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排行幸运大转盘每日签到社区服务会员列表最新帖子精华区博客帮助
主题 : 《三个三重奏》:重构时间起点的卓越努力
顾述毫离线
求职就业版,欢迎来踩,一定有您需要的信息!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18686
精华: 111
发帖: 7239
财富: 147483647 鼎币
威望: 23215 点
贡献值: 69 点
会员币: 0 个
好评度: 27597 点
在线时间: 1496(时)
注册时间: 2011-04-03
最后登录: 2018-01-0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0
来源于 读书评论 分类

《三个三重奏》:重构时间起点的卓越努力

管理提醒: 本帖被 登高的温石 执行加亮操作(2015-01-04)

4x%(9_8 {-  
《三个三重奏》,宁肯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版
oPc\<$  
  小说要具备思想的穿透力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在当下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一些中短篇小说抵达了相当的思想深度;但由于中短篇的篇幅所限,写作与我们时代的丰富关系注定要由长篇小说来承担。就我目力所及,当下能真正拓宽思域的长篇小说还是少之又少,而作家宁肯的长篇力作《三个三重奏》就属于这种少之又少的精品,其以强大的思辨力度回应了我的阅读期待。 Hx$cN  
qz4^{  
  《三个三重奏》,这个题目耐人寻味,就像音乐中的无题,或是第几号钢琴协奏曲,引人无限遐想。实际上,《三个三重奏》是将小说的结构和盘托出,让读者在漫长的阅读之旅中,脑海中反复回响起三个旋律。从具体的故事层面而言,国企总裁杜远方的逃亡之路、腐败官员居延泽的审判过程、坐在轮椅上的叙述人“我”对1980年代的追忆,这三者是故事上的三重奏;他们所象征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是思想上的三重奏;而他们各自的爱情故事则是人性上的三重奏;在小说的细部,同样还有三重奏,比如居延泽、谭一爻、巽,这三个人同为体制权力的代表,却有着不同的性格,因此我们意识到即便是权力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有着多样的运作方式,以及取决于具体而多样的人性。小说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三人关系,它们之间彼此呼应勾连,构成了葳蕤繁茂的社会景观,以至于让我想到老子说的“三生万物”——— 上述所有的声音汇聚在一起,都围绕着“权力”这个内核旋转展开,小说的主题与思想空间就此被完全打开。 CXtU"X  
t?nX=i*~]  
  宁肯是那种早已创造出了自己独特文学世界的作家,《三个三重奏》是他写作谱系中一座奇特的高峰,让我们看到他在西藏这个神秘独特的世界之外,依然有着洞察世道人心的精准眼力。或者说,那些在西藏的思想不是一种抽空了时代背景的玄思,而是一种真正的哲学与人生之思。不过,我并不认为《三个三重奏》是所谓的智性小说或哲理小说。如果说一部小说只要有了思想的深度,便要贴上“哲理”这样的标签,反而会对其更大的用意造成遮蔽甚至封存。《三个三重奏》实际上是近年来非常难得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种现实主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反映论,而是一种深度现实主义,它以小说独有的方式聚焦并呈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可以说,在宁肯笔下绵密的叙事中,丰富的现实细节与内省的思辨深度交相辉映,抵达了象征与寓言的高度。 |lH;Fq{\  
j'i0*"x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是一部“强攻”现实的小说。仔细想来总觉得值得反思,何谓“强攻”?这个军事用语将写作与时代的复杂关系暗示成了一种敌对关系,可事实上,写作与时代的关系远远超越了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方式,我更愿意用“胶着”这个词来形容写作与时代的复杂关系。“胶着”就是无法离开、也无法完全融合的那种间距感,这就是文学艺术得以大显身手的晦暗地带。很多作品不具备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恰恰就是缺失了这种胶着关系。许多作家的笔下,时代图景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我们可以看到作家重述历史的雄心,但我们很难看到他与笔下人物的隐秘交流、以及那种置身处地的同情与理解。没有了这份柔弱的体贴,这种抽象的概括往往就会变成模型乃至标本,看上去很美,却与同时代真实存在的人们失去了深切的联系。 ZtVAEIZ)  
y$hp@m'@C  
  《三个三重奏》就是这样一部与时代“紧密胶着”的小说。以权力的异化为核心来展开叙事,没有比这更能切中当代社会生活的症候的了。正如主人公杜远方,他是那么信赖权力的方式,因为对他而言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手段了,但是,他奴役别人的同时也物化了自身。这让我想起卡夫卡说的:“一种信仰好比一把砍头的斧,这样重,又这样轻。”对权力的思辨让全书笼罩在一道奇异的光谱当中,使得书中繁复的情爱描写也意味深长,那既是人性的,也是政治的。情爱叙述成了小说情节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叙述动力,在关键时刻带领读者重返人心中的柔软部分。宁肯不惜再加一重叙述人“我”的旋律,用心也在于此。“我”的故事相对独立,却构成了主体故事的思想氛围与时间背景。在这里宁肯采用了注释的方式,把“我”的观点、故事以及补充说明都放了进去。因为“我”的故事很长,所以有论者认为这种注释的形式失去了必要性,完全可以放在正文里;但我觉得这样的注释形式是恰当的,因为“我”的故事在内容上和正文故事没有联系,故而是平行的部分,是补充的部分,是背景的部分,更是探索的部分,是一个故事对另一个故事的注释。 midsnG+jnf  
TO,rxf  
  中国长篇小说的总体叙事总要让位于一个给定的历史逻辑,无论陈忠实的《白鹿原》还是莫言的《生死疲劳》,都能看到这种历史逻辑的影子。只不过幸运的是,《白鹿原》没有将这种历史逻辑推演下去,变成某种图解,而是戛然而止。《生死疲劳》虽是沿着历史逻辑前行,但是经过不断地转世变形,赋予了这种历史逻辑以艺术的罅隙,缓解了那种齿轮般的闭合压力。而《三个三重奏》并没有屈服于这样的历史逻辑,而是一次。1980年代,一个已经失落和遗忘的年代,它的历史遗产重新成为小说中历史与思想的起点。这是《三个三重奏》最用力探索和呈现的部分。小说还提到了未来,尽管那出自想象,但作者的语气却充满了信心,因此,那便是希望所在,是信念所在。这种开阔的时间观,无疑是对当下历史时段的深刻反思。 `IINq{Zk  
FI8Oz,  
  如何叙述我们的时代,如何建构我们的现实,如何反思我们的内心,《三个三重奏》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示。(王威廉 作家,广州)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http://bbs.bztdxxl.com/thread-htm-fid-368.html

《求职就业》版欢迎来踩,一定有您需要的信息!
描述
快速回复

谢谢,别忘了来看看都是谁回帖哦?
验证问题:
正确答案:72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上一个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