKchd8Yq
J)[(4R>
不惜珊瑚持与人。 4%{m7CK}
\%VoX`B
g?+P&FL#I
?{dno=
春窗曙灭九微火, +]_} \
VEZ/-s/
0\o'd\
?k?Hp:8?=
去声二十一哿韵 s`2o\]
zc(7p;w#p
xMh&C{q
cS[`1y,\3
九微片片飞花巢。 \dMsv1\
[)=FZF6kG
x"d*[m
_[7uLWyC9
戏罢曾无理曲时, zBR]bk\
+$'/!vN
m
;vNA
5f5`7uVJF
妆成只是薰香坐。 s_8!x
3IxT2@H)
(4)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7O?c=
-|kDa1knA
WQ]pg
"
] ge-b\
例:曹丕的《燕歌行》: `F@yZ4L3S
KP(Bu0S
%"6IAt
NlMx!f>b%/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村摇落露为霜。 3^a"$VW1
XDGZqkt
]9:G3vq
'37b[~k4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X*bw[
/_|1,x-Kx
'$VR_N\
hg~fFj3ST
…… Kna'5L5"
`xr%LsNn
+1%6-g4"
\4[Ta,;t
(5)不避重字,就是在韵脚上也不避。如《饮中八仙歌》韵脚上有两个“船”字,两个“眠”字,二个“天”字,三个“前”字。 tQ67XAb
{mQJ6
G'ny
(七)古风的对仗: #@fypCc
gr=`_k4~1
@:@rks&
`4qKQJw
古风一般不要求对仗,对与不对均可;偶尔对仗,也不一定平仄相对,还可以重字,不求其工,而求其拙。 yiq#p"Hs
:KLD~k7yA(
IY&a!
*GhRU5
(八)入律古风: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通称。特点是:①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②换韵:多为平仄韵交替。③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的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