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今日发帖排行
主题 : 2014 年国庆游推荐:山西右玉杀虎口景区相关资料
王笛离线
级别: *
UID: 30052
精华: *
发帖: *
财富: * 鼎币
威望: * 点
贡献值: * 点
会员币: * 个
好评度: 43 点
在线时间: (时)
注册时间: *
最后登录: *
楼主 发表于: 2014-09-24  

2014 年国庆游推荐:山西右玉杀虎口景区相关资料


p2^OQK  
一、景点历史 RUu'9#fq  
  马蹄声远,硝烟已尽的城关 nQ~L.V  
  杀虎口是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朔平府志》记载:杀虎口"其地内拱神京,外控大漠,实三晋之要冲,北门之扃钥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倚为要塞"。杀虎口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源于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杀虎口位于晋北与内蒙古的边缘,是内蒙古南下山西中部或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且杀虎口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在两山夹峙之中,有苍头河纵贯南北,形成约有三华里宽的河谷开阔地。 3om-,gfZ  
  早在战国赵孝成元年(公元前265年),赵国就派重兵驻守雁门一带,著名大将李牧曾多次从这里出击,攻败匈奴的进犯。汉代大将李广、卫青、霍去病也曾从这里挺进大漠,驰骋疆场。 .R5z>:A  

j(JI$  
  到了明朝,杀虎口被称"杀胡口"。因为当时,鞑靼、瓦喇部落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而明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清朝统治者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便沿用至今。 E}2[P b)e  
  杀虎口城关是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7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长、宽、高、厚都与旧堡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倚角互援之势。 <~w#sIh  
  杀虎口和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47年)的一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场战争之后,明王朝重新加固修缮了杀虎口和右玉城,及杀虎口一带的长城,并增加了守备兵额,大大提高了杀虎口的防御能力。 X ii#Qtd.  
  到了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历时50多年的征服葛尔丹部的战争中,杀虎口一直处于大本营的地位,担当着传递情报,运送军粮军饷等国防重任。康熙皇帝更是亲率大军征讨。康熙年间的三次亲征,大军十几万,负责运送粮草的又是十几万,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十二月初三,康熙皇帝西征归来,驻跸杀虎口九龙湾,从此杀虎口又沾上了帝王之气。 IA `  
b@hoH)<9E  
  一曲"走西口",出塞几人还 |D:0BATRP  
  杀虎口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常常四面边声连角起。汉代苏武出使匈奴前就写下了著名的"三别",《别妻》《别昆弟》《别李陵》,把夫妻、兄弟、朋友间生离死别,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由得潸然泪下。《别妻》中写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有人说这是最早的走西口的吟唱。 ')cu/  
  黄土高原自古地瘠天寒,民生维艰。到了16世纪末,有些中原的百姓贫困潦倒,苦不堪言,为了养家糊口,开始"走西口"谋求生路。"走西口"约从明代中期开始,其高潮出现于明末清初,直到解放前后,前后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历史。好多人都是边走边唱,一路乞讨走到西口外。有诗曰:"苍河水,水长流,流的是眼中泪,淌的是心中血。" Z9I./s9  
  明末,遭林丹汗兵祸,丁口锐减的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小顺义王为补充丁口和苏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以补足30个苏木(150户丁口为1个苏木)的缺额,山西和陕西的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 q'tT)IgD  
  到了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于是,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指杀虎口,后泛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去归化(呼和浩特的旧称)觅食求生。当时流民由蒙古土默特部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加上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兴寺庙,大量招徕山西、陕西、河北的工匠和破产农民。 iX p8u**  
  这样,随着清朝对蒙古封禁政策的松弛和历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破产农民队伍的不断流入,"走西口"的人渐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额济纳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续不断。解放后才结束了"走西口"的痛苦历史。至今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市一带,依然生活着许多解放前后来到内蒙古的走西口人,他们都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应该算是最后一代走西口的人吧。 ]S ,GHPEN  
  晋商缔传奇,富甲天下名 `^vD4qD|  
  杀虎口就像万里长城上的一颗明珠,辉煌灿烂。当年晋商富甲天下,而大多数的晋商就是从杀虎口发家的,杀虎口成为晋中商人经营商贸和发财的一个跳板,所以杀虎口也被称为"晋商的摇篮"。 :Ej)A fS  
  明隆庆年间,明朝与蒙古化干戈为玉帛,在这里开设马市,允许蒙人用马匹等畜产品与汉人换取他们所需的生活日用品。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廷在这里设立户部抽分署,专门征收山西北部到陕西神木一带的进出口关税。 EMbsKG  
  在康熙、雍正到乾隆三位皇帝,历时50多年的征服准葛尔噶尔丹部,以及在与以策妄阿拉布坦、阿睦尔撤纳为代表的反动贵族首领的斗争中,杀虎口一直是处于"大本营"的地位,担当传递情报、运送军粮军饷等供应给养的重任。   C:{'0m*jKs  
  清朝在杀虎口这样一个边关小镇上,设立八大衙门,即户部抽分署衙门、中军都司衙门、协镇衙门、驿传道衙门、巡检司衙门、副将衙门、守备衙门、千总署衙门。这些衙门的官吏,不是皇亲国戚,就是朝廷命官,连在这里经商的人也都戴上了红顶帽。杀虎口商人秦钺早先也只是康熙西征时的一个杂役,后来成为大盛魁的经理,捐上了四晶顶戴。乾隆皇帝还专门为其颁发可在蒙古任何地方经商的"龙票",这就是皇帝的特许通商证。 K%Bi8d  
  晋商就是抓住清军西征这个契机,以杀虎口为跳板,跟随西征大军走向大漠,走出国门,走向辉煌的。如著名的大盛魁商号,在康熙年间费扬古部在杀虎口驻防时,其创始人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等在费扬古的军队中当厨夫或服杂役。同时,也为部队采购一些生活日用品。由于他们经常出入于边关集市,同蒙古人进行交易,逐渐学会了简单的蒙语,懂得了一些蒙古人的礼节和生活习惯。当费扬古的部队在康熙统帅下,西征进入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时,王相卿、张杰、史大学等也以小商小贩的身份,肩挑货物随军前往,作随军贸易生意,不久便以他们三人为主体,与杀虎口的当地人合伙开了"吉盛堂"杂货店。这些人先是专为康熙西征大军服务,供给日常生活用品,后来就发展到与驻军及当地的老百姓进行贸易活动 XZGyhX7  
  《圣武记》中记载:"边民服贾,牵牛出关,至辄辟清汗莱,长子孙,百无一还。"军队驻扎的地方"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市衢宽敞,人民杂辏……繁华富庶,甲于关外","贸易鳞集星萃,街市纷纷。每逢八栅尔会地,摩肩雨汗,货如雾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牛马麦面蔬瓜之贱,浇植贸易之利,金银铜矿之旺,徭役赋税之简……茶、马、布缎互市之利,又皆什佰内地"。西征不仅平息了叛乱,也为晋商打开了发展的通道。晋商保障西征大军的后勤供给,繁荣驻地,也发展了自己,因而杀虎口也就有了日进斗金斗银之说。 BW 7[JD  
  在此期间,杀虎口既是西征大军的后勤供给大本营,又形成了北方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当时在杀虎口的山西商人大多摆摊设点,有商店、旅店、采购、加工、贩运、邮政等作坊店铺上千家。杀虎口虽系边关要塞,但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商路驿道。从蒙疆地区贩运羊马的商贩,进入杀虎口分三路销往中原内地。一路经平鲁、五寨、洪洞、赵城到达河南;一路从左云、朔县、宁武、静乐到太原、祁县,最后到达晋东南;一路由左云、浑源、五台到达冀西北定州一带,或者从大同、阳高直达北京、天津、溏沽一带。 当时的杀虎口真可谓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S:s^si2/  
pE N`&'4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206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