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印记】 编者按 上世纪50年代,有一支在全国赫赫有名的采煤队——山东淄博“五四”采煤队,在当时采掘工艺落后、采掘条件恶劣的情况,这个采煤队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实现了
安全生产。而刘其盛捲煤组是这支采煤队中的安全标兵,他们从1950年到1953年工作中不但杜绝了轻、微伤事故,而且屡屡刷新生产纪录。为此,刘其盛捲煤组的
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有些经验直至今天仍在延用。捲煤组班长刘其盛也因此参加
中国工会代表团赴苏联访问,还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1975年,“五四”采煤队在国务院批准召开的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上被命名为“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成为全国煤炭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新华社在介绍“五四”采煤队的事迹时指出:“时间是块试金石,一切革命者都要在它面前经受检验,有的可以轰轰烈烈于一时,但时间久了就回变,就回垮,只有真正的革命者,才能永放光芒……”
如今,在各行各业都“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当下,“五四”采煤队吃苦耐劳、开拓
创新的事迹和精神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更加熠熠生辉。本期就让我们跟随84岁的淄矿集团退休干部韩丙祥走进这段历史。
刘其盛与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图6幅)
■韩丙祥
刘其盛是我在上世纪50年代认识的老熟人,他是山东原淄博洪山煤矿“五四”采煤队队长、安全标兵、煤炭战线十面红旗、党的“八大”代表。他的一生与采煤结缘,与安全为伍,为山东淄博矿务局的
发展创下了赫赫功劳。前不久我带领淄矿电视台人员采访了88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刘其盛,回忆当年“五四”采煤队搞好安全
班组工作的历史。
1952年,
北京燃料化学工业部在洪山煤矿召开全国煤矿采煤会议,推广“五四”采煤队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实现安全生产的经验。中共山东分局、中共淄博地委就派工作组到洪山煤矿蹲点,当时,山东分局工业部煤电处处长周子虹兼任洪山煤矿矿长、淄博地委宣传部长王士超(文革前任云南省委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
很多人对为什么叫“五四采煤队”,说不清楚。其实,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因有二:一是五四采煤队于1950年6月在洪山煤矿三立井组建。1952年,由于当时20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产煤5.4吨,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产量。二是由于当时采的是第5个面第4层煤,为此1952年7月31日被矿命名为五四采煤队。
那时,全矿实行计件工资制,矿工的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周子虹矿长依据产量的情况,亲自排查出三个高产捲煤小组,让工会派人调查发现:第一个小组之所以高产,是因为想通过高产多挣钱,想在农村买地置“家业”;第二个小组虽然高产,但组里轻、微伤事故多;只有“五四”采煤队的刘其盛捲煤组,从1950年到1953年工作中杜绝了轻、微伤事故,实现了安全高产。
周子虹认为,刘其盛捲煤组连续3年实现安全生产的原因:一是人人重视安全,全组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二是坚持使用
劳动保护用品;三是坚持15分钟一次敲帮问顶等
制度;四是矿工家属协管安全好。周矿长在安全会议上宣布:我们抓这个小组的经验就是要让它在全矿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广……
洪山煤矿的调查组先后三次走访了刘其盛的住地——白沙村,召开矿工家属座谈会,又总结出了矿工家属协管安全的好做法。
召开矿工家属代表会议,矿领导把刘其盛的母亲请到会场,刘大娘登上主席台,介绍了让儿子吃好、睡好、休息好,集中精力搞好安全的具体做法,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可以说,全国煤矿家属协管安全经验的源头就发生在刘其盛家。
1953年淄博矿务局建局后,又向全局各矿推广了这一经验,直到现在,全国煤矿家属协管安全这一做法仍行之有效,经久不衰。
1956年,刘其盛参加了中国工会赴苏“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代表团,访问参观了克里姆林宫、列宁格勒、接受莫斯科广播电台采访;9月,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幷参加国庆观礼。
1975年,“五四”采煤队在国务院批准召开的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上被命名为“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成为全国煤炭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
在刘其盛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五四”采煤队从1952年建队到成为“十面红旗”的23年中,这支百余人的矿工队伍,在淄博的一米左右的薄煤层中回采了155个工作面,生产了276万多吨煤炭。平均月产煤9780多吨,杜绝了重伤以上的人身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这是全国少有的。采掘队长会议结束后,全国各地来参观
学习者络绎不绝……
23年来,全队有61名矿工被培养成为队长以上的管理干部,有的成为援外“工人专家”,有的当选为劳动模范。其中,崔德锡同志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陈孝顺同志被选为“十大”代表、“人大”常委。全队有5名同志14次见过毛主席……
采访结束时,刘其盛也让我们转告现已从淄博调往济北葛亭煤矿“五四”采煤队的战友们: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为发展山东能源转型事业再作出新的贡献。
图1:1956年,刘其盛与中国工会观礼代表团在苏联莫斯科红场,观看了欢庆“五一”大游行。
图2:1975年,“五四”采煤队工作场景。
图3:1953年12月,淄博矿务局首届劳模大会。
图4:原淄博矿务局大门。
图5:本文作者(右)与刘其盛同志合影。
图6:美不胜收的新矿山。